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发作的症状,狂犬病的典型临床经过可以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在前驱期,患者可以有低热乏力,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伤口周围及其神经支配区域有痒,痛,麻,以及蚁行等异样的感觉。兴奋期可以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的恐怖,恐水、怕风、高热。 在饮水时可以出现咽喉肌的严重痉挛,声带痉挛,可以表现为声嘶,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以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呼吸肌痉挛,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和发绀。 患者一般神志清晰,但是可以出现精神失常,幻视或者幻听。当进入麻痹期时,可以表现为肌肉痉挛停止,全身进入迟缓性麻痹,患者最后常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的主要表现是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有H5N1亚型,引起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人死亡。 禽流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可能导致被感染。禽流感的影像学上CT、胸片可以见到肺内斑片和弥漫性的浸润灶,重症的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的毛玻璃状或者肺实变影像。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播给人,也可以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三个月内发病,潜伏期最长可达十年以上。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的年龄,伤口的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相关。如果被咬伤的部位较深,被咬的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越近,感染的病毒数量越大,潜伏期就越短,狂犬病发作的时间越快。
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以后如果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患者可以表现为隐性感染,典型的登革热发病或者是重症的登革出血热。 在流行期间,有很多病例表现为轻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比较轻,发热一般以低热为主,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者不出疹,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但是病程只有1到4天,由于临床表现与流行感冒类似,常常被忽略。 典型的登革热可以表现为畏寒高热,伴有头痛、骨骼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的乏力,胃肠道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早就诊于医院。虽然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是需要积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重型的登革热可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是出血性休克。
关于EB病毒体检的问题,在怀疑EB病毒感染以后,我们需要行血常规的检查,了解患者的血象,EB病毒感染以后血象可以出现特征性的改变,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增高,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以高达60%以上,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可以超过10%。 另外还需要检测EB病毒的抗体,包括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和早期抗原I gG抗体是近期感染EB病毒的标志。除此以外,还有EB病毒的DNA检测,了解血液中EB病毒复制的水平。 由于EB病毒感染以后30%的患者可以合并有咽峡部的链球菌感染,需要行咽拭子培养以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检查,由于患者常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脏,脾脏的肿大,还需要行肝脏,脾脏的B超检查以及淋巴结的探查。
关于乙类传染病管理的问题,在乙类传染病中,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猪链链球菌病等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六小时以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在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和控制措施。
关于猩红热脱皮的问题,一般猩红热处于脱皮,也就是脱屑状态时提示患者已处于猩红热感染的恢复阶段。由于猩红热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性的表现就是全身出现粟粒样的红色皮疹,伴有皮疹消退以后的明显脱屑。 皮疹脱屑是由于红疹毒素,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细胞死亡而脱落,从而形成脱屑。患者处于脱皮脱屑时,已经处于恢复期。 处于恢复期时,患者需要注意,如果目前仍处于抗感染治疗的七天之内,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同时需要注意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隔离。
猩红热病程初期,舌面覆盖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两三天以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然凸起,这个时候由于形似杨梅,所以称之为杨梅舌。 杨梅舌一般提示猩红热的病情已处于恢复期,患者这个时候皮疹开始逐渐消退,皮肤开始脱屑。一般的典型患者可以见到杨梅舌,但是轻症患者仅仅有低热,轻度的咽痛,皮疹稀少,脱屑也比较轻,所以杨梅舌的症状也不会很典型。
EB病毒IgM应该是指EB病毒E壳抗原IgM抗体,是在EB病毒感染以后早期出现,在1至2个月后可以消失,是近期EB病毒感染标志。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以测得EB病毒的抗体。EB病毒的IgM抗体,除了衣壳抗原IgM抗体以外,还有早期抗原IgM也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关于猩红热恢复期的问题,猩红热患者在恢复期首先体温基本达到正常,无发热不适症状,皮疹开始消褪后皮肤开始脱屑。 部分患者面部躯干部皮疹脱屑成屑糠状,患者咽痛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血象白细胞也恢复正常水平,猩红热恢复期解除隔离要求咽拭子培养三次阴性,并且没有化脓性并发症才可以解除隔离一般是自治疗日起不少于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