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神经系统脑血管相关疾病。
脑梗复发的危险因素如下: 1、生活习惯:病人经常抽烟、喝酒。 2、疾病因素: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以及脑血管病。复发概率比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要高一些。 只要规律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发概率并不高,除非血管狭窄严重,才可能导致复发。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或影像学上的表现,临床上脑梗死的病灶小于1.5公分,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它的临床表现有几种类型,单纯运动型,即一侧手脚乏力;单纯感觉型,即一侧肢体麻木;感觉运动型,症状较轻,肌力损害不严重;口手笨拙综合征,即说话或写字不好。 所以,它的临床表现轻,损害部位小,容易康复。
可以把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认为是脑梗的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会出现类似脑梗的症状,但持续的时间较短,可能在10-60分钟内自发缓解。它提示血管已经有狭窄,而且已经有缺血事件,但血栓可能自发溶解了,症状得以缓解。若不注意,可能反复发作或进展为脑梗塞。脑梗死后症状不会缓解。
帕金森与老年痴呆是两种疾病。 1、两者的关系:虽然都是神经退行性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截然不同。 2、老年痴呆表现:近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伴有生活能力下降甚至精神障碍。 3、帕金森病表现: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步态异常,后期出现痴呆可能影响皮层功能,但早期以运动困难为主。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典型表现是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记忆力的下降,即多次或较固定地不记得刚发生过的事情。 常见的具体表现:老人家经常忘记刚说过的话、问重复的问题,或出现常做事情的程序性错误,如煮饭忘记放水或忘记摁开关等等。这种情况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兆。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的区别在于临床表现不同: 一、小脑萎缩: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为主。 1、具体表现:病人手脚有力,但不能控制。 2、共济失调的体格检查:指鼻实验。 二、老年痴呆:多数是高级活动能力下降。 1、记忆力下降。 2、执行功能下降。 3、判断力受损。 4、生活能力下降。 5、出现幻觉、妄想。
脑梗死是指脑细胞缺血后坏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住,导致远端脑细胞得不到血供。 脑血管堵住原因有很多: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年轻人出现脑梗死,多数是因为有血管炎或动脉夹层等疾病,引起管腔闭塞。
诊断脑梗死做法如下: 1、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如突然看东西有重影,嘴巴突然歪了,讲话不清或有一侧手脚麻木乏力。 2、进行头颅CT的检查,排除脑出血,即诊断为脑梗死。 脑出血和脑梗死在临床上都是突然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在CT和临床治疗上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老年痴呆大部分是在神经内科诊疗的,可以挂神经内科。 有些医院已经推出了记忆障碍门诊,所以在这类医院里,我们也可以挂认知障碍专科或者是记忆障碍专科等科室,但是一般大部分老年痴呆是归在神经内科的范畴。
以下人群容易得脑梗: 1、有代谢性因素的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高等。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吸烟、饮酒、熬夜、精神压力大。 3、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人:如建筑工人或长途车司机因脱水出现脑梗死。 4、有其他脑血管病的人:有心脏病病史或房颤。 5、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人:易引起血管炎造成脑梗死。
丁苯酞对于打通脑梗的侧支循环,是有改善效果的。 1、丁苯酞对于打通刚闭塞的血管,作用可能不是很大。脑梗急性期如果要打通刚闭塞的血管,需要在时间窗内通过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去处理脑梗。 2、丁苯酞在脑梗后期,对大脑侧支循环的开放,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流口水可能是脑梗的其中一个临床表现。 可能是口腔吞咽的部分肌肉失去神经控制功能变差,无法做吞咽口水的动作,也可能是面神经受累后口角歪斜、面肌无力。 但流口水不一定是脑梗死,因为还有其他导致流口水的疾病,如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等。 如果出现流口水应到医院检查,判断到底是周围神经还是中枢的问题。
脑梗死的后遗症很常见的是偏瘫。 偏瘫患者在后遗症期,会表现出肢体无力,甚至肢体僵硬。很典型的偏瘫步态,就是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像圆规画圈样行走,给患者带来较多不便。 所以,鼓励患者在早期就进行神经功能的康复训练,尽可能减少脑梗后遗症的发生。
脑梗后一般熬不过冬天原因如下: 1、冬天气温较低:脑血管本身易发生痉挛或收缩,易出现或诱发血管事件。在冬天,要做好保暖工作,在天气冷时减少外出。 2、冬天容易忽略护理细节:病情严重的病人长期卧床,可能因为保暖衣物多,照顾者没有经常做翻身,检查褥疮情况或活动下肢的护理细节。
阿司匹林对于预防脑血管内出现血栓堵塞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非常有用的。 它是脑梗死应用广泛的预防性药物,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尽可能不形成血栓。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如胃肠道、尿路或是皮下的出血。一级预防不鼓励用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时必须用药。如出现脑梗死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再发脑梗死。
对于老年痴呆,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 一、药物治疗: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多奈哌齐和盐酸美金刚。 二、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手段:经颅磁刺激或电刺激。 2、行为治疗手段:有听舒缓音乐唤醒记忆的音乐治疗,鼓励做力所能及事情、保存社会功能的作业治疗,还可做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临床研究中并没有特定药物能有效预防或治疗老年痴呆。目前有单克隆抗体具延缓病情的作用,但更多药物仍在研发中。 规律生活和健康饮食是预防的重要方式。日常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鱼油,帮助改善大脑细胞的代谢功能。另外,可以进行娱乐活动,鼓励老人家有社交活动,如做一些清闲的工作,这助于预防认知功能退化。
如果脑梗的后遗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可认为临床治愈了。 但脑梗死是慢性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同,需要终身管理。脑梗死也可能会复发,需要预防性地用药,为了预防再发生类似的卒中事件和不再损害更多的神经细胞。
脑梗死一般挂神经内科。 多数情况下,脑梗死以内科的药物治疗为主。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可开展脑血管的介入治疗。若脑梗面积很大,在急性期可能需要神经外科的医生介入做去骨瓣减压来挽救患者生命。 如果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嘴巴歪了或看东西重影等等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以到急诊科。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血供突然出现障碍,导致远端脑细胞缺血性坏死。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造成神经功能的缺损,表现为嘴巴歪、讲话不清、一侧手脚麻木乏力等。严重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表现为一侧偏瘫、说话困难,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