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泌尿系结石、肾脏肿瘤、膀胱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熟练开展经...
如果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了某个问题,我们还不能断定它一定是恶性的。 因为许多良性肿块,例如由炎症刺激引起的肿块或囊肿,都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因此,一旦B超提示有肿块,我们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最常见的检查方式是CT和磁共振检查,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首先选择CT检查,因为它相对方便,而磁共振检查则较为繁琐。 所以,即使B超发现有低密度肿块,我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只需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肿块的性质。
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 如果肿瘤生长在膀胱出口的位置,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当肿瘤体积增大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大肿物的包块症状。如果肿瘤并发了感染,患者可能会经历尿频、尿急和尿痛。在刺激神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例如下腹部疼痛和会阴部疼痛等。当然,最常见的症状仍然是血尿。
肾肿瘤,尤其是成人的肾肿瘤,大部分是恶性的。 尽管肾肿瘤也有良性的,例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相对而言,恶性肾肿瘤占大多数,而良性肾肿瘤占少数。 因此,如果我们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肾脏有肿块,一定要去明确肿块的性质。
前列腺穿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会阴穿刺,另一种是经直肠穿刺。 这两种穿刺的效果大致相同,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不同选择。在我们医院,采用的是经直肠穿刺。经直肠穿刺的好处在于它距离前列腺较近,因为直肠和前列腺之间只隔了一层肠壁。穿刺后,患者需要观察两到三天,并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穿刺后每个人的反应不同,存在出血风险,如血便和血尿,以及感染风险。 因此,通常需要根据个人穿刺后的反应情况来决定观察的具体时间。
肾肿瘤6公分,虽然算是比较大的肿瘤,但并非最大的。是否需要切除整个肾脏,这并不绝对,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 肾脏的血管集中在肾门,位于中间位置。如果肿瘤虽然达到6公分,但位于肾脏的两极,我们还是尽量保留肾脏,仅切除6公分的肿瘤。目前的研究表明,我们应尽可能保留肾脏,只有在无法保留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切除整个肾脏。
如果怀疑患有前列腺增生,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相关检查。 首先,最简单的检查是医生进行直肠指诊,通过触摸来评估前列腺的大小、硬度以及是否有结节。 其次,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特别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这是一种肿瘤筛查方法。对于有前列腺症状的老年男性,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PSA检查。如果PSA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以测量前列腺的大小、结节情况以及是否有残余尿。 最后,还有一项特殊检查叫做尿流率测试,即对着仪器排尿,仪器会记录1秒钟内排出的尿量,这是一个客观的数据指标。
如果肾脏上发现了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部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首先,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手术的主流方式是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相比之下,传统的开刀手术做得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肿瘤体积巨大,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开刀手术来切除。 其次,对于不能手术、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选择,目前的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放疗,对局部进行照射治疗。
对于膀胱肿瘤,一般而言,是指在经过尿道切除后,肿瘤再次出现时,我们可以再次进行经尿道切除。切除后,可以继续进行膀胱灌注。 这项操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因为经尿道切除对人体的损伤很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 曾经有一个病例,在发现膀胱肿瘤后,我们定期为他复查,一旦复发,就进行经尿道切除,切除后继续膀胱灌注。这样反复操作,一直维持了接近18年。 因此,我认为,在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能够生存这么久,这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法。相反,如果一复发就进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前列腺穿刺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的操作,总体而言它是安全的。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小风险。首先,穿刺后可能会感到疼痛,尤其是经会阴穿刺,因为穿刺会经过皮肤组织。 其次,出血也是一个风险,可能会出现血便和血尿等情况。 再者,感染的风险也存在,尤其是经直肠穿刺。尽管如此,这些风险通常是可控的,只要按照操作常规进行,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问题。
膀胱癌晚期的患者现在很少出现,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注重早期检查。 然而,在以前,晚期膀胱癌的患者较为常见,他们的整个膀胱会形成一个大肿物,伴有严重的血尿和顽固的疼痛。 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消瘦和恶液质等典型症状。
一个手术本身对人体是有创伤的,因此在评估手术时,需要判断它对患者的获益程度。 对于80岁的老人,如果身体各方面都很好,能够切除肿瘤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老人身体虚弱,甚至不能耐受麻醉,那么可能就不建议手术,而考虑保守治疗。 所以,对于80岁的患者,我们需要结合其身体状况、肿瘤的恶性程度、手术的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前列腺癌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显著提高生存率的疾病。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PSA筛查及时发现肿瘤风险,并进行穿刺确诊,那么采取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手术效果是相当好的,5年生存率高达90%。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如果发现膀胱里有个肿瘤,首先要通过尿液进行相关检查,比如检查尿中的脱落细胞。如果找到了肿瘤细胞,基本上可以确定为恶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检测,如FISH和膀胱癌抗原,这些也是通过尿液来查找肿瘤相关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影像学检查,比如B超和磁共振。对于膀胱癌来说,磁共振的检测效率比CT要好。所以,如果B超发现膀胱有肿物,一般下一步就要做盆腔磁共振,这样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并获得更多信息。 还有一个有创伤的检查是膀胱镜检查,它能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速度以及与输尿管口的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 当然,现在如果磁共振发现有肿物,一般会直接打麻醉,使用一个专门的工具叫做电切镜,进去把肿物连根切除,然后送去进行病理报告,这样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前列腺增生的原因目前科学研究还在探索之中,它很复杂。 我们发现,前列腺增生与激素代谢改变以及年龄增长有关系。随着年纪增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60岁以上的男性患病率高达60%,80岁以上的男性患病率高达80%。 因此,年纪越大,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风险就会越高。
前列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在早期阶段,当肿瘤较小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因此,对于肿瘤和癌症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症状尚未明显时发现它们,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这样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到了晚期,肿瘤变大,可能会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和尿急等症状。如果发生转移,比如骨转移,可能会引起骨痛和骨折。转移到其他部位可能会引起神经压迫或重要器官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局部症状和表现。
晚期前列腺癌常常伴有远处转移,例如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等。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根治性手术可能不太适宜。我们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目前可用的药物种类较多,部分效果显著。我们通常根据临床经验和基因检测结果来指导药物选择。 因此,对于晚期前列腺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一般而言,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当然会优先选择手术。手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关于灌注治疗,不同地区的做法存在差异。有的地方选择使用化疗药物进行灌注,而有的地方则选择免疫药物灌注。 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如果无法进行手术,我们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其中,PD-1和PD-L1药物是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此外还有靶向药物可供选择。
前列腺增生有两种手术指征:绝对手术指征和相对手术指征。 绝对手术指征包括因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反复肉眼血尿、尿潴留、尿路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上尿路积水、痔疮、疝气和膀胱结石等严重情况。 相对手术指征则是指增生部位在膀胱颈口凸向膀胱,影响膀胱功能,或者患者不愿意长期服药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尽早手术以保护膀胱功能。
前列腺穿刺活检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在穿刺前要做好准备,比如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其次,如果进行经直肠穿刺,需要做好肠道准备,尽可能排空肠道内的粪便,以确保穿刺安全。穿刺完成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活动,并配合医生进行打针和休养。 此外,穿刺后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血便、疼痛、感染以及是否发烧等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年龄是前列腺增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前列腺增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具体来说,6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60%会患有前列腺增生,而80岁以上的男性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 因此,前列腺增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的男性越容易患上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