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喉喘鸣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者钙元素,导致喉软骨发育不良,当呼吸时支气管不能充分的扩张,气道狭窄所以出现喉鸣的声音。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在出生后14天开始补充鱼肝油,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量来应用,避免超量或不足,一般在半岁后可以逐渐缓解, 一岁时痊愈。 建议在宝宝半岁后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钙元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肉、瘦肉、虾皮,有助于喉软骨发育,并要多晒太阳,可促进钙的吸收。
新生儿发生囊肿多数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的原因,少数是出生后炎症刺激引起。 1、新生儿囊肿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脑囊肿、肺囊肿、肾囊肿。由于在胚胎期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后,比如环境污染、辐射、药物、食物、孕妇疾病等影响,胎儿上皮组织分化异常,出现囊肿样病理改变。 2、有些情况下,是在出生后由于组织器官存在慢性炎症刺激,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因此也会出现囊肿。 囊肿一般是不能自愈的,需要动态观察大小变化,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呕吐、抽搐,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
新生儿突然吃奶少、嗜睡,要及时就诊,积极寻找原因。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首先,肺炎所致。除了吃奶少、精神不好,常常还伴有吐泡泡、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表现。需要及早给予吸氧、抗感染、补液、补充能量等治疗。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建议及早完善头颅CT、磁共振、腰椎穿刺等检查,根据检查情况针对性治疗。比如颅内感染,需要积极抗炎,降低颅内压。 最后,低血糖。与喂养不及时、频繁吐泻有关。需要及时喂哺,增加能量摄入。
新生儿睡着睡着打嗝,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可以吃肠道益生菌,以及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新生儿打嗝主要是不合理的饮食方式造成的,比如每次喂奶较多,吃奶较急、较快,咽下较多的空气。可以适当应用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比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以及复方嗜酸乳杆菌,从而改善症状,必要时需要适当用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乳酶生、健胃消食口服液等。 新生儿胃容量小,尽量少量多餐。避免躺着喂奶,吃完奶后拍拍背部,排出胃内较多的空气。
新生儿睡觉打喷嚏可能是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是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主要是新生儿鼻毛还没有生长,同时鼻腔狭窄,不能及时将鼻腔分泌物排出,当异物较多时就引起打喷嚏动作,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其次,是环境因素。小孩卧室中灰尘、烟雾等比较多,或者昼夜温差大,就容易刺激打喷嚏。 最后,是疾病因素。最常见是受凉感冒,常常还伴有发热、流鼻涕、食欲低下、吐奶呛奶等表现。
新生儿双肺呼吸音粗糙,可能是感冒引起的症状。咳嗽程度轻微可以暂时观察,适量饮水,翻身拍背,一般3-5天可以自愈。 如果有吃奶减少、明显鼻塞、咳嗽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感染性质和程度。存在细菌感染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必要时住院观察治疗。 患病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少食多餐,避免过度喂养,减少呛奶、吐奶的现象。此外保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透气,以及温度湿度适宜。
新生儿双侧室管膜下囊肿,可以动态观察,必要时手术治疗。 室管膜下囊肿一般体积较小,属于良性肿块,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宫内感染或颅内出血有一定关系,大多在出生时可以吸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不造成影响。极少部分囊肿体积稍大,吸收较慢,在出生后3-6个月吸收,注意动态复查。 如果超过6个月没有吸收, 需要动态复查头颅彩超或者磁共振,了解囊肿变化情况,如果囊肿体积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就不用担心,不用特别处理。
新生儿受凉打嗝是由于吸入冷空气后,进入胃肠道刺激膈肌引起痉挛,也可能是受凉感冒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胃酸、奶汁刺激食管下段和膈肌,导致打嗝。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及时将宝宝竖抱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从下往上,帮助胃内气体排出。其次,可以喂温热水或者温牛奶,可以缓解症状。最后,可以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能够促进肠蠕动缓解打嗝。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肚子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注意合理的喂养习惯,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引起打嗝。
新生儿手上有水泡,可能是以下原因: 首先,可能是汗疱疹,主要是新生儿汗腺管还没有发育成熟,汗腺管比较窄,不能将汗液及时排出,刺激皮肤表皮层,所以在手上出现这种小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然痊愈。如果水泡比较多引起瘙痒,可涂糖皮质激素软膏。 其次,可能是湿疹。在湿疹早期可出现小水泡,随后破溃,形成渗出、糜烂等皮肤损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涂抹炉甘石洗剂,有收敛止痒作用。 最后,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别是疱疹病毒。可以涂抹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乳膏。
新生儿湿肺不要紧。 湿肺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出生后气促或呼吸窘迫,但持续时间短,经过吸氧、补液等对症处理,多在2~3天内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湿肺的产生是因为胎儿经剖宫产娩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呼吸道中液体没有完全被排出,部分残留在肺泡中,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所以出生后出现湿肺症状。氧合不足、呼吸频率增快,肺部可以听到湿啰音。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多在生后24小时消失,不超过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