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青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的诊疗以及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庭治疗,具备丰富的临床家庭治...
自闭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 对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逐渐走向衰退和退化,甚至可能会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导致早逝。而那些功能较高的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会因为康复训练或社会化过程而有所提高,尽管与同龄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他们需要持续接受康复训练,以便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
多动症的危害并不在于孩子的调皮多动,而是因为这些孩子经常成为麻烦制造者。他们的行为常常让老师感到讨厌,父母也会因此经常争吵,导致教育不成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和冲突,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些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因为学业失败,在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排斥,进而交往一些不良朋友,逐渐变成不良少年,发展成品行障碍的孩子。他们甚至可能加入吸食毒品、酒吧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最终参与违法犯罪活动,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孩子不合群,可能表现出一些自闭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的核心特点不仅包括社交技能的障碍,还涉及到语言能力的改变和一些刻板行为。因此,仅凭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表现出一些自闭的特征,是不能诊断为自闭症的。
轻度抑郁需要治疗,但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种。对于轻度抑郁,建议采用心理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并尽量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包括自我调节等方法。
自闭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生物性原因,这包括了母婴在怀孕期间可能遭受的生理性和心理性损伤。因此,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基因测试来检查是否存在自闭症基因谱系。尽管有许多位点被认为与自闭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第二类是心理性原因,这涉及到母亲在怀孕期间的情绪波动,以及是否遭受了创伤或刺激,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情绪状态。
孤独症和自闭症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由于文化差异,表述方式不同。尽管“自闭症”这个词汇最初是由台湾人提出的,因此被称为“自闭”,但实际上两者描述的是同一件事。
肯定需要治疗,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保持着焦虑状态,那么焦虑状态意味着什么?焦虑就意味着永远处于战斗状态,永远是在fight。 这个战斗状态导致大脑充血,比方说心脏泵血是持续状态中,是处于高功能运作。如果长期持续这个过程,太久了会耗竭的,所以会导致很大功能的损伤。因此,不能够长期保持焦虑状态,如果长期保持焦虑状态,身体会受到很严重的损伤。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期发育障碍,它从儿童期开始逐步显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因此,成年人不可能患上自闭症,但成人可能会表现出类似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抑郁症的确诊意味着患者需要面对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亲人的鼓励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些治疗手段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此,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治疗康复率目前并不乐观,这是因为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阶段。
抽烟、喝酒和打游戏等行为,虽然可以缓解焦虑,但它们都属于容易成瘾的行为,并不是健康的缓解方式。 我们更希望能找到一些健康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因为这些行为,比如抽烟,虽然能暂时缓解焦虑,但如果停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焦虑。
焦虑症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意味着患者每天都处于轻到中度的焦虑状态,他们总是担心各种事情,比如杞人忧天,担心不可预测的因素,比如食物中毒、出门撞车、遇到坏人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还有一种焦虑障碍叫做惊恐发作,这是一种不定时突然爆发的情况,平时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有时候,比如突然走到旷野或空旷广场时,患者会有一种自己快要死了或要晕倒的感觉,这就是惊恐发作。
每个人都有一种素质,其中一些人具有焦虑素质。这些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平时就比较谨慎,他们在考虑事情时会比较周到,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得焦虑障碍。 对于具有这种焦虑素质的人来说,当他们遇到压力时,很容易激发出焦虑反应,这就像过敏性反应一样。
焦虑躯体化症状表现多样,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例如,头痛、发热、耳鸣、心慌、心悸、窒息感等都是常见的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尿频、多汗、晕厥,甚至失明等症状。
焦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主观性反应焦虑,即个人对某些事情的担忧;其次是躯体化反应,这包括疼痛、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如果排除了身体障碍,就应该高度怀疑这是否是焦虑引起的反应。如果是焦虑引起的反应,那么治疗的重点应该是焦虑本身,而不是仅仅治疗那些疼痛症状。
自闭症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可能不受遗传因素影响。 但现在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在自闭症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许多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在考虑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时会感到担忧,因为担心遗传几率较高。如果一位母亲在生育第一胎后被确诊为自闭症,那么在生育第二胎时,建议进行遗传筛查,以确保第二胎不太可能患有自闭症。
抑郁症和感冒一样,虽然这个比喻不一定很确切,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力和心理韧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抵抗。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得到改善。然而,当需要药物治疗时,我们还是应该服用药物。 我们不应该因为担心药物而认为抑郁症无法根治,或者认为需要终身服药。这是不科学的。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服用药物,等到病情好转时,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直到停药。等到再次需要时,可以重新开始服用。当然,许多人担心药物会成瘾。我们知道,抗抑郁药物并不是成瘾性药物。
自闭症孩子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孩子,因此在与他们相处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地方。他们通常对很多东西、声音或特定物体比较敏感。 所以,与他们接触的人需要慢慢地、循序渐进地去熟悉和了解孩子的敏感点在哪里。不要把他们当成正常孩子,否则很容易刺激到这些孩子的高敏感点。
焦虑障碍中,广泛性焦虑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这类患者平时总是忧心忡忡,对各种事情都充满担忧,并且总是想要做到尽善尽美。而有的人则因为惊恐发作而容易被察觉,他们可能会突然感到极度恐慌,仿佛自己即将死去,以至于需要拨打110寻求急救。然而,当他们到达医院时,却发现自己并无大碍。这种惊恐发作因为其突发性和剧烈性,更容易被察觉。 相比之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由于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在平时就表现为焦虑,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他们的性格特点,从而忽视了这种病症的发展。往往要等到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时,患者才会被送来就医。
医生如果经过专业训练,是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假装。 因为一个人要假装成真正抑郁症病人,必须要熟悉并像一个演员那样演活一个角色,这很难。所以大部分人去扮抑郁症病人,其实是扮得比较蹩脚的,不太容易成功。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果确诊患有焦虑障碍或焦虑症,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来进行自我调节。具体方法包括进行正念冥想、体育锻炼等活动,以及自我进行认知行为矫正。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觉察力和行动力来实现自我调节。当个体处于焦虑障碍中时,要自我拔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常需要医生或老师的帮助。实际上,能够自我医治的个体是非常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