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临床上筛查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除了原发性的肝细胞癌,肝炎活动以及肝细胞修复时,甲胎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需要动态观察。还有在胚胎期,胎儿肝细胞、卵黄囊,也是产生甲胎蛋白的主要场所。 在急性重型肝炎时,甲胎蛋白可以出现明显升高,一般提示有肝细胞再生,甲肝蛋白增高的急性重型肝炎,一般判断预后可能较好。但是在整个病程当中,需要动态监测甲胎蛋白的数值,如果在治疗期间,甲胎蛋白水平逐渐回落,随着病情的好转,甲胎蛋白的水平可以逐渐回落,一般在两个月内可以逐渐消失,恢复至正常水平。在严重的肝细胞坏死时,增高的甲胎蛋白一般表示有肝细胞再生,如果甲胎蛋白为阴性或者增高不明显提示预后较差。
肝功能白球比偏低,指的是在肝功能检查时,发现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出现了降低。正常的肝功能,白球比的范围是在1.5至2.5之间,白球比偏低,可以见于多种情况,例如急慢性肝炎。当急慢性的乙肝出现肝坏死或者肝硬化,白球比值会出现明显的降低。 如果在乙肝患者定期检查时的发现白球比偏低,需要完善肝脏B超或者CT的检查,了解是否有肝硬化的趋势。当患者出现肾脏疾病或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会导致白球比偏低。但是如果在检查时,仅仅发现白球比比值偏低,但是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的数值均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择日复查肝功能即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就是谷丙转氨酶300多,提示中度的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正常值是40,谷丙转氨酶中度损害可以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感染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遗传代谢性肝病。 具体病情是否严重,不仅仅是依据肝功能转氨酶的指标来判定,需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是否有基础疾病及是否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凝血象、甲胎蛋白、胆红素的情况,以及肝脏的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无论是否严重都建议患者及时就诊于医院,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偏高不能提示病情严重与否。 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急性或者慢性黄疸性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时也可以出现升高,重型肝炎时可以出现明显的增高。胆红素含量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胆红素增高还可以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 如果只是轻度的偏高,其他肝功能指标均正常,以及无任何临床症状,一般病情稳定,需要动态检测肝功能即可。但需要了解近期是否有服用特殊的药物,以及是否有发热、贫血、腰痛、黄疸的临床症状,以及要了解胆红素具体的增高数值,了解肝功能转氨酶、凝血象、血型等相关检查,才能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肝功能检查单中,如果出现单纯的,间接胆红素增高,数值增高不明显,无临床症状,其它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建议动态监测肝功能,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肝功能检查当中,出现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增高,首先要排除溶血性黄疸,还有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导致的间接胆红数增高,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同时要排除引起溶血性黄疸的诱因,例如服用药物或者是感染。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小于17.1umol/L。胆红素含量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胆红素23umol/L只是比正常值高一点,具体是否严重,需要了解患者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胆红素增高,需要动态监测肝功能的指标;如果胆红素持续增高,甚至大于十倍以上,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需要警惕重型肝炎的病情逐渐进展;如果只是单纯的胆红素增高,没有病毒性肝炎感染,没有感染性病变以及其他胆道疾病,可以动态监测总胆红素的数值。
喝水并不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主要是进食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当中的血脂和血糖的结果;而熬夜,劳累,饮酒或者是近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影响肝功能转氨酶的结果。 为了避免生理性因素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建议在肝功能检查之前,短期内应避免饮酒,避免服用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的药物,注意休息,在如果有感染感冒或者是一些急性的感染性疾病,建议在疾病好转以后再行肝功能的检测。如果要行肝脏B超检查,建议早晨空腹检查。
肝功能血清酶测定,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肝细胞损伤时较为灵敏的指标,肝功能转氨酶增高,可以见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自身免性肝炎、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继发的中毒性肝炎。 发现肝功能转氨酶偏高,首先,需要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乙肝病史,是否有长期饮酒史,以及是否存在脂肪肝,酒精肝等病变,除了要了解肝功能转氨酶的指标,还要了解胆红素、凝血象、上腹部B超、病毒性肝炎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转氨酶增高的原因。
谷氨酰转肽酶200多其病情是否严重的问题,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可以见于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癌患者可以显著增高。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增高更为明显。谷氨酰转肽酶200多一般提示是轻中度的增高,病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病的基本病变情况,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例如,如果是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肝癌引起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其病情严重程度跟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的幅度并无多大关系。如果是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一般需要在戒酒、休息,对症治疗后谷氨酰转肽酶可以逐渐降低正常。
根据黄疸的病因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以及肝细胞性黄疸。其中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偏高较为明显。溶血性黄疸通常为轻度的黄疸,总胆红素小于85;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为轻中度的黄疸;而梗阻性黄疸通常为中重度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包括各种先天性的溶血性贫血,以及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例如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根据其不同的原因及对症处理的方案有所不一。发现胆红素增高以后需要及时就诊于医院,完善肝功能、凝血象、溶血筛查、上腹部B超或者CT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其增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