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病就是指平时我们说的桥本甲状腺炎,也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在病程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甲亢期,有一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人,因为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会出现一过性的甲亢的症状,但是这种甲亢一般不需要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一段时间可以痊愈。 第二个阶段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阶段,这也是其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 第三个阶段有一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人,有可能会出现甲减,对于这一部分病人需要应用优甲乐治疗,所以桥本甲状腺炎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办法。
血糖和贫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但是二者有可能有相似的症状,比如说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一些症状。 低血糖主要是因为血糖偏低,而贫血主要是因为血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二者应该如何鉴别呢?低血糖的病人在发作的时候测一个血糖,一般血糖都是偏低的,而贫血的病人血糖可能不低。 但是如果查一个血常规的话,贫血的病人会出现一个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所以二者鉴别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所以,低血糖不是贫血。
垂体瘤按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和大腺瘤,一般微腺瘤指的是直径小于一个厘米的垂体瘤,微腺瘤的话一般不会产生比较重的压迫症状。垂体瘤还可以按有没有功能分为没有功能的垂体瘤和有功能的垂体瘤。有一些垂体瘤可以分泌一些激素,比如说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有促性腺激素,还有泌乳素。 分泌不同激素的肿瘤可能产生不同的症状,比如说泌乳素瘤可以产生闭经泌乳这些症状,Act h瘤就会产生库欣综合症的症状,比如说满月脸,水牛背,然后腹部紫纹,所以垂体微腺瘤的症状和垂体瘤有没有功能有关系。
垂体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垂体瘤按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和大腺瘤。 微腺瘤指的是直径小于一个厘米的垂体瘤,而大腺瘤指的是直径大于一个厘米的。 对于垂体微腺瘤来说,也有可能有功能的,也有可能没有功能。 所以说对于垂体微腺瘤的病人,我们应该完善垂体的相关激素检查,比如说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明确垂体瘤有没有功能。 对于有功能的垂体瘤应该积极处理需要手术,因为垂体瘤一般都是良性的,所以垂体瘤对寿命一般影响不大。
如果是垂体微腺瘤的病人到门诊就诊,最好是挂内分泌科。在内分泌科需要完善垂体的相关激素检查,明确这个垂体微腺瘤有没有功能。具体的相关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泌乳素等等。 完善了这个垂体微腺瘤有没有功能才可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这个垂体微腺瘤是没有功能的,可以暂时不需要处理,如果这个垂体微腺瘤有功能,也需要手术治疗。
垂体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垂体的良性肿瘤,垂体瘤,一般按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和大腺瘤,垂体微腺瘤指的是直径小于一个厘米的垂体瘤。 而对于垂体微腺瘤来说,还要看一下这个垂体微腺瘤有没有功能,一部分垂体微腺瘤是没有功能的,有一部分垂体微腺瘤有功能,可以分泌一些激素,比如有分泌生长激素的生长激素瘤,还有分泌泌乳素的泌乳素瘤等等。 所以,对于垂体微腺瘤的病人来说,应该完善垂体的相关激素检查,明确垂体瘤有没有功能。 如果垂体瘤比较小,并且没有功能的,完全可以暂时不处理,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果垂体微腺瘤有功能的话,还是建议积极手术,但是有一种泌乳素瘤不需要手术,应用口服药物就可以治愈。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但是也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的病人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一般来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原因,而一些很瘦的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要因素。 所以对于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或者是一些胰岛素促泌剂可能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应用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除了能控制血糖之外,还是一种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用一段时间可能增加体重,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以及血糖监测,也我们常说有五驾马车。 降糖药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的方案、每个糖尿病的病人适合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所以并不存在首选降糖药。 按目前中国以及美国还有欧洲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要求,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药物首选的还是二甲双胍,如果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达标可以加用其他药物。
糖尿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18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1%。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最大,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如说年龄比较轻,没有其他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这一部分病人我们建议把血糖尽量控制在正常水平。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年龄比较大,合并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这部分糖尿病的病人,可以把血糖控制的目标是放的稍微宽松一些,比如空腹可以在八左右,餐后可以在十左右。所以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都不一样,我们要根据这个病人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
对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是一个分层的、个体化的一个目标,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控制目标。 如果一个病人没有其他的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年龄比较轻,在60岁以下这一部分人对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要求是严格控制,就是空腹要在六左右餐后尽量在8mmol/l左右。但是有一些老年的糖尿病患者,比如70岁以上经常有低血糖风险或者是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来说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空腹8mmol/l餐后10左右就足够了,对于这部分人群一定要避免出现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