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无需抗病毒治疗,在免疫清除期,乙肝表面的抗原滴度可以逐渐降低。 乙型慢性乙型肝炎在达到抗病毒治疗指针时,需要服用抗病毒治疗。目前可以服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还有一种是TAF丙酚替诺福韦。在抗病毒治疗后,乙肝表面的抗原滴度可以逐渐降低。除了口服药物以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也可以降低乙肝表面的抗原滴度,包括长效干扰素和短效干扰素。
关于肝脏出现问题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急慢性肝炎,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一些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厌油,乏力,纳差,严重的患者可以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色黄;如果是梗阻性黄疸,可以表现为大便呈浅白,呈陶土样。部分的患者可以伴有皮肤瘙痒。 如果急性肝炎时伴有肝脏肿大,可以出现肝区的疼痛不适。出现肝区不适以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于医院,完善肝功能,病毒性肝炎,凝血象,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或者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肝脏病变的原因。
首先,乙肝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状态,较为常见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人群会表现为慢性的乙肝病毒携带或者是非活动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两种人群一般肝功能正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即可,是可以结婚的。 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在积极抗病毒治疗以后,病毒量下降,传染性降低,也是可以结婚的。一般建议配偶完善乙肝两对半检查,了解有无乙肝抗体,如果没有抗体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所以乙肝病毒感染并不影响能否结婚。
蜘蛛痣在临床上,就是一种小动脉的毛细血管扩张,就是在皮肤表面出现的血管痣。蜘蛛痣的出现,一般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有关。在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后,肝脏灭活体内的雌激素能力减弱,体内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增加,可以导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 而表现为,在颜面部或者颈部、上肢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而脚背部很少出现蜘蛛痣,如果发现脚背部长了两个血管蜘蛛痣,建议就诊于医院来明确是否为蜘蛛痣,如果明确为蜘蛛痣以后,可以完善肝功能,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肝脏的病变。
肝功能不正常,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急慢性肝炎,轻度的肝功能异常,临床可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转氨酶数值的轻度增高。中重度的肝功能异常,会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不适,部分患者会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重型的肝炎患者,会有神经精神症状的表现,例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可能还会有出血倾向。
不同的肝病,其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例如急慢性肝炎,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急性肝炎还可以引起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深黄,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如果有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期患者,可以有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例如,可以出现腹水,静脉曲张;晚期肝病常常会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症状。 外科的肝脏疾病,例如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具体不同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类似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在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出现,所以一定要及时就诊于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急慢性肝炎在临床症状发作,病情不稳定时常常伴随有消化道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有口苦,异味,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可以适当的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而有利于肝脏的修复。 在肝炎活动期,饮食上应该避免饮用浓茶,可能会影响治疗药物的吸收,如果为了改善口味,可以饮用淡淡的绿茶。而在病情以后,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也是可以饮用茶叶的。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丙型肝炎,感染丙型肝炎以后70%左右的人群会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病程继续进展会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者是肝硬化,部分丙肝肝硬化的人群,甚至会并发原发性肝癌。 所以在发现有丙肝病毒感染以后,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上,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以选用口服药物治疗。 丙肝主要是通过输血以及血制品感染,输血后的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同时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丙肝的传播,例如女性丙肝的感染者和患者,有可能在妊娠期间导致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在乙肝两对半检查当中,如果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显示24.8,则提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于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以见于乙型肝炎的恢复期,过去感染以及乙肝疫苗的接种以后。 具体的临床意义,需要结合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和乙肝e抗体来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如果乙肝五项仅显示乙肝抗体阳性,一般提示存在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病毒具有抵抗力,一般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
我国目前已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普遍的接种。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以内,应尽早注射,越早越好,一般接种部位是位于左侧或者是右侧的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在出生后一个月以及六个月还需要进行乙肝疫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疫苗接种,以加强乙肝免疫效果。但是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有发热,腹泻或者是低体重等严重的基础病变时,需要暂缓注射疫苗,可以等病情稳定后再行接种。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