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凝度增高是血中促聚集和促凝因子均增加而抗聚集,抗凝和纤溶机制受损,以及静脉淤血、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加,激素和利尿剂的使用等原因,引起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高,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的明显上升等现象。 最终,使得蛋白c和蛋白s水平多正常或增高,但其活性降低而产生的高凝状态。临床上,可使用抗凝药物来改善此类状态,平时多喝水,清淡饮食。

血清镁浓度超过正常值时即为高镁血症,除少数因源性因素导致进入体内的镁过多外,大多是因为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排泄减少所致。 肾脏对镁的调节也并非迅速发挥明显的作用,因此大量静脉应用镁剂时,若不注意观测也可发生严重的高钠血症。 合并肾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严重削弱则容易发生高钙血症,对于高镁血症可以用钙离子制剂置换,并可增加镁的排出。

白细胞减少症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本病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中重度减少,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其原因有生成减少、外部理化原因所致以及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性贫血等。 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以及异常免疫和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还有成熟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如叶酸缺乏以及代谢障碍等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成分,在血红蛋白还有红细胞明显降低的时候会出现出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增高,首先要检查血常规是不是存在贫血。 贫血的患者,饮食要合理,不应偏食,多吃猪血,猪肝,瘦肉,豆制品,奶制品等等,另外多吃水果蔬菜,促进铁剂的吸收,待纠正贫血之后出红细胞生成素一般会有下降。 还有肾性贫血,可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促进造血成分进行增多,另外,对于地中海贫血,也可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引起白细胞降低的原因很多,一般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疟疾等等。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等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以及其他各种理化原因,或者药物反应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也可能伴随有发热的症状。 其他需要考虑的病症因素的还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等,需要建议全面检查找出病因针对性治疗。

如果只是单纯的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偏低,而白细胞和粒细胞的数字正常的话,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病理意义。 而如果中性粒细胞数值偏低的情况下粒细胞和白细胞的数值比减少的话,很可能是因为受到病毒感染,比如肝炎,流感,风疹的病毒感染,伤寒的细菌感染所造成的。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平时营养均衡,蔬菜与肉类都要适量补充,多吃泥鳅等。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剂,它的来源主要是人体的血液蛋白和胎盘内的丙种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很多抗体,经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人,免疫力开始很快提高,能够对于很多疾病产生一定的抗体,所以丙种球蛋白的意义非常的广泛。 而免疫球蛋白是人体产生的一定的抗体能免疫很多的疾病。但是免疫球蛋白它的功效具有专一性,所以想要某种疾病产生抗体的,就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针对人体激素的分泌规律以及减少服用激素对人体产生较少的副作用的原则,一般建议服用激素要注意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早上八时服用,以餐后顿服,可以避免抑制内源性激素分秘。 二是缓慢减量,不能骤停,长期应用激素后突然停药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突然停药可产生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三是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因为激素可以导致糖和脂代谢紊乱,导致水钠潴留。 四要预防感染,骨质疏松以及预防胃损伤的情况。

免疫球蛋白e高的时候一般要忌口,禁食过多的动物油脂,油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禁食烟酒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例如吃过多的鱼虾蟹,牛羊肉等易导致湿疹发作,以及加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会刺激皮肤瘙痒,影响湿疹痊愈,对湿疹如香料腌制食品都具有刺激性。

干燥综合症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头晕的临床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引起全身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可以引起贫血的一些改变。所以出现头晕首先考虑血压是否异常,是否有贫血,主要治疗措施是针对干燥综合症本身进行治疗,可以用一些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贫血需积极的纠正贫血,改善脑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