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诊疗,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足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腹部CT能够检测出腹主动脉瘤。 如果进行的是平扫腹部CT,我们只能观察到腹主动脉的轮廓是否增大。但是,要确切了解血管内部是否存在血栓,以及血管外部是否有局部渗出,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即增强扫描,也称为CTA检查。通过CTA检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腹主动脉瘤,包括瘤体的形态、瘤颈的长短、直径的大小,以及它是否影响到重要的血管分支。这些信息对于制定下一步精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轻微的静脉曲张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这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局部表浅的毛细血管曲张可能是由于短期内静脉压力过高引起的。如果能够解除静脉高压的原因,短期内静脉曲张有可能自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抬高患肢,以及佩戴静脉曲张袜。经过一段时间的佩戴,轻度的静脉曲张可能会消失。 另外,女性在怀孕和妊娠期间,由于胎儿逐渐增大压迫静脉回流通道,可能会导致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引发静脉曲张。如果静脉曲张较轻,胎儿出生后,静脉压力降低,静脉曲张可能会自愈。当然,这也取决于静脉曲张的整体发展程度。
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相对较轻,患者首先会出现麻木和冰冷的感觉。 随着病情的进展,糖尿病足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下肢缺血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酸痛和乏力等下肢不适。休息一段时间后,患者可以再次行走。 随着病情的加重,跛行的距离会逐渐缩短,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静息痛的症状。
糖尿病足是不会传染的。 它的原理是由于糖尿病病人本身的血管内膜破坏,引起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足。当足部缺血缺氧时,就会出现麻木、冰冷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出现间隙性跛行、疼痛,最终可能会导致溃烂坏疽。这个过程是病人个人身体上发生的变化,不会通过外界、饮食或接触传染给其他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会导致截肢。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最初表现为冰冷、麻木和跛行,行走距离缩短。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会恶化至静息痛,即患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休息和生活。 接下来可能出现局部破溃和坏疽。患者需要截肢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坏疽和破溃表面会释放毒素,可能持续攻击患者的心脏和肾脏,导致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另一方面,坏疽和破溃表面会有细菌和病毒入侵,患者会持续出现感染症状,可能出现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截肢是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
主动脉夹层A型是根据患者主动脉夹层发生破口的位置来进行分型的。 A型主动脉夹层通常指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即心脏出来的这段大血管。这段大血管一旦出现问题,血液会涌入血管的内膜和中层之间,并持续向下撕裂。 一方面,它会累及重要的颅脑供血分支,包括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另一方面,它会引起相应的颅脑供血不足。这类主动脉夹层的风险非常大,处理起来也非常困难,通常需要开刀处理。
老人的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因为病情有轻有重。 轻度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通过简单的保守治疗,首先需要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戒烟、督促患者运动,并控制好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此外,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以及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的药物,如盐酸沙格雷酯或贝前列素钠。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外科开放性手术和现代微创的腔内介入治疗,后者目前占比超过90%。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导管、导丝、球囊和支架来重建患者闭塞的血管,帮助恢复血流。
静脉曲张一旦发生,如果小腿出现发黑溃烂,就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展到了最严重的一期,需要及时就医。 在就医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治疗好静脉曲张,才能有效预防局部破溃的复发。其次,对于破溃的表面,需要进行清创、抗感染,并反复换药,以促使局部创面愈合。当然,色素沉着是不可逆的,所以对于色素沉着这一部分,很难治愈。 因此,一旦发现静脉曲张,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曲张患者泡脚并不能改善症状。 老百姓常说,经常泡脚可以缓解足部的酸乏和疲劳感,这是因为泡脚能促进动脉血液循环。当用热水泡脚后,动脉血液供应更加充足,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疲劳。 然而,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动脉血射下来后,静脉血回运的功能受阻,静脉压力增加,酸胀感加重,静脉血管变得更粗。因此,泡脚反而可能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糖尿病足出现了坏疽,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局部存在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其次,要及时清创,清除脏物; 第三,要评估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缺血情况。