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长期饮酒对出血性卒中有风险,而且是高风险。 不健康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包括饮酒、酗酒、吸烟或少锻炼、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如高盐高脂饮食、高糖饮食,这些都是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引起颅内出血。 另外,还有本来有三高的病人、脑肿瘤的病人、肝脏疾病的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也容易引起出血性卒中。
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原因如下: 高龄患者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很多疾病对血管有损伤、破坏,如高血压病人同时有高血糖,颅内血管处于硬化状态,会对血管造成破坏。 血压波动或生活不规律、情绪波动,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出现脑血管病变、颅内出血,引起出血性卒中。
脑动脉瘤不是肿瘤。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上膨起的水泡或血泡,是血管上囊性凸起。它是先天发育的原因或者后天的一些因素引起血管壁比较薄弱,血管壁被血流冲击后鼓起泡,类似于口袋样的东西,囊性的凸起、膨起。 这种动脉瘤跟实体的肿瘤不一样,所以它不是肿瘤。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非常危险。 病人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甚至快速的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或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部分病人很快会失去生命。 颅内动脉瘤破裂需立即送医院,一旦明确颅内动脉瘤,要给病人做相应的处理。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有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处理好根本原因后,才可能保住生命。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都非常高。 目前而言,手术都非常成熟。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方式时间更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手术方式也有十多年的历史。 手术本身的风险并不大,风险主要来自于病人术前动脉瘤是否破裂,如果已经破裂,出血对病人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破裂后的出血,而手术本身是安全的。
出血性卒中的治疗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基本治疗如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 如果病人是高血压脑出血,根据出血量的多少确定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如果出血量较少,考虑非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大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如颅内动脉瘤,可采取开颅动脉瘤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根据出血性卒中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如高血压脑出血,要控制好血压,注意合理饮食,情绪不要激动,有规律的作息。 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如颅内动脉瘤,要考虑颅内动脉瘤的原因控制好这些因素,如遗传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如有凝血机制异常,要监测凝血机制、凝血功能。
出血性卒中的原因较多,常见有七大类。 1、高血压病引起的颅内出血。 2、脑血管的淀粉样变。 3、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 4、口服抗凝药或溶栓药影响凝血功能。 5、肝功能的异常影响凝血功能。 6、脑肿瘤、颅内肿瘤引起的出血、卒中。 7、脑梗塞后引起的出血。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常见的疾病如心脏手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溶栓药,病人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以免引起颅内的出血。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疾病病人做支架植入,也需口服抗凝药、双抗,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如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腔静脉血栓,也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预防出血性卒中首先要知道引起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缺乏锻炼、熬夜、饮酒、吸烟、口服抗凝药等,都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所以,青壮年要预防出血性卒中,首先要做到少熬夜、不吸烟、少饮酒,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保持平和、和谐的心态,不要有情绪的波动。
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可以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出血性卒中常见原因有: 1、高血压,容易引起脑血管硬化。 2、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等。 3、凝血机制异常,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4、口服抗凝药、溶栓药,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5、脑血管淀粉样变。 6、脑肿瘤卒中、脑梗塞后的出血。
脑动脉瘤没有保守治疗的说法。 脑动脉瘤已经破裂、出血,需要及时处理、治疗,通过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及时处理。 未破裂的动脉瘤,根据形态、位置、大小等指标判断,如果有可能破裂需及时处理,如果短期内破裂风险不大,可以严密监测、定期复查。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里面血管壁上的囊性膨起,不会自己消散。
肝脏的疾病与出血性卒中有关。 不是所有肝脏疾病都会引起出血性卒中。部分如肝硬化、肝癌,容易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有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会影响体内蛋白质及凝血因子的合成,容易导致出血,出现出血性卒中。 所以,肝脏疾病特别是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对出血性卒中有影响,容易导致出血性卒中的颅内出血。
颅内动脉瘤不会自行消失。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上鼓起的囊性凸起,因为血管壁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被血流冲击鼓起形成。 颅内动脉瘤一旦明确,大多需要监测或及时处理。 如果不处理需定期复查、监测,是否继续扩大或形态变化,如果形态有变化、破裂可能,要及时处理。它不会自行消失、去除,也没有保守治疗的措施。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而言。 颅内动脉瘤有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的因素没有办法预防;后天性因素要从危险因素方面来预防,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 另外还有一些炎症如感染梅毒、艾滋病,创伤如头部受伤也可以诱发颅内动脉瘤。 所以,需要从以上这些危险因素来预防颅内动脉瘤。
出血性卒中常见后遗症包括以下方面: 口角歪斜、肢体偏瘫,大小便功能失调。意识障碍如病人昏迷、浅昏迷,甚至是植物生存状态,有意识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 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看起来清醒,但会乱打人、乱骂人,不能正常交流,有认知功能的问题。有失语症状,表现为能听懂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有些能说出来但听不懂说话。
手术本身对病人记忆几乎不会有影响。 脑动脉瘤的手术对记忆影响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于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损伤大脑,对病人记忆造成影响。 手术风险相对比较小、比较安全。但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仍旧是一种手术,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风险,如开颅夹闭手术引起的出血,风险相对比较小,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能会对记忆有影响。
饮食因素与出血性卒中有关系。 饮食因素属于健康生活习惯中的一类。 经常吃太油腻的食物可以引起血脂的升高破坏血管,发生血管的粥样硬化,导致出血性卒中。喜欢多吃糖的病人特别糖尿病人,对血管的损伤很大,也会引起出血性卒中。喜欢吃内脏、海鲜的群体,容易引起胆固醇升高,对血管造成破坏,引起出血性卒中。
介入手术本身没有后遗症,但会因为疾病本身导致后遗症。 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引起出血性卒中,出血损伤、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后遗症。 如意识障碍,病人可能长期昏迷、植物状态,有的出现偏瘫、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或失语。有的出现癫痫后遗症、脑积水后遗症及其他并发症如消化系统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