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病因主要与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职业接触(比如工作中接触石棉、砷、煤焦油、镍、甲醛等致癌因子),以及空气污染等方面有关。 当然肺癌也存在家庭聚集现象和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父母患肺癌,子女患肺癌的机会会比普通人高一些,但是哥哥不属于直系,一般不会增加患肺癌的机会。
巨细胞肺癌,应该叫做大细胞肺癌,是肺癌的病理分型的一种。 由带丰富胞质的较大恶性细胞组成,它与鳞癌、腺癌比较,缺乏自身特征。 倾向于发生在周围肺实质,其诊断率与送检标本是否得当和病理学检查是否全面有关。 此类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淋巴结和血管,常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
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肺癌,由于肺功能下降,稍微活动可能就会引起喘累的症状。 所以绝大多数以卧床为主,但是肺癌患者由于血液粘滞度增加以及卧床引起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或者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可能。 所以需要观察下肢肿胀情况,另外长期卧床还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所以需要注意勤翻身拍背、勤喝水排尿避免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肺癌属于消耗性疾病,需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摄入、增强抵抗力。
准确说,癌就是恶性肿瘤。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和腺体,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症状隐匿,以咳嗽、咳痰、咯血、消瘦等为主要表现,x线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结节、肿块影等。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2.1:1,尽管目前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的涌现,由于约75%患者就诊时已是肺癌晚期,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就必须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尤其是个体化治疗。
肺癌Ⅱa是指肺癌的临床分期,Ⅱa期肺癌在TNM分期中包括T1N1M0,T2bN0M0,T2aN1M0。 代表的含义是T1N1M0:肿瘤最大径>2cm,≤3cm;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同侧肺门淋巴结,没有远处转移。T2bN0M0:直径>5,≤7cm,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T2aN1M0:肿瘤直径>3,≤5cm,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无远处转移。
为开展个体化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建议检测腺癌、大细胞癌和组织学类型不明确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者可选用靶向治疗。 目前已有部分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国产埃克替尼等)和西妥昔单抗。
所谓的T2就是医学中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为了准确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案,评价疗效。采用的是TMN分期法来描述恶性肿瘤的累计部位,T表示原发肿瘤的大小,N表示淋巴结转移情况,M表示有无远处转移。只要有以下情况都属于T2期肺癌: 肿瘤最大直径>3cm,≤5cm,或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或累及脏层胸膜,或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但未累及全肺。以上情况我们称为T2a期;如果肿瘤最大直径>5cm,≤7cm,为T2b期。
肺间质主要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而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 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如果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麟癌、肉瘤样癌、类癌、唾液腺肿瘤等,临床上没有间质性肺癌这种分类。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对花旗参的药理学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花旗参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影响代谢、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花旗参花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活性,主要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能力,释放免疫因子等方面来实现。 由于花旗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于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肺癌时如果行抽血化验发现电解质血钙偏高,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肺癌向胸外转移的一种表现。常常是由于骨转移或肿瘤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引起的,常见于肺鳞癌。 患者一般表现为嗜睡,厌食,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及精神变化,部分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手术后血钙水平可恢复正常,相关症状也可部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