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脏、骨骼、肠道以及肾脏。临床上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和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生理期的儿童,也可以出现碱性磷酸酶的增高。各种病理性疾病,如骨骼疾病、肝胆系统疾病、肝外胆管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均可以导致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碱性磷酸酶降低,主要见于重症的慢性肾炎、儿童的甲状腺功能不全、贫血等疾病。
间接胆红素又称为非结合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常见项目之一。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是3.4~17.1umol/L,间接胆红素21提示轻度增高,但是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间接胆红素的数值无明显相关。要了解病情的情况,需要了解被检者的一般一般生命体征。 既往的病史以及目前是否有不适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乏力、腹胀、眼黄、尿黄等不适症状。同时要了解患者肝功能,其他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转氨酶、白蛋白、凝血象、上腹部CT等相关检查。综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
谷丙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常用的血清酶测定项目之一。谷丙转氨酶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是临床上反应肝细胞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也是临床上特异性最高的指标。 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谷丙转氨酶可以出现轻度,中度或者是重度的增高估谷丙转氨酶增高,可以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各种其他的病毒所导致的肝炎。
溪黄草是民间的草药,俗称土黄莲,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溪黄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的抗肝药草药,目前国内已有利用溪黄草与丹参等其他加工成复方成药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丙肝。 溪黄草对清热解毒就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选用中草药治疗肝炎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以自行随意服用。建议及时就诊于医院,完善肝功能,病毒性肝炎,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后及时对症处理。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是反应肝功能较为敏感和常用的指标。正常值是低于40,一般认为谷丙转氨酶或者谷丙转氨酶增高大于十倍以上算重度或者是明显增高。 但是病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例如肝功能检查当中胆红素是否有增高、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是否延长、以及是否出现重度或者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例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眼黄等。 重度肝炎,重型肝炎还会伴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等严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并不是单纯的通过谷丙或者谷草转氨酶增高的数值来判定。
关于谷氨酰转肽酶偏高400的问题,谷氨酰转肽酶也就是谷氨酰转移酶。英文简称是GGT。谷氨酰转移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以肾内最为常见,其次是胰腺和肝脏,在肝脏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 正常人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是低于50U/L,谷氨酰转肽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时可以出现轻中度的增高;当出现阻塞性黄疸时,因排泄障碍,逆流入血,可引起明显的增高;原发性肝癌时,GGT在肝内合成亢进,可以引起血中的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增高,甚至达到正常的10倍以上。 酒精中毒者也就是慢性酒精性肝病,或者是酒精性肝硬化,GGT也会出现明显的增高。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达到400U/L,达到正常值的是八倍以上,要考虑胆道的炎症、阻塞,同时需要排除肝脏的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等。
肝脏疾病是指,在发生在肝脏所有疾病的总称,包括感染性疾病,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包虫病、肝血吸虫病、肿瘤性疾病、肝脏的原发性肝癌,或者是其它部位的肿瘤,出现了肝脏的转移灶。 血管性疾病,肝血管瘤,代谢性疾病,例如肝豆状核变性、中毒性疾病、酒精性肝病,感染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代谢性疾病,如肝脏的血色病、肝内胆管结石、肝脏的阿米巴脓肿等等‘’肝脏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肝脏的肿瘤,也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肝癌、肝血管瘤、肝脂肪瘤、肝脏的良性结节增生等。
谷氨酰氨基转移酶也就是谷氨酰转肽酶,临床上可以见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各种肝胆梗阻性疾病,也可以见于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其增高的具体原因,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来确定。 如果是药物性肝炎或者是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在积极对症治疗,戒酒等知识对症以后,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需要积极予以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 如果是胆道梗阻性疾病导致的肝酶升高,需要积极解除胆道梗阻,例如结石,感染以及占位性病变。如果是胆道的恶性肿瘤,胆囊癌,以及胰腺等病变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其余后较差。
在急性或者是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也可以出现升高;重型肝炎时,胆红素常超过十倍正常值,胆红素含量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胆红素偏高,首先要了解总胆红素偏高的数值,以及患者近期是否存在肝炎的症状,是否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胀,厌油等不适症状,是否有小便黄,皮肤巩膜黄疸,近期是否有怀孕,是否有服用药物。在明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完善肝功能的相关检查以后,才能确定胆红素偏高的病情是否严重。
甲胎蛋白从半年内从16升到50的临床意义。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效性和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它的正常值一般是小于20ug/L,大于500ug/L或者是含量不断上升时比较有确定的临床意义。部分肝炎活动以及肝细胞修复时,甲胎蛋蛋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动态观察。 在急性重型肝炎,甲胎蛋白升高时一般提示有肝细胞再生,对判断预后有帮助。甲胎蛋白从16升到50,有轻度的增高需要动态监测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或者是上腹部CT等相关检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