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痛风治疗: 1、降尿酸,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促进尿酸排泄适合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抑制尿酸生成适合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用促进尿酸排泄的患者。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考虑联合使用。 2、急性期使用抗炎止痛药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3、碱化尿液治疗,可用中医中药取代。
类风湿患者要清淡饮食,多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新鲜的食物,少吃刺激性、生冷和油腻的食物。 具体如下: 1、少吃可能加重炎症的食物。 2、推荐抗炎饮食,如纤维含量较高,含豆类异黄酮,柑橘类,番茄类,胡萝卜素类,含有植物激素,单不饱和脂肪酸、益生菌丰富等食物,可联合鱼油使用。 3、根据体质调整饮食。
非同日两次检测血尿酸水平,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无合并症,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μmol/L内。有合并症,需控制在低于360μmol/L。对于痛风患者,无合并症应低于360μmol/L,有痛风石建议在300μmol/L内。尿酸是人体天然的抗氧化剂,血尿酸的水平不宜低于180μmol/L。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痛风治疗以降尿酸为主,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急性痛风发作常用抗炎止痛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痛风反复发作的风友,血尿酸值应该控制在300μmol/L以内。降尿酸初期建议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配合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类风湿病即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内科用药为主。 1、慢作用抗风湿药是一线用药,可延缓病情进展。其中甲氨蝶呤是首选,还有艾拉莫德、来氟米特。中成药有雷公藤多苷等。 2、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可缓解关节肿胀、炎症。 3、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要配合甲氨蝶呤、艾拉莫德等一起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日常的预防和控制注意如下: 1、避免接触有上呼吸道或链球菌感染的病人。考虑有链球菌感染时要及早就医,注意口腔卫生、牙龈炎、蛀牙。 2、避免受寒和潮湿。 3、居住的房屋要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人口密集。 4、急性发作时要卧床休息,保持良好心情。 5、对受累关节加以保护,避免关节剧烈活动、负重。
未经规范治疗的痛风患者,5年发生痛风石的风险增加大概30%,10年增加大概50%,20年则高达72%。具体时间,还要根据个人情况。大部分是痛风反复发作多次,才会出现痛风石。 痛风患者要长期降尿酸治疗,持续的高尿酸会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痛风石。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痛风石的几率越大。
高尿酸血症一般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产生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问题,也会代谢紊乱导致心血管问题。高尿酸血症目前临床大多是无症状的,主要是各种慢性病的先期症状或合并症状,仅有血尿酸增高,表现为波动性的尿酸升高。长期不治疗还会导致肾损伤,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严重可发展到尿毒症。
成年人血尿酸水平非同日两次检测超过420μ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μmol/L内。有合并症需低于360μmol/L。 痛风患者无并发症需控制在360μmol/L内,有痛风石需在300μmol/L内。血尿酸水平建议不宜低于180μmol/L。
急性痛风发作期可适当使用消炎止痛药,主要有: 1、秋水仙碱,需在发作早期服用,在痛风发作24小时之内。 2、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的患者慎用。 3、糖皮质激素。建议仅在急性发作期,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合理考虑使用。
苏打片对痛风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作为痛风的治疗药物。苏打片即碳酸氢钠片。痛风患者晨尿的PH值小于5.0时,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配合使用碳酸氢钠片,可以碱化尿液,使晨尿的PH值维持在6.2-6.9之间。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促进溶解。碳酸氢钠片等碱化尿液的药物存在一定副作用,现已不推荐使用。
痛风患者,尿酸必须要通过药物治疗才能降下来,不吃药无法把血尿酸控制在达标值内。配合药物治疗,实现血尿酸达标的方法如下:1、低嘌呤饮食,避免果糖饮料,戒酒。2、避免长期服用引起尿酸升高的药物。3、控制体重,BMI低于25。4、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L。5、适当的运动减肥。
强直性脊柱炎首选生物制剂的治疗,具体使用时长需看个体化的治疗。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体征,防止关节破坏为主。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6-12周的有效者,建议继续使用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经济允许的,推荐长期使用。经济有负担的患者,可将生物制剂作为桥接治疗,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改善病情风湿药起一定作用后逐渐减停。
低嘌呤的食物有绝大多数的瓜类、块茎、块根类,叶菜类的蔬菜和水果及杂粮、奶制品和蛋类。 痛风患者应摄入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如桃子、李子、木瓜、西瓜、椰子、草莓、樱桃和菠萝等。 低嘌呤饮食是痛风患者首要的饮食原则,每100g食物当中,嘌呤含量低于25mg为低嘌呤食物。
干燥综合征多属阴虚体质,滋养阴津是饮食和中医药调理的原则。1、多饮水和生津类的饮料,食用可以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 2、禁烟、酒,避免生冷、干硬、刺激性强及含渣食物,限制甜食。食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富含钾的软食。 3、注意口腔的清洁。餐后用软毛刷刷牙,用2.5%的碳酸氢钠漱口。
强直性脊柱炎不是遗传病,但与遗传密切相关,有相关家族史的人更易患强直,发病年龄也会越早,多基因共同作用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性特征。虽然遗传因素在强直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发病还需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可致病,如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已有痛风石的患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内,长期促进痛风石溶解。有以下指征则考虑手术治疗: 1、痛风石过大,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和肌腱。 2、痛风石导致手指、足趾坏死和关节畸形。 3、痛风石破溃,反复继发感染。手术包括微创针刀镜、负压封闭引流、痛风石切除等。需坚持长期降尿酸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腰椎X片、骶髂关节X片、CT或磁共振。强直性脊柱炎多累及中轴关节,CT可显示早期软骨下骨侵蚀和囊性变。磁共振可发现滑膜、肌腱炎症水肿和浸润,软骨的病变。 随着诊疗技术发展,很多早期脊柱关节炎患者被发现,这时进行适时干预,可以有效地阻断最终发展成为强直性脊柱炎。
常规的类风湿中成药有:1、雷公藤的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片。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慎用。2、青藤碱的制剂,镇痛抗炎抑制肉芽组织增生。3、其他中成药,如湿热痹、四妙丸、新癀片还有寒湿痹片、尪痹片、通痹胶囊、益肾蠲痹丸、痹祺胶囊、瘀血痹、盘龙七片等。中成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论治、辨证使用。
老年人尿酸高的原因有很多,如体力活动减少、代谢减慢、嗜好烟酒、高嘌呤饮食和肥胖等。且老年人伴发疾病较多,如肾脏病,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伴发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风险。老年患者对痛风的个人管理意识较差,对于长期血尿酸的达标治疗不重视,降尿酸治疗不及时,依从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