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内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为各种心血管急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常用一线降压药分为四类,分别是ACEI/ARB类,B受体阻滞剂类,钙通道拮抗剂类以及利尿剂。 西替利嗪是一种抗组胺药物,主要治疗过敏,它与上诉4种药物均不发生相互影响。 需要注意,西替利嗪从肾脏排泄,部分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服用西替利嗪需要咨询医生是否减量。 另外,西替利嗪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困倦,建议晚上服用,而降压药则建议清晨服用,降压效果更高。
特拉唑嗪属于a受体阻滞剂。目前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ACEI/ARB 类,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缬沙坦、替米沙坦等;B受体阻滞剂类,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和利尿剂类,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特拉唑嗪不是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通常在更改生活方式和一线药物充分合理使用后,降压效果仍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加用a受体阻滞剂。此外,特拉唑嗪还有改善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的作用。因此,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可以优先选用。
如果白天没有症状,而晚上出现心悸失眠,这种情况临床上多见于神经症,又叫植物神经紊乱,现在称为焦虑障碍。 多是由于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压力大,久而久之产生的精神心理疾病。可以自己做个焦虑量表,评估一下自己目前达到什么状态。如果是轻度的话,可以自己疏导,查找原因,向亲友寻求帮助。如果测试达到中重度,就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神经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
一般贫血和血压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贫血患者血压不一定低,低血压患者不一定贫血。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出来,而贫血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以及红细胞数量的减少,通过采血做化验检查。 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的症状有些相似,如都可能出现头晕、虚弱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所以有人把它们两者联系在一起了。
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要立即争分夺秒地进行介入手术。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冠状动阻塞20分钟后,心肌细胞开始发生坏死,在这之前及时介入治疗开通病变的血管,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在这之后开通,也可以阻止心肌细胞的坏死,挽救心肌细胞。 一般12小时之内都可以做介入治疗。超过12小时,有明显的症状,有心电图ST段的抬高,也可以介入手术。发病6小时以内(尤其1小时内)介入治疗比6~12小时以内疗效更好,而12小时内介入治疗者又比12~24小时内好。 一般急性心肌梗塞发生24小时以上,且没有缺血、疼痛症状,就不可以做介入治疗了,要过10天至两周可以再实施手术。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心肌完全坏死以后,相应的冠状动脉如果开通后容易发生栓塞、无复流、出血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所以,要等两周左右,血管内部血栓机化稳定,以后再做手术才安全。
冠状动脉钙化是钙盐沉积到冠状动脉血管内膜下,本身不需要吃药进行治疗,也无法治疗。 但是冠状动脉钙化,一般都伴随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管腔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钙化积分越高,斑块导致的狭窄就会越越严重。 所以,冠脉钙化严重的患者就要严格药物治疗,不是为了消除钙化的病变本身,而是为了治疗动脉粥样斑块,使其稳定甚至消退逆转,避免严重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冠心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壁僵硬、弹性降低和管腔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引起的。 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变化,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恢复正常。目前的治疗主要有: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可以增加心肌的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不能完全消失,即使采用支架植入术,也不能达到彻底治愈冠心病的目的。虽然不能治愈,但是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很多冠心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可以达到正常人或接近正常人。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的abcde分别是指:a:阿司匹林,硝酸酯类,ACEI; b: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c:戒烟 低脂饮食;d:控制糖尿病,合理膳食; e:健康教育,锻炼运动 。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从饮食、运动、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问题的综合性进行防治。 对已发生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根本的目的就是改善症状,防止进一步的发展和复发。只有不断坚持二级预防,才能有效针对病因,进行对症的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单纯高压高,而低压不高的高血压,在临床上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表现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等于90mmHg。 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管壁退行性改变,变得越来越僵硬,血管顺应性降低,管壁弹性减弱,被动扩张能力回缩能力均减弱。左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后,由于主动脉不能正常被动扩张,以缓冲容量扩张产生的压力,所以收缩压骤然升高。 心脏舒张时,心脏停止射血,大动脉不能正常较好地回缩,无法保持管腔内一定压力,导致舒张压力低。如此收缩压过高,舒张压过低,出现单纯的收缩压升高。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会使收缩压升高12%~18%,舒张压降低12%~24%。
常用一线抗高压药分为5类。 一、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等; 二、利尿剂,常用药物如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等; 三、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一般常见的药品为卡托普利、福辛普利和依那普利等; 四、ARB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常用药物如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和缬沙坦等; 五、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通常在临床治疗的时候,需要采用哪一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检查结果,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