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血热流行的疫区,会给高危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如果正处于急性疾病,或者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的患者,需要避免接种。 接种以后,需要在接种的地点观察休息半小时,观察是否有无不适,有无不适反应,同时,回家以后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接种部位接触水,避免搔抓,防止继发细菌感染,饮食汤以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避免饮酒为主,至少饮食需要注意三天。
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是完好的皮肤被舔为一级暴露。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为二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甚至开放性伤口被污染为三级。 虽然是家里的宠物狗,有可能正规接种狂犬病疫苗,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仍然建议被狗咬出血以后接种狂犬病疫苗。三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抑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关于孩子被狗咬伤以后没有出血,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问题,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其处置要求也有所不同,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二级暴露。 现在孩子被狗咬了,没有出血,可以被判定为二级暴露,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且接种狂犬病疫苗,但是如果二级暴露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是二级暴露的部位位于头面部,而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是否健康时,需要按照三级暴露处置。
狂犬病毒主要是通过咬伤传播,也有带病毒的动物唾液经过各种伤口,如抓伤、舔伤的黏膜感染,所以手部皮肤被猫抓伤以后出血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出血明显还要在伤口周围接种狂犬病的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可以预防,但是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差,是所有传染病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怀疑有感染的可能一定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预防感染。
甲肝,乙肝,丙肝和丁肝均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表现类似,可以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黄疸。 甲肝主要是急性感染,经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不会出现慢性的病例;而乙肝,丙肝,丁肝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等胃肠道外途径传播。
轮状疫苗预防的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最经济有效的医学手段。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是一种口服制剂。 主要的接种对象为两个月至三岁的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疫苗可以口服直接喂于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需要每年服用一次。
临床上如果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多提示存在乙流的感染,但是不能明确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了解是否存在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还要了解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的增高。 如果存在这些临床特点,都提示目前正处于乙流的感染期。如果仅仅是实验室检查提示弱阳性,但是临床无任何症状都提示为既往感染,或者是近期感染,目前处于恢复期。
根据感染病毒的机体的抵抗力,以及感染病毒的数量等情况,临床表现各异。可以表现为典型的流感发作,也可以表现为轻型流感、肺炎型流感和其他类型的流感类型。 通常轻型流感全身以及呼吸道症状较轻,2至3天内病程可以好转自愈。典型的流感病程是四到七天,但是咳嗽和乏力的症状可以持续数周。肺炎型流感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其病程时间会相对延长,部分患者病程5至10天内发生呼吸衰竭,预后较差。其他类型的流感,根据其不同类型具体的病情有所不一,通常病程病情越重病情也越长。
甲乙型流感病毒比较严重,在临床上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可以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在人群中可以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主要是急起高热、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呼吸道症状轻微。在健康年轻患者中大部分呈良性,较少出现并发症。但是在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以及免疫低下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呼吸系统并发症、肺外并发症。部分严重患者甚至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是提示感染乙流,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相关。 需要了解乙流病毒抗体是否为阳性,尤其是IgM的抗体。还要了解近期是否有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例如是否有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以及是否存在呼吸道的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等严重的临床症状,才提示病情严重,而单纯病毒抗原阳性,不能提示其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