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疼痛剧烈,这是其非常特征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直接到耳鼻喉科就诊,或者先自己口服布洛芬等镇痛药,镇痛后再就医。鼻窦炎的剧烈疼痛多半与鼻窦内脓液排出受阻,或者脓液排出后窦腔内的负压增大有关。 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鼻息肉有一部分复发率非常高,特别是与2型慢性鼻窦炎相关的鼻息肉。 根据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慢性鼻窦炎可以分为2型和非2型。2型慢性鼻窦炎相关的鼻息肉,无论是通过手术还是药物治疗,复发率都居高不下。相比之下,非2型的慢性鼻窦炎相关的鼻息肉,如果采用规范的手术加药物治疗,复发率相对较低。
腺样体肥大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讲话时有鼻音、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 如果引起并发症,还会有耳朵堵塞感、听力下降、迁延不愈的脓鼻涕和咳嗽等。如果是非常长期的腺样体肥大,没有家长及时发现,还会引起面容的改变,即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肥大的小朋友的治疗需要视情况而定。 对于鼻塞、睡眠打鼾比较轻的患儿,可以尝试喷鼻或口服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然而,如果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已经引起了腺样体面容,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鼻窦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鼻塞、脓涕、嗅觉减退和头面部胀痛。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且无法缓解,就很可能被诊断为鼻窦炎。根据病程的长短,鼻窦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如果病程在12周以内,通常被认为是急性鼻窦炎;而如果病程超过12周,那么就是慢性鼻窦炎了。
腺样体是每个小朋友出生时都有的,并且处于活跃增殖的状态。 一般而言,5到6岁时增殖最为活跃。然而,大概在10岁以后,腺样体会慢慢开始萎缩。
全组鼻窦炎手术后的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首先,在术后最快1周内,鼻腔能够恢复正常的通气,也就是不再鼻塞。大概1个月左右,鼻窦的分泌物会逐渐减少,患者能够感受到鼻腔的鼻涕会减少。这是患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恢复状况。 然而,鼻窦黏膜上皮化完成,功能完全恢复,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需要医生在内镜下观察才能看得到。
扁桃体炎可能会引起发烧,无论是急性扁桃体炎还是慢性扁桃体炎在急性发作时都可能伴有发热。 然而,并非所有扁桃体炎发作时都会出现发热,发热只是扁桃体炎的一个症状。
流鼻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对于小朋友来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反复挖鼻子导致鼻腔黏膜破损,或者是鼻腔内有炎症刺激,比如长期流鼻涕,这会引起鼻腔微小血管扩张和破裂。 而对于老年人,鼻出血很多情况下与高血压有关,就像水管里的水压过高容易引起破裂出血一样。此外,一些老年人因为高血压需要口服抗血小板类药物,比如阿司匹林,这也容易引起出血的情况。
腺样体面容是因为长期张口呼吸导致的颌面骨发育不良。 具体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嘴唇肥厚以及缺乏表情。这些症状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鼻炎和鼻窦炎既有区别又有关联。 区别在于鼻炎的炎症仅限于鼻腔位置,而鼻窦炎则是炎症同时累及鼻窦。关联在于鼻窦炎往往会伴随鼻炎,因此在临床上常说鼻-鼻窦炎。
鼻中隔偏曲并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患者的年龄小于18岁,此时颅面骨尚未发育成型,因此需要暂缓手术,待成年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手术。 第二种情况是鼻中隔偏曲程度较轻,尚未引起患者明显的鼻塞、头痛或反复鼻出血等症状,且不影响鼻窦引流,不会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慢性扁桃体炎在急性发作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口服抗生素等相关治疗。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来说,平时应该积极锻炼身体,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感冒,以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此外,对于那些频繁急性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已经引起了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建议及早进行手术切除。
鼻窦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首先,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病因; 其次,鼻腔和鼻窦的解剖异常也可能导致鼻窦炎; 再者,过敏性鼻炎也是鼻窦炎的一个病因; 此外,还有各种因素,例如射线导致的鼻腔-鼻窦黏膜纤毛系统损伤等。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后发生的鼻窦炎,大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引起的。
鼻息肉从理论上讲,是有概率自己消失的。 但是,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非常小的息肉上。对于比较小的息肉,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然而,大多数鼻息肉是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的。
腺样体肥大手术的时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4岁以后进行手术会比较合适。然而,如果鼻塞症状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并且引起的并发症越多,那么手术就应该越早进行。
通俗地说,鼻中隔是将鼻子分成左右两个鼻腔的板状结构。 如果这个隔板不是平直的,而是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者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塞、头痛等症状,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实际上是鼻腔结构的异常,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 手术不仅要去除鼻中隔偏曲的部分,还往往需要针对其继发性改变进行校正,例如下鼻甲的肥大。
腺样体肥大有可能自愈。 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在10岁以后会逐渐萎缩。如果小朋友的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并且上气道炎症刺激较少,例如很少感冒、很少患过敏性鼻炎或反复咳嗽,那么炎症刺激总体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会逐渐萎缩,因此还是有机会自愈的。
当6岁的孩子患上鼻窦炎时,家长们往往会感到非常焦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就诊,并完善一个鼻内镜检查。通过这项检查,可以排查孩子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或过敏性鼻炎等问题,这些可能是导致鼻窦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