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头颈胸部恶性肿瘤
放疗病人能否接触小孩取决于使用的放疗技术。 外照射体内没有放射性物质,不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影响,所以可接触小孩。内照射中的腔内照射、术中照射、插植照射,放疗结束后会取走放射源,也可以接触小孩。但粒子植入和同位素内照射,因放射源留存在体内,会带有辐射,需等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恢复到正常安全水平,再接触小孩。
放疗后肿瘤缩小的时间和程度,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部位等因素。 以肺癌为例,如果是小细胞肺癌,因其对放射线非常敏感,放疗期间肿瘤缩小概率非常高,缩小的程度也会比较明显。但是对于高分化鳞癌或腺癌,放疗期间肿瘤缩小的概率比较小,一般可能需要放疗结束后肿瘤才逐渐缩小。
食管癌在行免疫治疗之前,患者应将肿瘤组织或血液标本进行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预测疗效。 PD-L1CPS≥10的食管癌患者选择免疫单药二线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无需考虑PD-L2的表达状态。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主要是在局部晚期、晚期肺癌患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放疗可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促进肿瘤抗原的释放,激活效应T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浸润,可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鼻咽癌每次放疗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 鼻咽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非角化癌,对放射治疗非常敏感,且鼻咽位置比较深,外周又有大血管、神经组织和颅底部的致密骨质,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损伤也非常大,故鼻咽癌治疗方式首选放射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好。
放疗期间建议营养、清淡、均衡饮食,尽量少食用酸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及坚硬、油腻的食物。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避免损伤口腔和食管黏膜以及加重胃肠道负担,建议以优质蛋白为主,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的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患者在放疗期间产生不适症状,增强放化疗的协同作用。
放疗后发热一般不是好现象,可分为感染性和肿瘤性发热。 1、感染性发热:恶性肿瘤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和抵抗力低下等情况,在放疗后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入侵,导致感染性发热。另外,还可因放射性肺炎导致发热。 2、肿瘤性发热:放疗可杀伤肿瘤组织,当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可引起肿瘤性发热,一般为低热。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放疗时机如下: 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以同期放化疗为主。但部分患者由于等待床位以及制定放疗计划等因素,可能会先行化疗再行放疗,这种情况下,建议放疗介入时机越早越好。 2、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当化疗结束疗效很好时,可预防性脑照射及胸部姑息放疗。
局部晚期、晚期食管癌可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1、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比单纯同步放化疗,病理缓解率达到55.6%,证实了有前景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 2、根治性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目前正在研究,期待后续结果, 3、晚期食管癌局部转移灶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放疗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根治性放疗: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提高生存期。 2、术前新辅助放疗:缩小肿瘤,给患者带来手术机会,提高肿瘤病理缓解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期。 3、术后辅助放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4、晚期食管癌姑息性放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肺癌在行免疫治疗之前,一般会选取患者的肿瘤组织或者血液标本,进行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根据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对于PD-L1高表达晚期肺癌患者,可选择免疫单药一线治疗,对于PD-L1低表达、不表达或状态不明的晚期肺癌患者,可选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后如出现肺炎,首先需鉴别肺炎性质。如为免疫性肺炎,根据毒性分级判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可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若为Ⅰ级免疫性肺炎,暂停免疫治疗;Ⅱ级暂停治疗并静滴糖皮质激素,无改善按Ⅲ~Ⅳ级免疫肺炎反应处理,永久停用免疫治疗并住院治疗;尚未完全排除感染性肺炎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的药物按作用靶点可以分为三类: 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国产的特瑞普利单抗等。 2、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代表药物有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 3、CTLA-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代表药物有伊匹木单抗,替西木单抗。
肺癌放疗与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晚期肺癌患者中疗效确切。 1、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序贯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的1年巩固治疗,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42.9%。 2、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已经是其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联合放疗可以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是以肿瘤免疫学为基础,通过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控制与清除肿瘤的新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杀伤精准、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势,目前最为常见的肿瘤免疫治疗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免疫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后出现皮疹需要鉴别皮疹性质。 如果是皮肤原发病或过敏导致的皮疹,可根据原发病对症处理。如果是免疫治疗导致的,就遵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毒性分级,来判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果激素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多数皮肤毒性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而不影响免疫治疗的继续使用。
肺癌的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发生于全身多发器官或者组织。 常见副作用有皮肤毒性,如皮疹、瘙痒;胃肠道毒性如腹泻、肠炎;肝脏毒性导致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内分泌毒性导致甲状腺炎、垂体炎;肺毒性导致免疫性肺炎等等。比较不常见的毒性包括心脏毒性,如心肌炎、眼毒性如巩膜炎;神经毒性,如重症肌无力等。
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案如下: 1、PD-L1CPS≥10的食管鳞癌患者,可使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2、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用于治疗食管癌和胃食管交界处癌; 3、免疫治疗联合另一种免疫治疗的双免治疗,为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治疗带来新选择; 4、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用于难治性食管癌等。
食管癌免疫治疗副作用可发生于全身多发器官及组织。常见副作用有皮肤毒性,如皮疹、瘙痒;胃肠道毒性,如腹泻、肠炎;肝脏毒性导致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内分泌毒性可以导致甲状腺炎、垂体炎;肺毒性可以导致免疫性肺炎等。不常见毒性包括心脏毒性,如心肌炎;眼睛毒性,如巩膜炎;神经毒性,如重症肌无力等。
放射性肺炎多久能恢复需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定。 对于轻症急性放射性肺炎,通过停止放疗,根据情况予以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周时间逐渐恢复正常。而慢性放射性肺炎的放射性肺损伤程度比较严重,此类患者一般难以恢复正常,主要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