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病毒。病毒进入肠道后,在肠道内繁殖。脊髓灰质炎,在我国临床上属于乙类传染病。 目前脊髓灰质炎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是关键。脊髓灰质炎在我国7至9月份发病最多,五岁以下儿童多见。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以后,发病率显著下降。脊髓灰质炎感染以后,临床上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感染者可以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倦怠等;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迟缓性瘫痪,严重的患儿可以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传染病诊断分类,根据传染病的报告病例可以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进行报告。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甲类,鼠疫,霍乱;乙类,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猩红热血吸虫病,疟疾等;丙类包括丝虫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
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的疾病,在于以下几个四个基本特征。第一,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可以是微生物或者是寄生虫。第二,传染性,传染性是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是相对固定的。 第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基本条件。第四是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者是隐性感染以后可以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的综合性措施,防止传染病原体传播,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居家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包括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和保护性隔离。居家隔离,可以将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自己的居住住所或者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一种预防措施。
血吸虫病,根据传染病的防治法,在我国血吸虫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血吸虫病属于寄生虫病的蠕虫病。主要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病变,是由于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在急性期,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者脓血便,肝大压痛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者慢性腹泻为主。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巨脾和腹水等。
鼠疫霍乱为我国法定传染病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鼠疫和霍乱均有较高的死亡率,传播率,在人类历史上可以引起较大的流行。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可以经过人的皮肤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发生肺鼠疫,均可以发展为败血症,其传染性强,病死于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及传播快,患者可以出现剧烈的腹泻,呕吐,引起脱水和肌肉痉挛,导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应该是指的是传染病病例分类的诊断。病例分类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急性、慢性,或者是未分类,除了乙肝和血吸虫外的传染病,均选择未分类,乙肝和血吸虫病例可以根据其病情作出急慢性的诊断。 而另外第二种的病例分类方式分为四种,分别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例如艾滋病例,目前分类只有两种: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根据传染病不同的分类要求,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传染病。例如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来分,可以分为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临床上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例如麻疹,结核病;消化道传染病,例如伤寒,细菌性痢疾;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或者麻疹;虫媒传播的传染病,例如疟疾,莱姆病;血液,体液传播的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根据传染病传染防治法传染病可以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是根据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隔离和消毒。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以采取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 保护易感人群,可以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个方面,例如,第一个是接种疫苗;第二个是改善营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机体的非特性免疫力。传染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支持对症治疗,传染病还有病原治疗,例如抗生素,化学治疗药物,以及血清免疫制剂等等。
降低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也就是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采取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通过对易感者进行疫苗,疫苗类毒素的接种,使人体在1至4周内主动产生免疫力,可以维持数月至数年,主要用于预防传染病。 目前人工被动免疫,采用的是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包括抗毒血清,人类丙种球蛋白等,给人体注射后免疫即立即出现,但持续时间仅2到3周,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或者是与某些传染病患者接触后的应急措施。 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