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经过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如果乙肝两对半中的3个抗体阳性,即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这可以看作是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志,也是非常好的结果。 然而,还需要同时确认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情况下,高精度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才能认为是临床治愈。 此外,还需注意观察乙肝病毒定量水平的变化以及表面抗原的变化,警惕残存的肝细胞内的病毒核酸再次复制,导致乙肝表面抗原复阳。 因此,对于治疗后产生的三个抗体阳性的患者,依然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以下药物容易出现药物性肝炎: 1、化学药品、生物制剂、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以及膳食补充剂等。化学药品中包括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都有一定的肝脏损害。 2、退烧药、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红霉素,以及降脂药物、甲亢药物等,目前报道的至少有1000种以上。 3、中药、中成药同样存在肝损害的风险,如何首乌、三七等。一些保健品也出现了肝脏损害的报道。 因此,提醒大家用药时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如果使用一些肝脏损害的药物,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
乙肝两对半指的是血清中的五项指标,分别代表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 如果出现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绝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机体已经将其清除,目前没有乙肝病毒存在,也不需要治疗。 然而,有很少一部分人,三个抗体阳性属于一种特殊类型,叫隐匿性乙肝。这时候一般需要做乙肝病毒DNA检测来排除这种情况。 隐匿性乙肝是需要抗乙肝治疗的,而如果是既往感染过,则不需要管它。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所导致的,因此,停用导致肝损害的药物是最为重要的。当然,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就应当立即停用并及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如果肝脏损害较轻,而原发疾病又较为严重,则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用药方式,并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原有药物。 然而,如果肝功能继续恶化,则必须停用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慢性肝炎可能会发展成肝癌。 在中国,慢性肝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乙型肝炎。每年,中国大约有近40万新发的肝癌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乙肝患者。 然而,如果慢性乙肝得到及时治疗,是可以防止其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和随访,就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进而进一步发展成肝癌。 同样,酒精性肝硬化和脂肪性肝炎也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增加发展为肝癌的风险。 因此,对于肝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长效干扰素确实存在副作用,许多乙肝患者渴望实现临床治愈,但一听到副作用就感到害怕。 实际上,注射长效干扰素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每个人的反应差异很大,就像有些人对虾过敏,而大多数人则不会。 干扰素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最初的一两针,尤其是发烧和全身酸痛,通常在一两针后就会消失。 此外,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反应。如果肝功能没有异常,治疗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这表明机体对干扰素有反应。因此,即使转氨酶略有升高,也不必过于紧张,但必须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其他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见,如甲亢、焦虑、失眠、脱发和消瘦等。在使用干扰素的患者中,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微的,可以耐受。确实有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乙肝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的原因是因为在肝脏炎症较轻时,通常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然而,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可能会发展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或肝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一经检查就发现已经患有肝硬化或肝癌。 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并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即使患者已经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也需要定期复查,因为抗病毒治疗并不能保证疾病完全不进展,只是将风险降低。 因此,无论乙肝患者是否正在接受治疗,都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
中药可以用来治疗肝炎。 但是,单纯的肝脏炎症可以使用中药,而针对引起肝脏炎症的原因,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使用中药是没有效果的。慢性乙肝和丙肝最根本的原因是由病毒导致的,所以单纯使用中药是不行的。 因此,不能盲目地、单纯地使用中药去治疗肝炎,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特别是对于乙肝和丙肝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一定要使用西药来进行治疗。
目前,虽然采取了措施,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朋友真的不少,但是还不能实现100%的有效。 现有的大数据显示,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如果表面抗原水平低于1500的患者,经过48周的长效干扰素治疗,表面抗原的清除率可以达到33%。延长治疗时间是可以提升概率的。 对于表面抗原水平更低的患者,临床治愈率是更高的。例如,表面抗原水平低于100的朋友,治疗48周后,清除率可以达到56%的概率。
