肾内风湿科属于肾病和风湿免疫病两个学科相结合的科室。 1、肾脏疾病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多变。临床疾病有各种类型的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疾病,有时疾病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 2、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组累及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其它相关组织和器官的慢性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不明了。临床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风湿性多肌痛等疾病。 肾脏疾病和风湿免疫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有的地方会将二个科室合并成一个科室。
狼疮性肾炎IV型经过正规治疗,疾病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狼疮性肾炎IV型病理表现有弥漫性狼疮肾炎(累及大于等于50%肾小球),节段性病变(累及<50%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球性病变(累及大于等于50%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诱导期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期治疗大多是免疫抑制剂治疗。 狼疮性肾炎治疗后,可长期缓解,但是药物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且病情逐渐加重。建议患者药物治疗时,需要进行相关专业人士指导。
肾囊肿和多囊肾不是一回事。 肾囊肿包括单纯性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三种情况。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无症状,呈良性经过,通常不需要治疗,无家族史,肾脏体积正常。获得性肾囊肿见于肾衰竭长期透析患者,无家族史,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囊性肾发育不良,是最常见的肾囊肿性疾病。 多囊肾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发病率1/1000-1/400,主要病理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无数囊肿进行性生长,最终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也可以叫做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分为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个方面。 1、光镜。大部分肾小球会形成新月体,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II型常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I型和III型可见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2、免疫荧光。I型IGG及C3呈线条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分布,II型IGG及C3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III型肾小球内无或仅有微量免疫沉积物。 3、电镜。II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沉积,I型和III型无电子致密物。
肾病综合征的微小病变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病中一种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常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及低蛋白血症,90%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尿蛋白可在数周内迅速减少至阴性,血浆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最终可达临床缓解。 本病复发率高,长期大量蛋白尿和反复发作,可能转化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转变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叫作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是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血尿时需要和尿路感染、系统性疾病、多囊肾等疾病相鉴别。对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行尿蛋白定量和蛋白电泳检查,排除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术进行确诊。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对症治疗,以及保护肾功能等相关治疗,建议到医院由专业人士指导诊疗。
他克莫司是治疗肾病中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介导导致,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疾病发生。他克莫司属于钙调神经免疫抑制剂,通过选择性的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导致治疗目的。 他克莫司临床应用普遍,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期间需要检测血药浓度,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具体如何调整,建议到医院由专业人士指导诊疗。
CRRT透析是持续、缓慢清除溶质和水分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总称。CRRT相对于普通透析具有如下特点: 1、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血液渗透压变化小。 2、可持续清除溶质和水分,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并为肠内、外营养创造条件。 3、以对流清除为主,中小分子物质同时清除。 4、可实现床旁治疗和急救。 CRRT不仅限于肾脏替代治疗,更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的重要器官支持措施,是危重症病人治疗的有效手段。
CKD肾病医学叫作慢性肾脏病。 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 按照K/DOQI建议把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1期GFR大于等于90ml/min,2期GFR60-89ml/min,3期GFR30-59ml/min,4期GFR15-29ml/min,5期GFR小于15ml/min。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控制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的防治。 一、支持治疗:1、输血应输经生理盐水洗涤的红细胞,以免血浆中补体引起溶血。2、雄激素:司坦唑醇等刺激红细胞生成,减少输血次数。3、铁剂:小剂量治疗(常规量的1/3-1/10),如有溶血应停用。 二、控制急性溶血:1、右旋糖酐输入6%右旋糖酐70约500-1000有抑制PNH红细胞溶血的作用。2、服用碳酸氢钠或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强龙等药物,缓解后减量并维持2-3个月。 具体用什么药,建议到医院由专业人士指导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