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良恶性肿瘤、肝胆疾病、甲状腺乳腺良恶性肿瘤、各类疝等;以及外科疾...
甲状腺4a类结节是对其分类系统的定义,存在恶性风险及处理建议的差异。4a类结节的共性是低至中度恶性风险,需结合结节大小、生长速度及患者个体情况(如家族史、辐射暴露)综合决策。 建议3-6个月复查超声,若结节大于1cm或出现低回声、微钙化等特征,可能需要细针穿刺活检确定病理性质。
甲状腺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早期,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肿块。然而,大约5%-10%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晚期肿瘤侵犯气管或神经而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如果甲状腺癌合并有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甲状腺炎基础上的恶变,可能会有局部抽痛。淋巴结转移压迫周围结构或组织器官时,也可能导致局部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疼痛并不是甲状腺癌的典型表现。如果结节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并伴有疼痛,应警惕未分化癌或腺瘤出血的可能。
脖子粗的常见原因包括甲状腺疾病、脂肪堆积和淋巴结肿大等。 实际上,并非所有脖子粗都与甲状腺有关。如果从甲状腺角度考虑,主要与甲状腺肿大相关,如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以及多发性或单个大结节引起的结节性肿大。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脖子粗。但若脖子粗,仍需确定是否由甲状腺结节引起。
直肠癌的症状在早期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一些信号。 例如,大便变细,像铅笔条一样,同时排便次数增多,平时每天一次,这时可能一天多次。还可能出现便血,直肠癌的便血呈暗红色,伴有黏液,与痔疮滴的鲜血不同。此外,患者可能总有排便不尽感,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同时伴有腹部隐痛,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1-2周没有改善,并且伴有体重突然下降、贫血、脸色发白、爬楼无力等情况,就要警惕直肠癌的可能,应及时就医,并最好去专业科室进行肠镜等检查。
甲状腺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最常表现为颈部有小疙瘩,大多数位于喉结下方,质地偏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伴有声音嘶哑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如锁骨上、颈侧区无痛性硬结。少数患者因肿瘤位置特殊,出现吞咽异物感或轻微憋气,这是压迫气管或食管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或青少年的甲状腺结节更需警惕恶性,恶性可能性相对较大。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病史或遗传性甲状腺病患者,家族成员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会升高。 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中、碘摄入过多或过少,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等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概率普遍高于男性。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甲状腺结节至关重要。
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医生会利用彩超观察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并抽血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是否有升高趋势。若怀疑淋巴结转移,会进行穿刺活检以确认是否为癌细胞。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 如果转移发生在颈部中央,如靠近气管的位置,可以直接开刀清除。若转移至颈部两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切除可疑淋巴结,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需接受碘-131治疗以查漏补缺,若术后仍有残留癌细胞或淋巴结吸碘,则需继续碘-131治疗。此外,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将TSH控制在0.1mU/L以下,以抑制癌细胞生长。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彩超和抽血检查,特别是在术后前5年。若发现新的淋巴结肿大,小的可以观察,大的则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淋巴结转移并不可怕,关键是持续清除转移灶。
甲状腺结节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禁忌。 对于甲亢或高功能结节患者,应严格限制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和海鲜等,以避免过量摄入碘;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尤其是抗体水平升高者,应避免过量摄入碘和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西兰花和卷心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急性期应避免辛辣、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恶性结节术后患者短期内适合低碘饮食。 但具体方案应根据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避免一刀切的限食方式。
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核心,结合分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 例如,对于乳头状癌,直径大于1cm或高危患者需进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直径小于1cm的低危患者可选择部分切除。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碘-131治疗,适用于乳头状或滤泡状癌术后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需停用优甲乐并低碘饮食后进行。 第三种是TSH抑制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终身口服左甲状腺素,高危患者TSH值应小于0.1mU/L,低危患者维持在0.5-2.0mU/L之间。随访监测建议每半年查一次甲状腺球蛋白和颈部超声,复发高危患者需加做PET-CT,前1-2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甲功以确定TSH值是否在安全范围。