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局限性前壁心梗,通常表现在前间壁,比如胸前导联v2、v3,或者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在v1导联,出现心肌梗死的图形表现,比如坏死性Q波的出现,一些缺血性的T波的形成,或者损伤性的ST段的改变,通常会出现在这样的导联。除了心电图的检查之外,急性的局限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抽血、检查心肌的损伤标志物,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的改变,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会更加准确。
一般急性局限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主要表现在胸前导联上,胸前导联在v1到v6中间,通常表现在v2、v3,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在v1,包括v1这些导联,出现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图形,早期会有T波的高尖,接着出现ST段的损伤性的上抬,最后出现心肌坏死的标志,也是病理性Q波的形成,最主要是表现在这样一些导联上。
局限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改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最早期主要是出现T波的高尖,随着时间的延长,T波逐渐地出现下移,ST段会出现上抬。对于QRS波群,R波会逐渐地降低,病理性Q波会逐渐地出现、形成,会有一个动态的演变。
心肌梗死的背痛大部分情况下是放射痛,在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病人最主要表现是前胸,或者是剑突下的比较剧烈的疼痛,部分病人会放射到后背。有小部分病人可能只是单纯的后背的疼痛,这种疼痛大多数会有时间性的,疼痛比较剧烈,持续的时间有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会有缓解或者是加重的过程。一般的病痛可能是软组织的损伤,或者是胸椎、腰椎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持续性的因素但也要警惕有些病人主要表现就是背痛。
做造影最好能在心梗溶栓后3-24小时之内完成。目前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的植入是排在首位的,对于患者来说效果是最好的。也有患者去当地的医院,并不具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条件,可以选择溶栓术的治疗。
心梗三项都是在心肌损伤的时候会释放到血液中的物质,所以对于心梗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心梗三项主要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还有一个就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如果在心肌梗死的病人中,这三项指标通常在抽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有很多心梗病人可能并不会出现前兆的表现,可能就是突发非常剧烈的胸痛,持续不能缓解。也有一部分病人会有前兆的表现,特别是病人本身已经是有冠状动脉狭窄,平时会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可能会表现为心绞痛的症状不太稳定,包括心绞痛出现的时间比原来频繁,心绞痛的程度比原来加重了,另外心绞痛持续的时间比原来长了。
局限前壁心肌梗死,它主要表现在相关的一些导联,比如常做的心电图的12导联中间,其中有胸前导联v1到v6,可能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在v1到v6都会出现。局限性前壁心肌梗死,可能只会出现在v2、v3导联,或者有些病人会出现在v1导联。导联中间出现特征性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如缺血性的T波的形成,损伤性的ST段的上抬,及代表坏死性的Q波的形成。
心梗的发生有很多的原因,病人平时可能有很多基础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另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有吸烟史,平时饮食比较喜欢高脂、肥腻、高热量的食物,都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的最主要的基础,也有些病人可能并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些病人会出现血栓急性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这样也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后,需要注意的几点:1、活动:对于日常活动的控制,比如在接受支架治疗以后,就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最好是在两周之内,不要进行特别剧烈的活动。在三个月之内,可以适当地进行走路、散步,这样的活动方式。
心梗心肌酶出现升高的时间是不同的,在这5个酶里面最早出现升高的是肌酸激酶,还有就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梗发生后的3-4小时出现升高,一般是在12-24小时内达到高峰,它的持续时间是48-72个小时。还有其他的酶升高,比如AST(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这些酶学升高的时间是稍晚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时间,持续时间也会比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长,比如最长可以持续72小时。
心梗一包药里边主要是三种药物,其中有两种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是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这两种药物都可预防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进一步进展。第三种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有可能是阿托伐他汀,也有可能是瑞舒伐他汀。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除了降脂以外,还包括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抗炎的作用,所以对于急性心梗死的病人,这一包药是很关键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心率最好能够控制在65-75次每分之间,不要超过80次每分以上,病人可以耐受的话,控制在55次每分以上也可以。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不利于冠状动脉血流的供应,也不利于患者后期的心脏功能的恢复。
很多病人在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之前可能会有前兆症状。特别是病人如果已经存在冠心病,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可能平时就会有心绞痛的症状,包括从事劳动或者是情绪激动等等,这些情况下会出现胸部闷痛的症状。如果在发生心梗的时候,表现为心绞痛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比如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比原来增加了;持续时间比原来延长了;症状的程度比原来严重了;之前含服硝酸甘油是可以缓解的,目前还用硝酸甘油以后不能缓解。
每家医院所采用的检测仪器是不同的,所以心梗三项的范围值,甚至包括检测单位也是不同的,是没有固定正常值的范围的。但是每家医院在发检验报告的时候,会有正常值的范围,医生就可以根据检验单,来判断心梗三项是处于正常范围,还是异常值。根据升高的程度,或者它们之间比例的关系,同时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的表现,对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梗进行临床上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会有一定的过程,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说,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的狭窄,再加上诱因的产生导致冠状动脉的斑块出现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堵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梗死发生。还有一部分病人,就是比较少的一部分病人,可能并没有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单纯就是急性的血栓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也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五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酶学,就是肌酸激酶同工酶,也就是CKMB。因为CKMB主要是心肌分泌的,如果CKMB升高,就代表心肌出现缺血、坏死。其他的酶学,比如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在肌肉损伤或者肝病,这些病人也会出现升高。心梗五项是包括心肌酶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肌酸激酶,还有一个肌酸激酶的同工酶。
如果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窦房结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心脏会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的情况,甚至有的病人会出现猝死。另外,下壁心肌梗死特别容易引起心脏血容量的不足,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因此下壁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险的。下壁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主要是解剖的结构,以及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是有关系的。
心肌梗死部位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心电图上,特定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的表现进行判断。常用的人体的心电图的导联是12导联,对于心肌梗死的病人会做到18导联,不同导联上出现心肌梗死特殊的心电图改变的图形,有助于判断病人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哪些部位。
心梗三项里面也包括心肌酶,当然在心肌酶的基础上多了心肌的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最特异的,在心肌损伤或者心肌坏死的时候,它会释放进入血液,在外周血的检查中就会发现它有一定的升高。当然在心肌梗死中,心梗三项和心肌酶升高的时间是不同的,比如肌红蛋白可能升高得是最早的,心梗发生一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出现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