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沈江潮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绍兴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

擅长:擅长放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语音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临床表现为各种功能的减退,以及身心上的异常表现,比如疲乏无力,睡眠紊乱、健忘、情绪不稳等症状。 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紧张和压力。2、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3、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4、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对于亚健康的人群,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合理营养,适当的运动,不要熬夜,不要抽烟喝酒,避免紧张情绪。

婚前体检的项目
婚前体检的项目

婚前检查就是通过医学检查方法来发现是否有不利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目前婚前检查是自愿的,具体的项目包括全身检查、辅助检查和生殖器检查。抽血包括血常规,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子宫附件检查,还有胸透。 婚检有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女性要在月经干净三天后才能进行妇科检查。第二,如果女性已经怀孕应避免胸透检查。第三,抽血需要空腹。

hbv dna检测的作用
hbv dna检测的作用

hbv dna是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是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一项重要检查。 hbv dna是反映乙肝病毒数量的指标,它的定量数值越高,体内的病毒数量也就越多,病毒复制也就越活跃,传染性也就越强。 乙肝病毒dna定量是临床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参考的指标,也是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dna是阴性,也不能说明没有传染性。 只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就还有传染性,只不过dna阴性提示传染性很低罢了,不论检测结果如何,都需要定期复查。

老年体检项目
老年体检项目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个器官逐步的老化,进行体检时着重检查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疾病。常规检查时还应该注意身体、耳朵和眼睛的变化。 一般查体:身高,体重,腰腹围,血压,视力,听力测试。抽血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酸、肿瘤标志物、血钙,电解质,血维生素D3,血同型半胱氨酸。 同时还要做骨密度测定,胃镜、肠镜、心电图、彩超(心脏、腹部、泌尿系、甲状腺、颈动脉血管、下肢血管)、胸部低剂量ct。

petct检查可以反映什么
petct检查可以反映什么

petct是放射检查中的“核武器”同时兼有正电子发射体层和CT横断扫描成像的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它是能够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以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可以同时获得CT的解剖图像和PET的功能代谢图像。 主要用于检测有无早期肿瘤、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肿瘤术前及术后有无转移或复发和疗效评估尤其适合于肿瘤指标异常而其他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时候,petct检查需要预约而且价格昂贵,检查后需要和家里人隔离12小时左右。

胸膝卧位锻炼
胸膝卧位锻炼

膝胸卧位是指人体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部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胸膝卧位在临床中可以纠正孕妇出现的胎位不正。也是直肠肛管检查的常用体位,同时也是前列腺按摩的常规体位。胸膝卧位的优点是检查者方便检查,对检查床无特殊要求。 缺点是此体位需患者配合,对于老年体弱或者是重病员不能配合者,采用此体位应慎重。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

打预防针是抵御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易感人群数量,从而减少发病几率。 一岁以内计划内免疫:出生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一个月第二针乙肝疫苗;两个月第一针脊髓灰质炎疫苗。 三个月第一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脊髓灰质炎疫苗;四个月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三针脊髓灰质炎疫苗;五个月第三针百白破疫苗;六个月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一针A群流脑疫苗。 八个月麻疹疫苗;九个月第二针A群流脑疫苗。1岁:乙脑疫苗;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剂;脊髓灰质炎糖丸加强;乙脑疫苗;甲肝疫苗;3岁:A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h1n1疫苗
h1n1疫苗

甲型h1n1流感是因为感染了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 正常人群感染流感病毒5~7天后机体会依赖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产生有保护性的抗体,但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通过接种甲型H1N1疫苗获得的抗体能在体内保存1年之久,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机体在一年内都有抵抗力。接种h1n1疫苗后可以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减少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h5n1和甲型h1n1整合的可能,在流感爆发季节,有必要接种h1n1疫苗。

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了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严格来讲,几乎所有的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但是只要合理的使用药物,就能够避免或者使其伤害降到最低的限度。要求医务人员在用药前全面的了解药品的药理性质,严格的掌握药品的适应症,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禁忌。 并且在用药的过程中还要密切的观察病情的变化,发现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地加以处理。

乏力的原因
乏力的原因

乏力原因很多,睡眠不足可使人感到乏力,体力或脑力劳动者的疲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营养缺乏、腹泻后大量的营养丢失、 尤其是钠和钙的丢失,会导致乏力;许多慢性疾病也会引起乏力,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甲亢、贫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瘤中晚期也会引起乏力。 当感觉有乏力的时候首先需要详细检查。同时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可以搭配服用复方阿胶,平时多注意增强锻炼,补充营养,当然也可以到医院做一个体检比较好。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