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时会常规筛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 如果发现转氨酶偏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肝功能其他的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象、上腹部B超。需要了解是否有乙肝病史、丙肝病毒感染史,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和服用药物的治疗史,因为这些均有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增高。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转氨酶增高的原因。
但是胆汁酸增高的问题。肝功能检查中,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的一组代谢产物,以胆固醇的吸收代谢关系密切。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者是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胆汁酸水平增高。 血清中的胆汁酸含量很低,肝炎活动时胆汁酸升高。肝脏对胆汁酸和胆红素的运转系统不同,检测胆汁酸,还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和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只是单独的存在总胆红素增高,而其余肝功能正常,建议动态监测肝功能,胆汁酸的水平。同时要了解既往是否有肝病的病史,是否有胆管阻塞性疾病。
首先如果是针对机体、肝功能正常,无肝病的患者,饮食并无特殊的禁忌,也无特殊的优先选择,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饮酒,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例如,结核药物,中成药以及成分不明的保健品都有可能加重和损害肝脏的负担,导致肝功能损伤。 如果是合并有肝病的人群,饮食上在病情活动的时候,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病情稳定以后饮食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仍然需要避免食用酒精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对肝功能有损伤的药物。
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机制,在于通过取代病毒复制过程中,结构相似的核苷而终止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是在停药以后,有可能会出现病毒反弹,乙肝病毒活动,病情加重。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不建议停药,一般是建议长期服用。同时,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治疗结束时,都不易减量给药,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应用。
肝癌晚期患者,如果合并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会反复出现腹水,如果是肝癌的癌性腹水,会出现大量腹水,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治疗上需要腹腔穿刺抽液引流,以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 由于反复腹水的病因难以去除,例如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门静脉压力增高,反复抽腹水以后腹水仍会再次出现,难以根治。反复抽腹水可能会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甚至诱发患者肝性脑病等晚期并发症。肝癌晚期无论是否抽腹水及预后均不良。
如果肝癌晚期患者服用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导致尿液呈现橘红色。 肝癌晚期的症状比较多样化,患者可以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由于胆汁排泄不畅,出现肝功能的失代偿,可以表现为胆红素增高,出现黄疸、皮肤发黄、尿液发黄,甚至呈浓茶样的尿液。 橘红色的尿液并不是肝癌晚期的特异性表现,需要进一步完善尿常规,泌尿系检查以及必要时行泌尿系的CT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转移性的病灶。只有部分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或者化疗药物后出现橘红色的尿液。
肝癌晚期患者可以出现一些胃肠道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肝炎肝硬化,甚至合并有腹水,部分患者还会合并有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所以肝癌晚期的饮食以及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有所不同。 常规来说,饮食上建议清淡易消化,同时需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避免食用辛辣油炸以及粗糙的高纤维食物,避免饮酒以及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腹水,饮食上需要注意避免食用高盐的食物,如果患者近期有肝性脑病的并发症,饮食上需要注意蛋白质摄入的量。
关于肝癌晚期靶向药的问题。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常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等关系密切。目前国际上所用的晚期的靶向药物治疗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 二线药物中可以用瑞格非尼抗血管生成等治疗,还可以应用免疫治疗阿特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除了靶向药物,肝癌晚期应用靶向药物之前一定要明确肝癌病理类型以及基因分型,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药物。
首先,第一个,要了解患者出汗前是否有发热,畏寒等感染性症状;若患者出汗前有发热,体温增高,在热退后可以有出汗的临床表现。 第二个,是肝癌晚期,有患者本身可能会伴随有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例如进行性消瘦,发热,乏力,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出汗亦有可能出现。肝癌晚期患者总体预后不良,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出汗以后需要密切观察体温,注意补水。
头晕为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各种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可以出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临床表现;也可以出现头晕不适。肝癌晚期如果出现转移灶,例如转移至肺,骨,脑,淋巴结,胸腔等处,也可以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例如,如果是肝癌转移至脑部,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肝癌晚期,合并有消化道出血以后,出现贫血,也有可能会出现头晕的不适症状。所以具体头晕的病因需要综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