如果存在缺血,即使伤口被清理干净并持续换药,也无法愈合。因此,需要及时重建患者的下肢动脉,以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体系。 首先,全身治疗至关重要,其中控制好糖尿病是首要任务。内分泌科在整个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足的病情就会持续恶化。 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需要对创面进行护理、清创和抗感染治疗。对于血管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及时重建下肢动脉以保证充足的血供。 总之,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是治愈糖尿病足的关键。
腹主动脉瘤在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感受。 通常,腹主动脉瘤是在体检过程中被发现,表现为腹主动脉局部的膨出或增粗。随着瘤体的增大,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包括局部压迫症状,如消化不良、肠道瘀滞。对于较瘦的患者,他们可能在腹部摸到一个较大的搏动性包块。最严重的腹主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或破裂前兆,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 因此,第一,要及时筛查腹主动脉瘤;第二,如果已经患有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出现腹痛症状,要及时就医。
腿部静脉曲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遗传因素,患者可能会遗传到静脉回流障碍的遗传基因,这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静脉压力,最终导致静脉曲张。 其次,是后天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久站以及长期负重,如举重运动员和农民的劳作,这些都会增加下肢静脉的压力,从而导致静脉曲张。
下肢血管堵塞会引起腿疼,我理解这里的血管堵塞指的是下肢动脉堵塞。 当下肢动脉堵塞后,动脉血无法正常运行到下肢远端,比如脚和小腿。行走时,脚需要更多的血液,但血液无法到达,这时就会出现缺血引起的疼痛或酸麻。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后,血液又能流下来,症状就会缓解。 然而,如果这种情况逐渐加重,血液持续无法下行,患者就会持续疼痛。这也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及时治疗的原因。
下肢静脉曲张的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症状。 按摩应从脚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至大腿,自下而上地揉捏血管,这样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这种按摩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劳感、酸胀感,以及防止静脉曲张的持续加重。 然而,如果局部静脉曲张的血管内长了血栓,特别是新鲜的血栓,就不应该进行按摩。因为反复按压可能会导致静脉血栓脱落,最终向上飘移,引发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病状,其疼痛非常剧烈,通常发生在主动脉的位置。 主动脉位于心脏一出来的地方,这个大血管,因此疼痛通常出现在胸部或肩背部。疼痛会向下或向上放射延展,因为当血液涌入夹层内部后,可能会导致主动脉向下或向上撕裂。向下撕裂会引起持续的向下疼痛和放射痛,而向上撕裂则会引起向上的放射痛。 在撕裂过程中,如果累及到重要的脏器,例如肠系膜上动脉或肾动脉,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以及相关症状,如肾功能衰竭或肠坏死。如果向上撕裂累及到颈部的血管,可能会导致局部脑供血不足,甚至引发脑中风等一系列症状。
大部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手术能好起来,因为病情会逐渐加重。 对于轻度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方式。然而,当患者出现静息痛或严重跛行,达到静息痛程度,以及出现局部破溃或坏疽时,这些病人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轻度下肢静脉曲张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最轻微的情况,例如毛细血管静脉曲张,表现为细小的红血丝,这些状况同样不需要手术。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如果患者的局部血管出现蚯蚓状的迂曲盘踞,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当患者的大隐静脉直径超过6毫米时,根据指南推荐,患者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是否需要手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从轻到重。 轻度初期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冰冷麻木,这可能会发展为影响走路,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公里或500米时,会感觉下肢酸痛乏力,无法继续行走。 休息后,他们可以继续行走,但这个距离会逐渐缩短,从一公里减到500米,再从500米减到200米,最终发展为完全无法行走,也称为静息痛。此时,患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 最终,局部皮肤可能会发生坏疽破溃,导致截肢等风险。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足部麻木的症状,这实际上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糖尿病会从两个方面破坏足部健康:一方面,它会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使得患者早期出现感觉障碍和麻木症状;另一方面,随着病情的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可能会出现内膜增厚,进而形成血栓,最终导致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真正的破溃性糖尿病足。 因此,对于这些早期症状需要及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