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
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在Ⅱ型糖尿病发生进展的过程中间,糖尿病前期的病人或者早期的Ⅱ型糖尿病的病人,表现并不是胰岛素分泌的减少,反而是胰岛素水平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尤其是需要利用胰岛素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吃任何东西,会不会导致肥胖,必须和量牵扯一起。如果长期的大量摄入过多的糖分,必然会长胖。但是只是浅尝辄止,比如蔗糖也就吃1g,是不会胖的。所以必须要搞清楚吃的食物,它的量必然是和是否肥胖牵涉在一起。对于食物中间的糖,进食了糖,大家可能认为甜食才是糖。
高血糖的治疗与饮食是非常大的命题,所有高血糖的病人,不管是糖尿病前期病人,还是已经诊断了糖尿病病人,都需要进行饮食干预,也就是所提到的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使血糖控制,能够帮助患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避免血糖过高、过低,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甲亢并不会导致传染。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是有遗传或者环境因素的原因,所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其表现为循环中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增高,由此引起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兴奋性增加,还有代谢旺盛的表现。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是以碘为原料,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一般情况需要限制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来源,也就是减少碘的摄入。在食物中间,高碘含量的食物,比如海产品,包括海里的鱼、虾、蟹。这些海鲜食品以及海里的海带、海藻、紫菜等,都是高碘食物。
控制血糖的方法,在临床上讲是五驾马车。也就是如果已经诊断了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存在糖尿病发生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控制血糖。所指的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教育,也就是获取糖尿病自我管控的知识。另外注意饮食的控制,注意适当运动,另外注意监测以及配合适当的药物。
出现雄激素增高,第一步需要判断雄激素的来源。如果是常见的青春期和育龄期的雄激素水平增高,很有可能是由于高胰岛素作用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卵巢来源的雄激素水平增加;另外也要排除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水平增加;
一般1小时血糖正常值范围,首先要了解的是进餐后1小时,还是吃零食后的1小时,这时可以把1小时定义为随机血糖。对于已经诊断了Ⅱ型糖尿病的病人来讲,随机血糖正常范围能够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
吃馒头是否会发胖,此问题首先就是伪命题。因为吃任何的食物是否会发胖,必须要和量结合在一起。如果一顿吃一斤馒头,每顿都吃这么多,或者馒头只是吃10g,必然不会发胖。如果长期大量去摄入馒头,发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男性发现自己有雄激素水平低下的表现,首先在医学上要进行鉴别诊断,也就是要明确是什么原因所导致雄激素水平低下。有些情况是原发于性腺,也可能是由于睾丸损伤。比如外伤或者是睾丸的炎症、肿瘤等,所导致原发性的性腺功能减退。
如果发现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一般启动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包括戒烟,超重肥胖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减重,控制饮食,加强积极的锻炼,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如果在生活方式干预不理想的情况下,又合并有各种高危因素,以及已经诊断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疾病,比如冠心病等。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应该在3.9-6.0mmol/L之间。如果这个值是在6.1-6.9mmol/L之间,认为是已经超过正常,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的切点,这时候把它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对于桥本氏的甲状腺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现在还是认为存在一定的原因不明所导致的,身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使体内产生过多的抗甲状腺的相关抗体。比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的明显增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明显增加,这一系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的炎症。
目前对糖尿病的诊断还是沿用的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的是血浆葡萄糖值,一般是空腹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是超过11.1mmol/L。如果一个病人存在着糖尿病的相关症状,比如最常见的“三多一少”的一些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吃得多,而且口渴、烦渴,就是喝水喝得多,另外,小便尿量多,同时会有体重下降,这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