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的疼痛有可能是肾脏的问题,尤其是叩击肾区疼痛往往见于泌尿系统的结石,或者是肾盂肾炎,结石的患者,往往会有血尿的表现,做彩超会发现有结石,甚至会出现肾积水; 而肾盂肾炎又叫做上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发烧,腰痛,血尿等等一些临床的症状,实际上大多数的腰背部的疼痛并不是肾脏的问题,有可能是肌肉或者是椎间盘的问题,需要到骨科就诊进一步明确。
肾炎指的是肾小球有炎症反应,但是造成这种炎症反应的原因很多,情况不一样,有的患病情是有希望治好的,比如急性肾炎。 但是大多数的肾炎的病情没有彻底治愈的概念,比如各种原发或者继发性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这种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系。 目前医学上做不到彻底恢复已经紊乱的免疫功能,所以原则上来说,慢性肾炎难以彻底治愈,但是经过恰当的治疗以后患者的病情也完全有可能达到非常良好的控制状态。
膜性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病理类型,这种病理类型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大量的尿蛋白,80%的患者会表现出肾病综合征,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来说,有1/3的患者可能会病情自发的缓解,所以,如果蛋白尿不多。 比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四克以下,也可以考虑等待一段时间,使用一些针对膜性肾病的并发症做辅助性的治疗,然后等膜性肾病看能否自发缓解。对于不能缓解或者有大量尿蛋白的患者需要遵照医嘱使用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这些药物副作用也很大,需要遵照医嘱用药。
多囊肾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的肾脏疾病。患者的病情一般是在二三十岁以后开始发病,随着年纪的增长,肾脏的囊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 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尚且属于正常,这样的患者饮食上并没有特殊的禁忌,只要患者注意不要吃太咸的食物,控制盐分的摄入,每天盐分控制在3到6克,患者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问题不大。 如果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在饮食上需要进一步的控制,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普通人的八成左右,而米面这些碳水化合物。 这些主食是可以吃的,鸡鸭鱼肉,鸡蛋,牛奶也都可以吃,但是不可以吃得过多,需要限制含钾离子高和含嘌呤高的食物的摄入。
下肢浮肿,这种浮肿往往就意味着存在很多的水分,大量的水分在体内积聚人在站立的时候水往低处流就会表现为下肢的浮肿。 浮肿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肾脏排泄水份能力下降出现肾脏的病变或者是肝脏的疾病,也有可能见于心脏、甲状腺等一些脏器的病变。 静脉血栓也可能会造成单侧下肢的浮肿,使用呋塞米、螺内酯这些都是利尿剂,能够增加尿量消除浮肿。 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能解决浮肿这个表面的现象,建议有浮肿的患者要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有时候简单的利尿,消除浮肿,甚至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抽血查肝肾功能是不是要空腹? 肝肾功能的确是要抽血化验的,而且也的确是需要空腹状态的。 肾功能的检查其实是否空腹影响不大,肾功能检查主要抽血化验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在空腹状态下是可以的,吃了饭以后,对于血肌酐尿素氮的影响也是很小的。 但是肝功能的检查就需要空腹,所以抽一次血同时查肝肾功能,就需要空腹状态。 因为吃了饭以后会影响到肝脏的分泌功能,会对肝功能中的转氨酶、胆红素这些指标造成一定的扰动,所以抽血查肝肾功能的确需要空腹。
iga肾病这是一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的诊断名词,指的是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有i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Ig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以后会诱发炎症反应。 所以过多的Iga这种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内的沉积就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所以可能会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的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蛋白尿血尿,还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衰竭。
肾病的患者可以做一些检查项目,作为判断肾病存在的一些线索,临床上常做的检查包括尿常规、抽血查肾功能、做泌尿系统彩超。 肾脏疾病的患者在这三项检查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患者出现血肌酐的升高意味着可能有肾衰竭、尿常规有问题,可能说明有肾炎或者是尿路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等一些情况。 有了这些线索以后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肾穿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等等这些更为精准的详细的检查项目。
肾脏上出现低密度病变,这一般做的是CT或者是彩超这样的一些检查手段得出的结果,这往往说明肾脏的这个区域存在着一些病变,比如肾积水,肾脏的囊肿,肾脏的恶性肿瘤肾癌,也有可能是肾错构瘤等一些良性的肾脏肿瘤病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正规公立医院的泌尿外科进行评估,明确性质或者可能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手术。
单侧肾脏积水常见的原因还是因为某种因素导致了尿路的梗阻,比如有输尿管的结石、输尿管有炎症导致疤痕形成,输尿管黏连不通畅。 男性的患者前列腺的增生,肾脏产生的尿液不能顺利地经过膀胱排出体外,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会导致肾脏出现积水,肾脏产生的尿液正常的情况下需要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再排出体外。 梗阻性的因素的存在,使得尿液排泄不顺畅就会导致肾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