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乙肝的急慢性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一般急性的乙型肝炎病情预后较好,都是在三个月左右可以完全康复,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当达到抗病毒治疗指针时,可以选择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或者是肌肉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根据病情需要不同,可以予以保肝降酶,退黄,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免疫调节的治疗,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病毒治疗,其目的就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少或者延缓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干扰素治疗的还需要检测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体等相关检查。
关于乙肝病毒载量也就是HBVDNA,乙肝病毒载量是直接检测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能够直接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传染程度。还对抗病毒药物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HBVDNA是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之一。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可以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是血清和/或者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且有慢性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还有20%的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了HBVDNA阳性以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 对于乙肝人群来说,除了要检测乙肝病毒载量,还需要检测的有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凝血象,上腹部B超,肝功能等,需要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肝炎活动的指标。
是指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机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既可以清除病毒,也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 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例如,当乙肝病毒感染以后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一般不发生免疫应答,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多表现为急性肝炎,成人感染乙肝病毒通常属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病人可以彻底清除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等情况,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而肝机体处于超敏反应时,可以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可以发生重型肝炎。
临床上乙肝六项检查是在乙肝五项检查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前S1抗原,其临床意义说明如下: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体内已经产生了保护性抗体,有了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乙肝e抗原阳性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标志。乙肝e抗体阳性说明病毒基本暂停复制或者复制低下; 乙肝核心抗体是既往感染或现正感染的标志,乙肝前S1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阳性仍然提示和病毒复制有关; 乙肝六项检查是用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检查。如果已经感染乙肝病毒,还需行做肝功能、凝血象、甲胎蛋白、乙肝病毒DNA以及B超检查才能全面的了解病情。
大部分献血员在献血的时候会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入院行肝炎病毒学检查会筛查甲、乙、丙、戊肝型肝炎病毒;在手术之前会行病毒八项的检查,病毒八项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如果患者有不适的症状,包括消化道的症状,有乏力,恶心,厌油,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发现转氨酶的异常,会进一步行乙肝,丙肝,甲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筛查。
肝硬化丙肝是指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肝硬化,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 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免疫原型弱、血清中病毒的水平含量低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也较弱,临床上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成年人感染丙肝以后70%以上会进展为慢性的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继续进展就会成为丙肝肝硬化,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常常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感染丙肝病毒或者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的治疗目前可以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般轻度的脂肪肝,肝功能可以没有任何异常,患者一般也不会有任何症状;中重度脂肪肝,肝功能检查可以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并且是以谷草转氨酶增高较为明显。 除了有谷丙、谷草转氨酶,还有GGT,碱性磷酸酶的增高,患者可以有乏力、易疲惫等不适症状,上腹部B超可以看到肝脏脂肪浸润,肝纤维瞬时弹性检测可以对脂肪肝的程度做数字化的分级和分度。 如果是长期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脂肪肝,首先需要戒酒,同时可以口服保肝降酶护肝的药物。对于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需要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同时以护肝保肝降酶治疗。
GGT也就是r~GT,为肝功能检查单中的血清酶测定之一,GGT常在肝炎和肝癌患者当中显出增高,一般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增高更为明显。 如果乙肝患者出现GGT的明显增高,需要警惕合并有原发性肝细胞癌,需要进一步检测甲胎蛋白,肝脏的肿瘤标志物。 在肝功能检查当中,乙肝病毒感染以后,更为关注的肝酶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胆红素的指标;关于 GGT的值,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的实验室检查综合患者的情况以进一步明确其异常的原因。
关于乙肝大三阳喂奶,感染乙肝病毒的大三阳人群,在喂奶之前要做足准备才可以喂奶。 首先孕妇怀孕期间,如果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病毒载量增高应及时抗病毒治疗。 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明显增高,可以在妊娠五个月左右口服抗病毒药物行母婴阻断,降低乙肝病毒载量,从而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其次乙肝大三阳的新生儿应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乙肝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后产妇复查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 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或者乙肝病毒DNA高病毒载量,仍然不建议采用母乳喂养。 在采取适当的免疫措施后,如果产妇HBV DNA低载量或者正常时,在母亲乳头无破损,婴儿消化道无损伤情况下,就可以母乳喂养了。
关于乙肝病毒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口服核苷类似物药物,比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口服药物,可以长期抑制病毒,但是不能清除病毒,需要长期服药,不可以停药。 第二种办法是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较口服药物的范围有限,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偏低,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有效率只能达到30%至40%,并且干扰素治疗副作用比较明显,药物价格较昂贵。 而乙肝arc520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RNA基因表达和病毒释放来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研究的一个方向,目前仍然处于临床研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