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无力气,又称为子宫收缩乏力,影响子宫收缩功能的因素出现异常都会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包括子宫肌源性因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内分泌失调、精神源性因素等。 子宫收缩乏力可以表现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对产程和母儿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产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对产妇的影响表现为手术产率增加,易导致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对胎儿的影响表现为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缺氧,导致新生儿窒息,产伤,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 子宫协调性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
人工流产指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妊娠物从宫腔内吸出,也称负压吸引术。 人工流产过程中因手术时疼痛及局部刺激,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术毕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头昏、胸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发现症状应立即停止手术,给予吸氧、一般能自行恢复。严重者可加用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术前应重视心理安慰,术中动作轻柔,吸宫时掌握适当负压,减少不必要的反复吸刮,均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胎动指胎儿的躯体活动。一般孕妈妈在孕18到20周左右,会第一次感觉到胎动,但胎动的幅度很小。大部分孕妇从第五个月开始就可以明显的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动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加强,晚六点到十点胎动活跃。 在怀孕晚期,计数胎动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孕妇可以自己记数胎动,方法为每天早中晚固定一小时计数胎动,三小时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数值大于30次,就在正常范围。 如果出现胎动减少或胎动过于频繁,考虑有胎儿宫内窘迫、缺氧的可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哺乳期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新生儿的时期,就是从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一定益处。 对婴儿可以提供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婴儿牙齿及颜面部的发育,增进母婴感情。对母亲可促进子宫复旧,推迟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风险。 哺乳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建议有条件的妈妈,尽量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最好能达到一年到两年。在宝宝六个月后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米粉、鸡蛋、蔬菜、水果等等。
产妇在分娩以后身体比较虚弱,月子里怕风引起月子病,穿衣服穿的都比较厚,开窗通风不到位,不开空调,很容易出汗,如果出汗以后没有及时清洁的话,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表面长出痱子。 产妇会感觉剧烈瘙痒,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情绪。这种情况可以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天气温度太热的话,可以开空调降温,空调的温度一般开至26度以上为适宜。 产妇穿衣应该适当,出现痱子后不要用手抓,或用温开水擦洗身体,涂一些痱子粉,症状会逐渐缓解。
涨奶是由于乳房内,乳汁太多或乳腺管不通畅引起的乳房发胀,伴随有疼痛的现象,多从产后的第二、三天开始,主要表现为产妇感觉胸部涨疼,严重者可以出现乳房发热,变硬,有红肿硬块、疼痛拒按。 如果为生理性涨奶,可以用吸奶器吸出多余的乳汁,或让宝宝多吸吮,适当冰敷也可以缓解涨奶带来的疼痛。如果涨奶伴随高热,寒颤,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考虑有急性乳腺炎的可能,需要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必要是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时间4到6周,总量为250到500毫升,因颜色,内容物及时间的不同,恶露可以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及白色恶露。 血性恶露颜色鲜红,量较多,一般持续3到4日转为浆液恶露,浆液恶露色淡红,持续约10日左右转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量少,持续时间约三周干净。 如果出现血性恶露时间延长,并且有异味,考虑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胎盘,多量胎膜及合并感染。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复查B超,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另外还需要做好个人清洁,内衣裤要勤换洗,使用的卫生巾等卫生用品,建议勤更换,大小便后做好外阴的清洁工作。
豌豆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和优质蛋白,有通乳的功效。吃豌豆可以提高产妇的抵抗力,预防感冒。豌豆中富含粗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起到增进食欲,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的作用。 所以哺乳期是可以吃豌豆的,但需要注意适量,豌豆食用过多会引起腹胀及胀气的症状。 另外哺乳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吃一些鱼汤、排骨汤、猪蹄汤之类汤汁多的食物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胎动指胎儿在子宫腔的躯体活动。一般在怀孕18到20周初次感到胎动,此时胎动幅度较小。以后随孕周的增加及妊娠的进展,胎动逐渐加强。在怀孕32到34周胎动达高峰。38周以后胎动逐渐减少。在孕晚期胎动监测是通过孕妇自测评价胎儿宫内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胎动正常情况下为胎动计数≥6次/2小时,如果<6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的可能。 也可以每日早中晚各计数胎动1小时,将三次记录的次数相加,再乘以四4,就等于12小时的胎动次数。12小时胎动次数在不少于30次,说明胎动正常,胎儿在子宫内情况良好。如果次数为20或12小时胎动次数比原来减少50%,说明有胎儿宫内缺氧的现象,应立即就诊。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期,通常为六周。 产褥期的管理包括一,产后两小时内的处理,产后两小时内及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心力衰竭等,故应在产房内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 二,饮食 产后1小时让产妇进食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三,排尿与排便,产后五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四,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应于每日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五,会阴处理 选用对外阴无刺激的消毒液擦洗外阴,每日二到三次,平时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与干燥。 六,观察情绪变化。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与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七,做好乳房护理。八,预防产褥中暑。九,做好产褥期保健。包括饮食起居,适当活动,产后康复锻炼,计划生育指导,产后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