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治。比如糖尿病、肥胖症、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
正常人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测定的时候,空腹是应该小于6.1mmol/L,服糖之后两小时应该小于7.8mmol/L。 当然,这是指没有怀孕的人,怀孕的人去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时候,诊断血糖异常的标准又有所不同。怀孕的人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应该是小于5.1mmol/L,服糖之后一小时应该是小于10mmol/L,服糖之后两小时应该是小于8.5mmol/L的。 不论哪一个值出现问题,都要积极的干预。
空腹血糖为15mmol/L的时候,是建议住院治疗的。 因为空腹血糖为15mmol/L,已经超过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标准,并且当空腹血糖为15mmol/L的时候,餐后血糖也会升高的更高,也已经达到了生酮的血糖值。所以说,当患者出现空腹血糖为15mmol/L的时候,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检测空腹,以及三餐后的血糖情况;另一方面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一步的排查,否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例如看尿常规是否出现酮体,是否出现酸碱失衡的情况。
甲亢并不会传染。 因为甲亢的患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自身免疫紊乱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出现了高功能腺瘤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摄入了含碘食物,或者是使用含碘药物所导致的。所以当周边的人患有甲亢之后,不要担心会传染给自己。 但是,一旦患有了甲亢,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一方面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采取低碘饮食,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是口服抗甲亢药物进行治疗。
女性出现甲减的时候,早期的症状是患者会有乏力,反应迟钝,嗜睡等情况出现。 女性出现了甲减,应该立即到内分泌科就诊,明确引起甲减的原因。特别想要怀孕的女性,要注意自身甲状腺功能的控制情况。 因为在孕前甚至孕期,甲状腺功能控制不理想时,会导致女性本人以及腹中的胎儿都会出现问题的。而且甲减常是由原发性的因素导致,最常见的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缺乏,例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导致。
老年人血糖的控制范围,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约8mmol/L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约10mmol/L左右。 因为老年人并不要求血糖控制的太严格,太严格反而容易引起低血糖,使得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并不那么好,而且很多人血糖的脆性还比较大。 所以,血糖控制应该相对宽泛一些。毕竟老年人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的稍高,相比于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来说,其实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是最大的,所以应该积极的预防。
血糖低进食的食物,可以是碳水化合物相对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且吸收要比较快。例如糖粉、糖水、甜饼干、馒头都是可以适量的进食。 出现血糖低后,需要迅速纠正。血糖低如果不迅速纠正,往往可以导致低血糖带来昏迷。当然,这是血糖低于正常比较严重时。血糖低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手抖、心慌、出冷汗等不适。也可以由血糖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一定要警惕。
对于高血糖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选择升糖指数相对比较低的食物。 绝大多数绿色叶子,青菜都是属于这些食物的,所以油麦菜以及小白菜,大白菜,生菜这些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适量的进食。另外很多是可以生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脂类成分的摄入。而且要控制进食量,即便是升糖指数并不太高,也不能够过多地食用,否则也有可能会导致波动的。 还有进食方式以干食为主,不能够是稀食。当然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如果怀孕之前没有出现甲减,或者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怀孕之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为2.68毫国际单位每升,通常是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不需要特殊处理的。 如果在怀孕之前都已经有了甲减或相关抗体水平的异常,在怀孕之后,如果是孕前期为这个值,提示并未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加用使用的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的剂量,将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控制在2.5毫国际单位每升以下。
辛伐他汀的主要作用以及功效是降低体内的血脂水平。 例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水平。当患者出现了血脂水平高于正常,是否立即采取调脂类的药物治疗,也要看自身的血脂水平,以及有没有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是没有带来危害,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并不太严重,建议患者先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干预,来降低体内的血脂水平。 在饮食方面,不吃油炸食品、不吃干果、不吃肥肉等这些食物,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进行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
任何食物都会使得血糖出现升高,例如进食的馒头,饼干,米饭,苹果,梨子,油麦菜,西兰花等。 而且,如果身体出现了应激反应,比如身体出现了发热等情况的时候,也会使得血糖升高。体内的升糖激素分泌,例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时候,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在体内出现了低血糖的时候,进一步引起肝糖原分解的时候,也会使得血糖出现升高。 所以,引起血糖高的原因还是很多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引起血糖升高的具体原因,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