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切除手术,现在通常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为主,也就是微创的手术。 在腹部有三个穿刺孔,通常是选用全麻,也就是全身麻醉。 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是被完全麻倒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意识,手术结束以后患者就会苏醒过来。 如果是采用传统的开放胆囊切除手术,有可能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但是现在通常都是以全身麻醉为主。

CT检查的时候在肝脏内部发现有低密度灶,一般也不要太过担心,具体严重不严重,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够明确。低密度灶说明肝脏内部有占位,也就是说有肿块,肿块的密度和正常肝脏密度相比要低一些,通常可能是良性的病变,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 如果是良性病变,比如肝囊肿,或者肝血管瘤。假如是恶性病变,有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或者转移性肝癌。如果是良性病变,一般不严重,密切随诊。如果是恶性病变,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要继续检查了解肿块能否手术切除,或者进行化疗以及介入栓塞治疗等等。

胆囊炎就是指患者胆囊发生炎症,属于细菌感染性的疾病。有很多患者胆囊内部合并有结石,一般不严重。 如果是慢性胆囊炎症,一般表现在右上腹出现隐痛,胀痛,伴厌油,消化不良等等。如果是急性胆囊炎症,患者疼痛的性质会非常明显,有时会伴有右侧肩胛部放射性痛,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一般进行胆囊超声或者肝胆CT检查的时候能够发现胆囊壁水肿,胆囊壁增厚,甚至胆囊内部有结石,明确诊断之后通常手术治疗就可以。

胆囊炎胆囊有结石建议手术治疗,通常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属于微创的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术后3到4天就可以出院。 如果患者是单纯性的胆囊结石、没有胆囊炎症、在体检时无意发现胆囊中有结石,通常对于三公分以下的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不需要手术。 如果患者伴有胆囊炎症比如慢性胆囊炎或者急性胆囊炎等等,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以后患者会经常出现胆囊有炎症、甚至会造成胆囊癌等等。

肝上长结石说明患者已经出现肝内胆管结石,肝脏内部也有胆管,称为肝内胆管,肝内胆管向下可以汇合形成肝胆管,胆总管,然后再连接患者肠道。 肝脏内部会产生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如果患者肝内出现结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右上腹出现疼痛,隐痛,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但是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一般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清淡饮食,避免吃油荤过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结石非常多,造成肝脏发生局部萎缩,一般要采用手术治疗。

肝区主要是在患者的右上腹,也就是肝脏的位置,正常的肝脏主要是在肋弓的里边一般很少会超过肋缘的下方。 如果患者肝脏出现病变,肝脏有肿瘤或者肝脏有肿大、肝硬化,有可能会在肋缘下能够触及到肝脏的下缘。 如果患者肝区出现疼痛,进一步行腹部CT,有可能是肝脏肿瘤引起的。 比如肝癌也有可能是横结肠癌引起的,重点是在横结肠肝区出现肿瘤可以导致患者肝区出现疼痛以及右上腹出现疼痛,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肠镜检查。

胆结石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吃土豆,胆结石主要表现在患者右上腹或者中上腹出现隐痛,胀痛等不适的症状。 如果进食油腻食物或者高蛋白的食物以后,有可能会出现炎症加重,表现患者腹部疼痛加重、恶心、呕吐等。 土豆相对来说比较清淡,主要是含有淀粉,没有过多的油脂和过多的蛋白。 吃了以后不会造成患者胆囊炎症加重,也不会造成患者腹部疼痛等,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炎症加重、腹部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来检查和治疗。

人体胆囊要分空腹状态和进食以后两种情况,胆囊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在人体空腹的状态下,也就是清晨患者刚起床,一般胆囊比较充盈,胆囊比较大,长度大概在8到10公分,宽度大概在4到5公分。 如果患者进食以后胆囊发生收缩,胆囊内部的胆汁排入到肠道中,这个时候胆囊体积会明显缩小,长度可能在4到5公分,宽度可能在2到3公分。如果患者胆囊发生病变,胆囊就会出现肿胀,疼痛,有炎症等情况。

胆囊切除手术以后,一般建议3到6个月之内尽量不要喝酒。因为在胆囊手术的同时或者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输入抗生素,主要原因是患者胆囊有炎症,需要用抗生素来抗感染治疗。 一般输入头孢抗生素以后,一周或者两周之内是不能够饮酒的,饮酒以后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会发生双硫仑反应,严重的情况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 在胆囊手术以后,由于胃肠道功能会造成一些影响,喝酒包括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后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部疼痛,腹泻等症状。大约需要三到六个月,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了,再考虑可以喝酒。

胆囊大小的正常范围一般在空腹的时候胆囊的长度在八公分左右,宽度在四公分左右,胆囊的底部是向上的,然后胆胆囊管向下连接肝总管,形成胆总管。 如果患者进食以后,胆囊会缩小,相对来说胆囊的长度可能在4到5公分,宽度可能在2到3公分。正常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由于胆汁是在肝脏产生的,人体在睡眠的时候,肝脏产生胆汁以后会储存在胆囊中,当人体进食以后,也就是吃东西,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