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泌尿系结石、肾脏肿瘤、膀胱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熟练开展经...
良性膀胱肿瘤也有可能引起尿血。 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在膀胱壁上,浸泡在尿液中。如果肿瘤表面的黏膜血管破裂,就会导致血尿。因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膀胱肿瘤,都可能出现血尿,但恶性膀胱肿瘤更常见。 所以,一旦膀胱肿瘤患者出现血尿,必须引起重视。
膀胱肿瘤确实存在良性和恶性之分,但恶性的情况更为常见。 因此,当我们通过体检发现膀胱内有肿物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例如,两个月前,一位50多岁的老干部在体检时通过B超检查发现膀胱后壁有一个5毫米的小肿物。后来我们将其切除,确诊为膀胱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较早,肿物还很小,只有5毫米。
前列腺增生作为一种疾病,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难以彻底治愈,但我们的科技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由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症状。 前列腺增生最主要的症状是排尿困难,无论是通过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我们都可以有效地解决排尿通畅的问题。 因此,尽管前列腺增生这个疾病无法被消除,但我们能够治疗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很容易出现尿失禁的问题,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逐步恢复。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情况最迟到两年时,99%的人都可以恢复控尿功能。然而,我们仍需重视早期的即刻尿失禁,因为它相对普遍,并且与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医生的手术技巧都有关系。 因此,术后早期的尿失禁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不过,到了一定的时间,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恢复过程与患者术后的条件和功能锻炼有关。例如,我们最近开展的电疗,即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盆底肌电疗,效果非常好。
小孩肾肿瘤中最常见的是Wilms瘤,其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先天遗传、暴露于某些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如果小孩子出现腰腹部的巨大包块,首先应考虑到是否存在Wilms瘤的风险,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膀胱肿瘤是否需要切除膀胱,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决策。 首先,必须根据肿瘤细胞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决定。全膀胱切除手术涉及尿流改道,是一个非常大的手术。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佳,进行这样的大手术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早期膀胱癌患者,通常采用经尿道切除肿瘤,之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并进行密切随访。即使肿瘤复发,也可以再次通过经尿道切除。 全膀胱切除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对于膀胱肿瘤,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一个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选择。如果能够避免切除,我认为应尽量避免。有些晚期患者不愿意接受全膀胱切除,我们则采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一年多来效果良好,且没有复发。
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简称,它是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 一般来讲,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在肿瘤中会分泌增加。如果检查发现PSA指标大于10ng/ml,那么高度怀疑有前列腺癌。如果PSA指标小于4ng/ml,我们认为前列腺癌的风险比较小。如果在4~10之间,那么要参考游离PSA和总PSA的比值来判断患癌的风险大不大。
膀胱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肿瘤细胞的类型,也就是它们的分化程度。 细胞分化越差,甚至未分化,肿瘤的恶性程度就越高,生长速度也就越快。相反,如果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比如是良性肿瘤,那么它的生长速度就会慢一些。 因此,肿瘤的恶性程度是由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决定的。
任何肿瘤手术后,我们认为有可能会复发,肿瘤转移也是同样的问题。 肿瘤转移最初是由一个肿瘤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转移后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逐渐长大。目前科学水平下,手术时我们无法在细胞层面判断肿瘤细胞是否转移,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检查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同样,手术创面是否有肿瘤细胞残留,我们实际上也无法确定。 因此,就目前而言,任何肿瘤手术后都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比如观察症状和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发现是否有复发或转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性的:做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 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会将整个前列腺以及精囊腺连根切除。切除后,尿道和膀胱会被缝合起来。因此,术后患者将不再拥有前列腺这一器官。前列腺和精囊腺是男性非常重要的性腺器官,精液储存在精囊中,并在射精时排出体外。 所以,经过根治性切除后,患者将失去生育功能。
如果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了某个问题,我们还不能断定它一定是恶性的。 因为许多良性肿块,例如由炎症刺激引起的肿块或囊肿,都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因此,一旦B超提示有肿块,我们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最常见的检查方式是CT和磁共振检查,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首先选择CT检查,因为它相对方便,而磁共振检查则较为繁琐。 所以,即使B超发现有低密度肿块,我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只需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肿块的性质。
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 如果肿瘤生长在膀胱出口的位置,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当肿瘤体积增大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大肿物的包块症状。如果肿瘤并发了感染,患者可能会经历尿频、尿急和尿痛。在刺激神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例如下腹部疼痛和会阴部疼痛等。当然,最常见的症状仍然是血尿。
肾肿瘤,尤其是成人的肾肿瘤,大部分是恶性的。 尽管肾肿瘤也有良性的,例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相对而言,恶性肾肿瘤占大多数,而良性肾肿瘤占少数。 因此,如果我们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肾脏有肿块,一定要去明确肿块的性质。
前列腺穿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会阴穿刺,另一种是经直肠穿刺。 这两种穿刺的效果大致相同,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不同选择。在我们医院,采用的是经直肠穿刺。经直肠穿刺的好处在于它距离前列腺较近,因为直肠和前列腺之间只隔了一层肠壁。穿刺后,患者需要观察两到三天,并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穿刺后每个人的反应不同,存在出血风险,如血便和血尿,以及感染风险。 因此,通常需要根据个人穿刺后的反应情况来决定观察的具体时间。
肾肿瘤6公分,虽然算是比较大的肿瘤,但并非最大的。是否需要切除整个肾脏,这并不绝对,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 肾脏的血管集中在肾门,位于中间位置。如果肿瘤虽然达到6公分,但位于肾脏的两极,我们还是尽量保留肾脏,仅切除6公分的肿瘤。目前的研究表明,我们应尽可能保留肾脏,只有在无法保留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切除整个肾脏。
如果怀疑患有前列腺增生,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相关检查。 首先,最简单的检查是医生进行直肠指诊,通过触摸来评估前列腺的大小、硬度以及是否有结节。 其次,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特别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这是一种肿瘤筛查方法。对于有前列腺症状的老年男性,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PSA检查。如果PSA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以测量前列腺的大小、结节情况以及是否有残余尿。 最后,还有一项特殊检查叫做尿流率测试,即对着仪器排尿,仪器会记录1秒钟内排出的尿量,这是一个客观的数据指标。
如果肾脏上发现了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部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首先,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手术的主流方式是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相比之下,传统的开刀手术做得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肿瘤体积巨大,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开刀手术来切除。 其次,对于不能手术、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选择,目前的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放疗,对局部进行照射治疗。
对于膀胱肿瘤,一般而言,是指在经过尿道切除后,肿瘤再次出现时,我们可以再次进行经尿道切除。切除后,可以继续进行膀胱灌注。 这项操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因为经尿道切除对人体的损伤很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 曾经有一个病例,在发现膀胱肿瘤后,我们定期为他复查,一旦复发,就进行经尿道切除,切除后继续膀胱灌注。这样反复操作,一直维持了接近18年。 因此,我认为,在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能够生存这么久,这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法。相反,如果一复发就进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前列腺穿刺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的操作,总体而言它是安全的。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小风险。首先,穿刺后可能会感到疼痛,尤其是经会阴穿刺,因为穿刺会经过皮肤组织。 其次,出血也是一个风险,可能会出现血便和血尿等情况。 再者,感染的风险也存在,尤其是经直肠穿刺。尽管如此,这些风险通常是可控的,只要按照操作常规进行,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问题。
膀胱癌晚期的患者现在很少出现,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注重早期检查。 然而,在以前,晚期膀胱癌的患者较为常见,他们的整个膀胱会形成一个大肿物,伴有严重的血尿和顽固的疼痛。 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消瘦和恶液质等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