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和症状。 对于良性且无症状的小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时,可以选择定期观察,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变化,并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若结节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为炎症性结节,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高度怀疑或确诊为恶性结节,或结节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的TG(甲状腺球蛋白)的正常值是患者关注的焦点。如果患者接受了甲状腺全切并进行了碘-131清甲治疗,理想的TG水平应接近于0。 在停药刺激状态下,TG小于1ng/ml被认为是好的迹象,类似于癌细胞被清除。而在吃药抑制状态下,TG小于0.5ng/ml则被认为是在警戒线以下。对于仅切除半侧甲状腺的患者,残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仍会产生球蛋白,此时抑制状态下TG小于5ng/ml被认为是基本正常。然而,这些情况都需要结合超声检查来评估残留组织、甲状腺细胞或异常情况。对于淋巴结转移多、肿瘤侵犯包膜的患者,即使在吃药抑制状态下,如果TG大于1ng/ml,就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小病灶。 总体而言,需要动态对比TG水平、甲功和彩超结果。如果在半年内TG持续保持低水平且复查时不上升,即使存在但未上升,也被认为是正常状态。
甲状腺结节如果恶性,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等,以及未分化癌。 甲状腺癌整体5年生存率超过98%,乳头状癌10年生存率在95%以上。即使发生远处转移,通过手术根治和碘-131放射治疗,患者仍可长期生存。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甲状腺球蛋白。经过良好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大部分能获得良好生活质量,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治愈的癌症。
直肠癌的腹痛具有一些特定的特点。多表现为中下腹部隐痛,感觉像肚子被轻轻拽住。早期腹痛可能断断续续,排便前加重,排便后暂时缓解,肿瘤刺激导致肠道痉挛。 晚期,肿瘤生长侵犯肠道,腹痛变为持续性胀痛,伴有腹胀和呕吐。需注意区分直肠癌腹痛与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排便后腹痛明显减轻,无其他症状。而肠癌即使排便后,腹痛仍持续。若患者年龄40岁以上,经常揉肚子,且一个月内反复出现血便、大便变细,应警惕肠癌。
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仅依据结节的大小来决定。还需考虑结节的恶性风险、是否有压迫症状等因素。 如果结节被考虑为恶性,尤其是穿刺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时,一般建议尽快手术。当肿瘤直径超过2cm,或结节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即使结节是良性的,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如果结节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即使结节是良性的,也往往建议手术。
甲状腺结节的药物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左旋甲状腺素片适用于TSH偏高的良性结节;抗甲状腺药用于甲亢结节控制症状;泼尼松等激素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疼痛;硒酵母可辅助降低桥本氏甲状腺炎抗体;中药如夏枯草等需辨证用于痰瘀互结的良性结节。纯良性无功能结节和微小无症状结节无需用药,恶性或可疑恶性结节必须手术治疗,药物无法替代。
甲状腺结节可能表现出多种症状,例如颈部前方出现无痛性肿块,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声音嘶哑,可能是结节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如果结节影响喉上神经,可能会导致饮水呛咳。合并甲亢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手抖、易怒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合并甲减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水肿、畏寒和体重增加等症状。
甲状腺结节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自愈。然而,部分囊性结节,如良性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5mm的,有20%的可能性自行吸收。相比之下,实性结节的自愈率低于5%,而恶性结节几乎不会自愈。 因此,对于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复查,以动态观察结节是否有大小或性质上的改变。如果结节稳定两年以上,复查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年一次。若结节出现异常增生,需要定期密切观察。
直肠癌和痔疮的区分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首先,我们可以从血的颜色来区分。痔疮的血通常是鲜红色的,表现为便后滴血,血附在大便表面,不会与大便混合,常伴有肛门疼痛或痔核脱出。而直肠癌的出血多为暗红色,与大便混合,并伴有黏液,同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有拉不尽的感觉,还可能出现腹痛和消瘦。 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如果反复出现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即使没有疼痛感,也建议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癌的类型和分布存在相关性,但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在高碘地区,乳头状癌的占比高发,而在低碘地区,滤泡状癌的比例升高。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癌的整体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在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总发病率是相近的。
甲状腺癌术后饮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治疗前1-2周应使用无碘盐,如炒青菜时不放碘盐,市场上可购买非碘盐。 2、不要刻意忌碘,多喝牛奶、吃鸡蛋补充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术后一个月内,应避免辛辣食物,以免引起咽喉肿痛或脖子痛、吞咽困难。 3、每天需补钙,如豆腐、芝麻,晒太阳,特别是全切患者易出现缺钙、抽筋情况。 4、优甲乐需空腹服用,早餐前半小时,避免与豆浆、钙片同服。 5、若出现痰多、喉咙痛,可尝试炖雪梨或温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