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汁酸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是0~9.67umol/L。一般血清中胆汁酸含量很低,在肝炎活动时胆汁酸可以出现增高。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和胆汁酸的运转系统不同,检测胆汁酸可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高胆红素血症。胆汁酸增高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例如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等等,还有可能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淤胆型肝炎。
谷丙转氨酶在肝细胞损伤时入血,是反映肝细胞功能较为常见的指标。谷丙转氨酶增高常提示存在肝细胞的损伤,临床上可以见于各种病毒所导致的肝炎,例如甲肝,乙肝,戊肝等,还可以见于各种感染中毒性肝炎,例如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血吸虫病等。 谷丙转氨酶增高,还可以见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等。出现肝功能损害以后,临床可以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出现乏力,腹胀,纳差,食欲不振,可有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需要积极寻找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原因,及时对症治疗。
转氨酶160多久能降下来,首先需要了解患者转氨酶增高的原因,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转氨酶增高,在积极予以抗病毒治疗,保肝降酶治疗一般一个月左右转氨酶指标可以逐渐降至正常,如果是药性肝功能损害,比如服用结核药物导致的转氨酶增高,在予以抗结核治疗同时可以服用保肝降酶药物。 但是部分患者在停用抗结核药物之前,转氨酶会出现持续的增高,具体能否降下来是依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状态,如果是酒精性肝病,一般需要戒酒,休息,同时与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转氨酶一般需要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逐渐降至正常。
总胆红素50提示胆红素轻度增高,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小于17.1umol/L。胆红素增高可以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肝外梗性黄疸等。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肝细胞性黄疸,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胆红素增。还可以见于溶血性疾病,例如服用某些药物或者感染以后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腰痛,发热,胆红素增高。 各种肝内外梗阻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常见的病因有胆囊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等。想要明确胆红素增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完善病毒性肝炎,凝血象,上腹部CT或者磁共振以及溶血筛查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胆红素增高的病因。
血常规一般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可以了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可以了解血液的三大系统。但是血常规并不能反映出肝功能指标和异常。 肝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血清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还有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的重点不同,目的不同,其作用和临床意义分别均有特征性的指标和临床意义,不可以互相替代。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是肝功能常用的血清酶指标。谷丙转氨酶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是临床上反应肝细胞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对肝病的特异性比谷草转氨酶更高。谷草转氨酶除了在肝脏以外,还可以在心肌,骨骼肌以及肾脏,在肝细胞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当中,通常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出现肝功的异常时需要综合观察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数值。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肝功能胆红素,白蛋白等其它指标的异常,综合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症状,以及病史等情况,才可以判定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的病因。
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和肠中。胆碱酯酶正常值,儿童、成年男性、女性,其正常值是5000至32000,所以胆碱酯酶15000在正常范围之内,为正常值。 胆碱酯酶增高,可以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气管哮喘等疾病。胆碱酯酶减低,可以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等疾病。除了胆碱酯酶数值,我们还要需要了解患者肝功能其他的指标,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的实验室检查,判断其病情是否严重。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肝细胞损时释放入血。谷丙转氨酶增高主要见于各型病毒性肝炎,例如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感染中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以及妊娠急性脂肪肝等病变均可以导致谷丙转氨酶的增高。 谷草转氨酶除了在肝细胞线粒体中,还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所以谷草转氨酶增高,还可以见于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以及骨骼肌病变等也可以造成谷草转氨酶的增高。
根据肝功能不同指标,其升高的临床意义也有所不同。 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胺转肽酶升高,可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如果胆红素增高,可以见于活动性肝炎、重型的肝炎、黄疸型肝炎,以及各种结石、肿瘤导致梗阻、淤胆。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指标来临床分析患者肝功能指标增高的原因。肝功能检查当中,检查项目包括各种血清酶,例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还包括胆红素、血糖、胆固醇、胆汁酸等指标。 除了要了解肝功能数值,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其异常的原因。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在临床应用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者显示不清者,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以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和超声介入治疗。 对于移植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可用于评价受体以及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还可以用于肝外伤后出血的定性诊断;以及肝脏肿瘤消融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还可以用于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局部放疗以后的疗效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肝脏超声检查前需要空腹至少八小时,建议排气排便以免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干扰影像,同时在造影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