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导致的发热,属于中医上的内伤发热。 所谓内伤发热就是因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发热。 根据辩证,体虚发热临床上可因体质区别分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多种中医证型。对于这些证型的发热,治疗上分别可以通过补气、壮阳、滋阴及补血的大致原则来治疗。另外平时也需要适当的锻炼身体,饮食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注意保暖及避免感冒等。
脾虚,在中医上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及脾不统血四个证型。每个证型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对于脾气虚,常表现为腹胀、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容易疲倦,气短等;对于脾阳虚,常表现为腹部冷痛、大便溏稀、四肢怕冷、小便短少等;对于脾虚气陷,常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有气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等;对于脾不统血证,常有慢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并且伴有脾气虚的症状。
对于腹痛,中医内科分为寒邪内阻、湿热壅滞、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等多种类型。至于风寒性腹痛,我们可以理解为上面的寒邪内阻证,其多表现为腹痛拘急、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秘结或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沉紧等。 治疗原则为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我们可以口服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来治疗。平时也应注意腹部的保暖,亦忌食寒凉食物等。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根据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之分。气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阳虚发热,是属于中医内伤发热中的一种,临床常表现为:自觉发热但是不能脱衣被,四肢发凉,气短不想说话,觉得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恍白,阳虚发热患者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来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阳虚发热患者也应注意休息,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作适当户外活动。要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进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痄腮即西医所说流行性腮腺炎,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确定痄腮的患者需要隔离。 在中医上认为引起痄腮是病因主要为感受风温邪毒,临床表现最初时可见发热,之后出现以耳垂为中心,腮部出现肿痛,边缘不清,疼痛部皮肤颜色无变化,但按压疼痛明显,发病通常先发一侧,继发另一侧,口腔内相应部位粘膜可见红肿。痄腮的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为主,初期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用银翘散;症状较重出现腮部肿胀时可用普济消毒饮。
中医中胃火包括有实热和虚热。胃中实火主要临床表现有腹部疼痛,疼痛比较剧烈,口苦口臭,腹中有灼热嘈杂感,反酸,大便干结等症;胃实火的患者平时需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持情绪舒畅,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果胃实火症状较重,建议找医生面诊后服用中药调理。胃阴虚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疼痛为隐痛,晚上疼痛较明显,口干,夜间明显,体重呈下降趋势,容易有饥饿感。胃阴虚的患者平时可以适量使用菊花、枸杞等泡水服用,多吃辛凉性果蔬,如苦瓜、西瓜、火龙果、菠菜、白菜、鸭肉、猪肉等,尽量避免可能引起上火的食物。
吸烟后口苦可能是因为烟的品质,看是否更换了自己抽烟的品牌。 抽烟者的状态,是否近期身体状态不佳,或者休息得不好;还有是抽烟的时间,一般抽烟不多的人最好不要在早上抽烟,这时人的口腔味蕾未完全苏醒,感觉麻木。 另外如果这段时间有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或存在肝胆湿热也容易造成吸烟后口苦。
中医上滑脉脉象表现为: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把脉时把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被把脉者的寸、关、尺三部部位,若遇到滑脉就感觉有一串气泡,在血管中游过,依次经过你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较快,一个接一个。 简单点就是:一个个小铁珠依次滚过你的手指的感觉。滑脉可以见于正常人群,可以见于孕妇,也可以见于体内湿气较重的病人。
中医上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脾虚会出现脾脏运化水液的作用减弱,从而出现病理产物即湿的堆积,长期如此,因内湿聚集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大致来说可分为湿热和寒湿。湿热和寒湿的产生不同,大多和患者自身体质及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脾虚困湿临床症状主要可见:头身有困重感,四肢酸楚沉重,食欲不振,口中有粘腻感,口渴不想喝水,大便稀溏等症。湿热和寒湿根据症状不同可给予清热燥湿及健脾化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