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和慢性冠脉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又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在临床上主要通过冠脉CT,或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要通过饮食和药物方面治疗控制疾病发作。 冠心病目前是不能够治愈的,一旦确诊是需要长期终生服用药物治疗,防止冠心病症状加重导致心肌梗死。

冠心病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硝酸酯类药物。主要起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例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 第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主要对冠心病进行二级预防。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第三,稳定斑块抗动脉硬化药物,例如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第四、减轻心肌耗氧量的药物,例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第五、抑制心室重构的药物,比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或者是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

冠脉轻度狭窄不属于冠心病,是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当中,如果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大于等于50%,认为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只有轻度狭窄,也需要积极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抗动脉硬化。 如果具有冠心病高风险的,还需要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早期采取适当治疗,可以预防疾病进一步的加重。 有高危的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好。

谷维素没有降血压的作用。 谷维素是一种阿维酸酯的混合物,主要用于自主神经,改善患者的精神失调,同时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当患者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可以使用谷维素调整,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不能直接的调整血压,不是降压药物。 但是通过使用谷维素可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睡眠,有辅助降压的作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需要服用正规的降压药物调整血压,将血压控制平稳,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住院怎么治疗,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高血压合并有蛋白尿的患者,应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果高血压伴有心源性疾病,要考虑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如果伴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可以联合使用利尿剂。如果是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并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高血压与肥胖是有直接关系的,体重增加是高血压升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腹型肥胖更容易引发高血压。 肥胖主要是人体摄入过多的糖、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最终引起脂肪堆积,从而有可能血管床扩大,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心脏的搏出量增多,这个时候会引起血压增高。 其次,肥胖血压会导致血脂增高,从而会引起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也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所以体型肥胖超重的,通过饮食控制减肥,体重下降之后,血压会有所降低。

高血压药物不要经常更换。 首先,如果服用高血压药物病情比较平稳,应继续服用,由于更换了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会引起血压波动,对靶器官有损害。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危象,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高血压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物是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建议患者平时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定时服用,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如果自觉服药后有明显不适的症状,建议到医院门诊,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药物。

高血压药沙坦类的药物,又称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等。 临床上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服用药物,沙坦类的药物,本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有保护心脏,逆转心室肥厚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沙坦类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服用会出现高钾血症、头晕、头痛等。妊娠期的妇女,或者是双侧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不能使用。

高血压药是不建议换着吃的。 高血压患者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地选择降压的方案,使心脑血管不受损伤。如果在服药期间换着吃,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服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调整的不理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第2种降压药物或第3种,有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可能会减少降压药不良的副作用。

高血压心慌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第一,当血压突然之间增高时,会引起神经兴奋,此时可能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并伴心慌等不适症状。 第二,心律失常。如果长期高血压有可能会引起心脏结构性改变,进而会引起心律失常,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有心慌等。 第三,电解质紊乱。例如当出现低钾血症时,患者会出现心慌等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