乙肝朋友们请注意,不要因为听说乙肝临床治愈效果很好就都去使用长效干扰素,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乙肝临床治愈。 目前数据较多且效果较好的,是我们所说的优势人群,即在接受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乙肝表面抗原小于1500,二是e抗原是阴性,三是乙肝病毒DNA小于100。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患者,才属于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此外,还有一些非活动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儿童和产妇,这些乙肝人群也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治愈率。对于这些人群,如果没有使用干扰素的禁忌,可以考虑争取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现在,乙肝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否实现临床治愈,以及治愈后是否会复发,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目前,许多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有不少患者已经实现了临床治愈。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担心治愈后乙肝是否会复发,以及复发率是否高。 实际上,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总体而言,临床治愈后的复发率大约在9%左右。对于那些复发的患者,他们可以选择再次接受治疗,而大约有50%的患者能够再次实现临床治愈。
肝炎,也就是肝脏的炎症,在早期或炎症较轻时,大多数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我们才会发现肝功能异常,例如转氨酶升高。 但是,当肝脏炎症较重时,症状就会显现,比如乏力、厌油、不想吃东西、腹胀、尿色加深以及皮肤和巩膜黄染。 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肝炎。
实际上,早期肝炎是可以通过体检发现的,因为常规体检项目中通常包含肝功能检查,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肝功能是否异常。 然而,肝炎的具体原因,如乙肝和丙肝,往往不在大多数体检项目之列。因此,即使体检结果显示没有问题,也不能断定一个人没有乙肝或丙肝感染。 由于许多乙肝和丙肝患者在早期肝功能正常,这些感染往往不会被发现,直到发展到肝脏炎症、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才被发现。
我们知道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核苷(酸)类和长效干扰素。到底哪一类更好,实际上这两类药物各有优缺点。 1、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而干扰素除了抑制病毒复制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和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干扰素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帮助清除病毒,从而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并相比单纯口服药物,更大程度地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2、疗程不同。核苷(酸)类药物需要长期使用,而干扰素的疗程相对固定。 3、用药方法不同。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是口服,更加方便;而干扰素需要皮下注射,没那么方便,但大多数人可以自己注射。 4、安全性不同。核苷(酸)类药物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反应很小;相比之下,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要更多一些。 这些不同点需要医生综合判断,最后制定出综合的、比较好的、符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患者患肝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不典型: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与年轻人不同,他们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不如年轻人的症状那么典型。 2、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可能较差: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肿瘤以及心肺系统疾病等,这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基础疾病加重的风险,因此预后可能较差。此外,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相对较差,导致药物代谢减慢。 3、恢复过程更慢:老年人的修复能力本身较差,因此在患肝炎时,恢复过程会相对更慢。
乙肝临床治愈,也称为功能性治愈,指的是在停止治疗后,血液里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都检测不到,同时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病变得到改善。 真正达到乙肝临床治愈后,以前使用的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停用,但随访仍然需要。达到乙肝临床治愈后,肝癌发生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乙肝药物可以停用,传染性消失,基本上可以回归到健康人群的生活。
肝炎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戒烟戒酒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应避免油炸食物,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内脏等太油腻的食物。患者还应控制糖分摄入,少吃糖果和蛋糕等食物。 对于已经发生肝衰竭或肝硬化的患者,需要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肝硬化伴有腹水的患者,则需要限制盐分摄入。 当然,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都需要结合他们当下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肝炎是否会影响人的寿命,实际上取决于肝脏炎症的控制情况。 如果肝炎得到良好控制,可能不会对寿命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如果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发展成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那么当然会对寿命产生影响。我曾经遇到过十几岁就因肝硬化或肝癌去世的病例,甚至还有报道显示几岁的儿童因乙肝发展成肝癌。 因此,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疾病进展,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长效干扰素的疗程通常是每周皮下注射一次,一般持续约48周。 然而,如果治疗过程中,比如在24周时,医生评估发现治疗无效,会直接停用干扰素。如果治疗有效,则会继续使用。最终疗程的长短需要根据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等情况来决定。 有些乙肝患者可能在三个月内就实现表面抗原转阴,经过巩固治疗约6-9个月后可以停用。而有的患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虽然起初效果不错,但后续效果不再继续下降,这可能是免疫疲劳所致。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间歇疗法,同时口服药物继续治疗,并在停用干扰素一段时间后再次启用,以期达到临床治愈。
实际上,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染肝炎,需要分情况来考虑。 肝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类型的肝炎是不会传染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而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这几种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 特别是乙肝,它主要通过血液、性途径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如一起吃饭、共用水杯餐具、共用马桶、一起工作、握手、拥抱、咳嗽等都不会传染乙肝和丙肝。 甲肝和戊肝则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可能通过口腔摄入而传染。所以,总的来说,一般的日常接触并不容易传染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