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早期完全有可能治好。任何癌症早期治疗效果都很好,主要通过早期手术根治,很多早期癌症术后都不需要做辅助放化疗。 癌症早期一般还没有出现扩散,病灶比较局限,没有侵犯其他邻近器官,可以通过手术扩大切除根治。很多癌症早期筛查,也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 平时要重视健康体检,特别是有癌症家族史或抽烟等情况,要做胸部CT等筛查。
癌细胞值40ng/ml不确定是正常的。 首先,癌细胞值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可能指血检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种类也比较多,不同种类参考值范围不同,达到40ng/ml已经是正常参考值5倍以上,属于异常的。比如癌胚抗原CEA达到40ng/ml,提示可能有异常。 另外,有的指标,比如糖类抗原199,ca199达到40ng/ml,一般是正常范围。当然,单凭肿瘤指标的值并不能诊断癌症,还要结合其他的影像学等检查。
癌细胞会出现无限增殖,这也是癌细胞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要原因是癌细胞本身可以进行无限分裂。还有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等途径,侵入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在其他部位也可以增殖。所以,这也造成了癌症非常难治疗的一个原因。 癌细胞是癌症基本组成单位,癌细胞除了无限增殖的特性之外,还可以出现转化以及易转移的特点。常用抗肿瘤治疗方法,像化疗、放疗方式,也都是通过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癌细胞其实看不到,也不太好检查。但通过血液肿瘤标志物和血液查循环肿瘤细胞等检查可有助于协助检查癌细胞。 如果某个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的特别多,高于正常值几十倍,那么要怀疑有癌症的可能。进一步做其他影像学检查了解有没有病灶,取到病理是确诊癌症的依据。 其他各项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DC等,对于了解癌症的发展变化还有治疗后的预后等等都是有帮助的。
癌痛疼痛分级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分级表示。比如口头描述的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级方法。还有像数字量表法有0~10级的分级方法,数字越高,提示疼痛分级越高。 一般癌症患者开始如果疼痛分级较高的话,经过合理的止痛治疗,能够降低分级,从重度疼痛变为轻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减少,患者治疗的信心也会增强,这样也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如果治疗的好的话,甚至有可能变成无痛。
癌痛患者三阶期止痛治疗方案,主要是指要按照患者疼痛的分级,逐步用不同的药。 第一阶梯可以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是轻度的止痛药,常用的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等。 第二阶梯是指如果常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疼痛的,可以应用弱阿片类止痛药,比如可待因,曲马多等。 第三阶梯是指常规的弱阿片类药物,还不能缓解疼痛的,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主要是吗啡和羟考酮等药物。
癌痛在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但大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癌痛的比较多。 早期的癌症一般可能没有明显的癌痛,但是也有一些长在特殊部位的肿瘤引起压迫症状,这种也会出现癌痛。比如颅内的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出现颅内压增高会导致疼痛,这种也属于癌痛的一种。 对于中晚期的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逐渐长大或者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扩散,出现癌痛的几率更大,一般要进行止痛治疗。
癌胚抗原主要是抽血检查,是血肿瘤标志物当中很常见的一种。 癌胚抗原也就是CEA这个指标。一般在常规体检筛查恶性肿瘤,或者是手术后患者随访观察过程中应用的比较多。 如果癌胚抗原检查的结果高于正常参考值5倍至10倍以上,那么高度怀疑有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一步做胸部CT、肠镜等全面的检查,了解有没有肺癌和肠癌等;如果是癌症手术后检查癌胚抗原升高比较多,也要怀疑有复发或转移可能。
癌胚抗原测定CEA一般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和随访的指标。另外,肺癌中这个指标也会有所升高,主要是肺腺癌。 癌胚抗原CEA不能直接确诊是不是癌症。当然,如果这个指标在初次检查中升高的非常多,大于正常值几十倍甚至数百倍,高度怀疑有恶性肿瘤可能。还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确诊是不是癌症,得靠病理学检查。 该指标在结直肠癌以及肺癌术后随访过程中应用也比较多,主要是了解肿瘤有没有复发。
T细胞淋巴瘤治愈率要看治疗的情况以及开始发现的时候病情早晚。总体治愈率不是太高,也就是很难治疗。可能经过一般治疗,主要是化疗后,5年生存率也只有30%左右。如果能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能提高治愈率,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40%。 确诊T细胞淋巴瘤之后要积极的治疗,主要进行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能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