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医联媒体特约专家,日照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历见伟医生。急性感染是指感染所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将感染性疾病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有的还会分出亚急性感染。一般来说,急性感染是指小于两周的病程,但对于急性肝炎,少于六个月都属于急性感染。急性感染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显性感染,就是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有一部分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这称作隐性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隐性感染要比显性感染更常见。急性感染的症状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一定时间,就不再是急性感染,而是亚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感染了。
EB病毒壳抗体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表述,EB病毒有好几种抗原,其中一种叫做衣壳抗原,这种衣壳抗原又对应着好几种抗体,有IgM抗体、IgA抗体,还有IgG抗体。 如果在相应的EB病毒抗体的化验单上,发现只有衣壳抗原的IgG抗体阳性与核抗原IgG抗体阳性,这仅仅提示既往感染过EB病毒。 成人感染EB病毒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判断为既往感染就不必担心。化验单上出现EB病毒衣壳抗原的IgM抗体或者IgA抗体阳性,才说明不单纯是既往感染,如果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情况,就要考虑EB病毒与这些症状的关系了。
EB病毒的抗体可以分为IgG、IgM以及IgA,这三种抗体有可能对应着衣壳抗原,有可能对应着核抗原或者早期抗原。 IgA抗体阴性说明并没有提示EB病毒感染的相关证据,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IgA抗体一般是与黏膜免疫有关的,如果IgA抗体呈阳性可以提示可能与鼻咽癌有一定关系,但是仅仅有提示不能够进行确定。 而IgA抗体阴性说明没有这方面的担心,EB病毒的抗体中如果有某一项或者某几项阳性,会提示既往或者现在有EB病毒的感染,而阴性一般就没有这方面的提示作用。
乙肝方面的接种主要是指乙肝疫苗,而不是乙肝免疫球蛋白。一个没有感染过乙肝、也没有相应免疫能力的人,可以通过乙肝疫苗的接种,来让身体中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乙肝免疫球蛋白,其实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后,身体中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所以它注射入人体后,能够立即让这个人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 其应用场景主要是在乙肝孕妇分娩的时候,联合乙肝疫苗给新生儿注射,来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是乙肝疫苗,所以不能够称为接种。
乙肝免球蛋白是一种药品,它提取自人的血液,以属于血液制品。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场景,主要是阻断乙肝的传染。如果一个孕妇是乙肝患者,就有可能在分娩的时候传染给孩子乙肝,这时候要做的阻断措施主要是注射乙肝疫苗。 但是乙肝疫苗发挥相应的效果,一般需要等到一个月甚至一个月之后。在这段时间之内,主要就是通过乙肝免球蛋白来弥补这个空白期的。所以,在分娩之后,要尽快的给孩子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如果成人之前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没有相关的免疫力,承担着感染乙肝风险的时候,也是需要做相关保护措施的,除了乙肝疫苗之外,乙肝免疫球蛋白也需要应用。
乙肝抗体一般是指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注射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这种抗体,从而具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乙肝的其它抗体有e抗体、核心抗体,这都不是保护性的抗体,这两个抗体成阳性都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而且目前也很可能是一种感染状态。所以一个正常人,这两个抗体会呈阴性。但是有一些乙肝痊愈的人,这两个抗体也有可能呈阳性,也可以归为正常的范围。 单纯对于乙肝表面抗体来说,它大于10mIU/ml或者定性成阳性或者弱阳性,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但如果之前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无从获得这种抗体,所以这些人可以去注射乙肝疫苗。而对于注射了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下降到接近10或者10以下的范围,就应该去加强注射乙肝疫苗或者全程注射三针乙肝疫苗了。
小三阳的患者,肝功能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也有可能处在异常的状态中。要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只能够通过抽血化验肝功能这个项目,不能够通过小三阳来推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小三阳的患者如果处在病毒携带状态,肝功能当然是正常的。如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状态中,肝功能会有异常,但是经过相应治疗之后,肝功能又可以维持在正常的范围。甚至到肝硬化的程度,肝功能也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 所以,小三阳的患者,既不能够通过小三阳来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也不能够判断有没有肝硬化。要判断有没有肝硬化,需要做肝脏彩超或者腹部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乙肝加重,可以见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情况。最开始的时期会是病毒携带状态,患者没有任何肝功能损害的征象,也没有肝硬化的表现,只是乙肝五项显示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DNA量也很可能能够检测得到病毒。 接下来的阶段会进入免疫清除期,肝细胞会受到损害,肝功能就会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项目的升高,这其实就算是加重。但这时只要经过良好的保肝降酶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肝脏的炎症可以得到控制。 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反复的肝脏炎症会导致肝纤维化,然后进展到肝硬化,那这就是乙肝加重很明显的情况了。而且到了肝硬化的程度,一般认为很难回到正常的肝脏形态。
肌酸激酶与乙肝之间的关系,可以见于一种药物服用的时候,它叫做替比夫定。乙肝患者有时候需要长期口服核苷类似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既往可选择的药物比较有限,其中一种就叫做替比夫定。替比夫定在长期口服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有一个就是肌酸激酶的升高。 但是目前有更新的抗病毒药物,更加不容易出现病毒的耐药,而且也没有让肌酸激酶升高的这种不良反应。 所以,因为目前替比伏定已经不常用,所以目前口服其他的抗病毒药物也不再会出现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的这种不良反应了。
乙肝重组疫苗不同于乙肝血源性疫苗,它的效果要更好,而且导致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也已经去除。 乙肝重组疫苗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相应应用的细胞有两种分别是酵母与中国仓鼠卵细胞,这两种细胞所制作的疫苗效果都是不错的而优于血源性疫苗。 效果的监测主要是完整注射之后来检测血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只要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就说明相应的免疫应答是非常好的,说明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