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腿疼,有白血病的可能性,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所导致的。 要明确孩子是否是血液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能够明确患者是否是白血病。 如果是白血病,需要进行化疗,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有望治愈。随着化疗能够使得疾病缓解,腿疼也会随之改善。 如果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证实患者并不是白血病,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导致长期腿疼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有望能够治好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都能够治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白血病前期疾病,临床特点是骨髓病态造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以及高度向白血病转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治疗主要是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而高危组的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治疗目标是治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免疫治疗、化疗、去甲基化治疗,促造血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是白血病,虽然二者均属于血液系统恶性造血肿瘤,但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等于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白血病前期疾病,当疾病进展是有可能会转化为白血病的。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的治疗是有相同的地方的,都可以采用化疗,去甲基化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临床症状也是相似的,往往会表现为反复的感染,贫血和出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果严重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均是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支持治疗的。
骨髓移植最怕急性排斥。骨髓移植排斥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急性排斥是发生在100天以内的排斥反应,慢性排斥是发生在100天以后的排斥反应。急性排斥通常发病比较急,病情比较凶险,病情常常比较严重,有些患者可以因为急性排斥导致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肠道大出血等一系列恶性事件,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骨髓移植以后,为了预防排斥反应,通常会口服抗排斥的药物,比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等。
骨髓移植可以治疗恶性白血病,有望使得急性白血病治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白血病病人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有一部分白血病病人单纯靠化疗也可以达到治愈。这部分患者通常属于低危的白血病,不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而有一些白血病病人属于高危的,单纯的化疗往往会反复复发,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以期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 骨髓移植需要寻找合适的供者,骨髓移植之后通常会有排斥反应,所以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
骨髓移植配型,兄弟姐妹当中全相合的是最好的。 骨髓移植可以用于治疗恶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造血疾病,有望能够治愈这些血液系统疾病。 但是骨髓移植需要寻找合适的供者,如果供者和患者配型不是全相合,那么往往会导致比较严重的排斥反应;如果供者和患者能够全相合,那么移植排斥反应就不会那么的严重,就会更大的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移植死亡率。
骨髓移植对于捐献者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捐献者与患者配型需要达到全相合。 第二、就是捐献者的身体条件需要是良好的,如捐献者的心肺功能均需要良好。 第三、则是捐献者的年龄是有要求的,通常要求小于55岁。 第四、则是要求捐献者的体重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够过胖。 对于捐献者的各方面要求均是为了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骨髓出现水肿,往往提示骨髓有感染,比如骨髓炎。如果出现骨髓水肿,还需要完善骨髓培养、骨髓活检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如果是骨髓炎所导致的骨髓水肿,那么需要抗炎治疗,当抗炎治疗有效,骨髓水肿就会消退,如果是由于中毒所导致的骨髓水肿,那么需要解毒治疗,当解毒有效之后,水肿的骨髓也会随之改善。 骨髓是造血器官,当骨髓水肿的时候,会导致造血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血细胞降低。
骨髓检查对于身体是没有影响的。 骨髓检查是临床四大检查之一,骨髓检查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来评估骨髓的造血情况,临床上对于血细胞异常的患者以及长期发热病因不明的患者,均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不管是骨髓穿刺检查还是骨髓活检检查,均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操作,通常需要数分钟的时间。在骨髓检查之后,只需要局部按压数分钟即可,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需要进行骨髓检查的患者要告知骨髓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够使得骨髓检查的过程顺利。
骨髓疾病有多种,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嗜血细胞综合征等。 对于骨髓疾病的患者来讲,通常会出现血细胞的异常,比如血细胞异常增高、血细胞异常降低。当出现血细胞异常时,要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一系列检查,明确具体是哪一种类型的骨髓疾病,明确诊断之后,对因治疗。如果治疗有效,患者的血细胞往往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