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主要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慢性期的腔内...
目前,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治疗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新方法包括更先进的药物治疗、更创新的手术技术,以及通过基因编辑等研究手段探索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在药物治疗方面,有新一代的降脂药。在手术治疗方面,采用更精细和微创的技术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或在手术中使用生物材料、改良的补片或人工血管,以配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等。
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通常是通过评估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颈动脉狭窄超过50%被认为是中度狭窄,而超过70%则被认为是严重狭窄。当颈动脉斑块厚度达到5mm或更多时,这种情况就被认为是严重的。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可以显著增加脑中风的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医疗干预。
预防颈动脉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所有可控的危险因素。这包括维持健康的体重、规律的身体活动、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中,饮食习惯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素为主。同时,戒烟和限酒也非常重要,饮酒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对于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有冠心病、颈动脉狭窄、脑中风等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该密切监测他们的颈动脉和心脑血管健康状况。
颈动脉是人体供应大脑最主要的供血血管,位于脖子的两边,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 在通常情况下,每一侧的颈动脉都有一条主要的颈内动脉来供血。颈动脉在颈部较高的地方分成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主要负责将心脏出来的血液输送到大脑,而颈外动脉则更多地供应面部和头皮。这种对称的解剖结构可以使大脑得到双侧的血液供应。有时候,当一侧出现障碍时,另外一侧颈动脉可以代偿,从而能够维持大脑的功能活动。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并非一概而论,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药物治疗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和降压药,这些药物旨在减少斑块进一步增长的风险,并稳定现有的斑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或症状性的斑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除了医疗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例如戒烟、健康饮食、定期锻炼、控制体重以及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这些措施对于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颈动脉斑块在临床上多见于神经内科、心内科、血管外科等科室的患者,以及在门诊健康查体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中,很多都合并有颈动脉斑块。 当颈动脉斑块脱落时,可能引起一过性脑卒中甚至脑梗塞。 对于较轻的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等,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血管外科医生更专注于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引起的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患者的用药和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许多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问题。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检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最常见的、最方便的是颈动脉超声检查; 其次是CT颈动脉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对于高度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入院后还会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简便且成本较低的检查方式,能够直观评估颈动脉的血流情况和斑块的存在。而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全脑血管造影则能提供更详细的血管形态学信息,有助于评估斑块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
患者关心的微创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入院后需要进行一系列术前检查和准备。这些检查包括颈动脉彩超、颈动脉CT、血液检查、心电图以及心脏方面的检查。 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一方面确定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另一方面全面评估心脑血管的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的健康情况,为手术提供必要的保障。
颈动脉斑块的手术方式有多种,但并不是所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的适应症通常包括50%至70%以上的颈动脉狭窄,以及在有一定症状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EA是一种传统的开放手术,通过手术切开颈动脉,在直视下去除斑块部分的血管内膜,以恢复正常血流。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较新的介入手术,适合高龄患者进行微创治疗。 通过股动脉的一个穿刺口,可以将金属网状的支架放置在狭窄部位,扩张血管以恢复血流,防止颈动脉堵塞。
左侧颈动脉的斑块形成表明,在左侧颈动脉内壁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积累。这种情况若日积月累,会导致左侧颈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减少流向大脑左侧的血流量。 长期以往,这会引起脑血流供应不足的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大面积脑梗,如中风。 因此,一旦发现左侧颈动脉斑块,或右侧颈动脉斑块,都应高度重视,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0岁以上是否还可以做颈动脉支架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年龄大小并不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的关键,而是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如果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建议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如果患者身体较好,就可以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体而言,颈动脉支架是微创手术,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耐受。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需要结合影像学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1、通过颈动脉彩超,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也就是重度狭窄,就必须进行手术。 2、如果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超过50%,但是患者合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彩超和CT等检查判断斑块不稳定,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很大,也应该进行手术的治疗。
老人颈动脉狭窄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针对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病情严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主要考虑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 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比较好,合并症少,也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的内膜剥脱术,处理颈动脉的狭窄,剥离颈内斑块,达到血管重新成形的目的,避免脑血管的意外。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挂血管外科。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大部分来源于心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科、内分泌科等。颈动脉狭窄的外科处理常见的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手术,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科室来处理,大部分血管外科和神经内科的医生来完成。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低盐、低脂,多饮水,少喝饮料,戒烟限酒,这样可以有效地达到稀释血液,不会出现急性血栓的目的。 除此之外,患者如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还要严格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
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具体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或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血管内膜,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血管腔内的狭窄。 2、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膜破裂引起血管内夹层,导致了颈动脉狭窄。 除此之外,先天性的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颈部放疗等也可能引起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70%到99%应尽早手术处理。 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即重度狭窄,即便无症状,也须进行手术。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会引起颅内的血流供应不足,患者出现脑梗的风险非常高,可能导致偏瘫、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针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建议早期处理,防患于未然。
颈动脉狭窄的标准在临床上主要分为: 1、轻度狭窄:颈动脉狭窄范围小于管径的50%,血流的动力学无改变。 2、中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的比例在50%-70%。 3、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的比例在70%-99%,严重影响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 4、完全闭塞:颈内动脉的管腔完全闭塞,达到100%,没有血流。
颈动脉狭窄不能够自愈。 颈动脉狭窄是持续进展的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会越来越多,如果长时间不治疗,也不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甚至还有可能诱发急性血栓,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一旦发现了颈动脉狭窄,首先药物治疗,到了需要外科处理的程度,需要及早的进行内膜剥脱术或者颈动脉支架手术。
首先要明白的是不管是支架还是剥脱术,都是手术。只要是手术,就有一定风险率,并不存在支架没有风险的说法。 许多人认为年龄是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不管是支架还是开刀手术,年龄从来不是选择的难点,有的患者即使是80岁以上的老人,术后也可以恢复得很好。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