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炎活动、溃疡形成以及胃癌等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取活组织做细菌培养,但是要求很高,操作难度比较大,临床难以推广。 临床上通常采用呼气试验,比如说碳13、碳14呼气试验,利用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尿素酶的特性,患者口服含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胶囊,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检测出含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可以推算出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他的比如说通过胃镜取活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也是通过这个原理。
胃镜检查具体部位,是通过口腔插管,经过食道,贲门,胃腔,幽门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为止,具体的检查是通过摄像头观察的,可以观察各个部位有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肿瘤性疾病等,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最清楚的方法。 前提是胃必须要完全排空,不光是当天早晨需要空腹,而且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需要停止进食。如果进食的话,一方面不能够清晰的观察,另一方面由于呕吐等刺激,会造成误吸,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最清楚的手段,插管过程中,通过摄像头可以清晰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内部结构,尤其对于早期胃癌,食道癌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两种。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前一天晚饭不要过饱,以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为主,晚10点后停止进食。 检查当天早晨是严格空腹,禁饮禁食。如果是无痛胃镜,那需要提前做相关检查,比如说心电图等,也需要经过麻醉科医生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
胃镜是插管检查,通过摄像头观察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的结构。所以,为了保证检查的质量,做胃镜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严格的空腹状态,除了当天早上不能进食,检查前一天晚上也要注意食物的结构,首先需要清淡饮食,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像酒类,辣椒之类,不能吃得过饱。 尽量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说过多的脂肪,煎炸类食物以及糯米食之类,晚上10点以后,应该停止一切的食物,以免不能及时排空。
对于一般的上消化道疾病比如说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等,胃镜检查是最清楚最直观的手段,如果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的话,上消化道造影也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对于某些少见的上消化道疾病比如说功能性胃食管反流,贲门失迟缓症等等,可以通过检查24小时胃酸测定或者食道测压等等明确。同时也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最常用的比如说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等等。
常见的胃病比如说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凉性或者恶性肿瘤等等。检查胃病最清楚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胃镜,包括无痛胃镜无普通胃镜,有时需要结合病理活检。如果不能耐受胃镜检查或者拒绝胃镜检查的话,上消化道造影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也是需要检查的,通常采用呼气试验,比如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其他的比如说,食管测压,24小时胃酸测定等等,根据需要,也可以选择性的检查。
糜烂性胃炎。是否会有癌变,需要通过取活检做病理检查,一般来说是炎症性的,不会癌变。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所以糜烂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建议及时地四联疗法杀菌治疗,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绝大部分都能够达到根治目的,根治了幽门螺杆菌的话,癌变的可能性很小,当然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起居习惯,定期胃镜复查。
目前证明很多种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比较密切,比如说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胃癌等等。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无论有无症状,一般都主张杀菌治疗。常用的是四联疗法,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再加一个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比如说雷贝拉唑、兰索拉唑、艾斯奥美拉唑、潘托拉唑等等都可以选择;抗生素,比如说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等;铋剂的话,比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等。
一般插胃管的话多见于以下可能,比如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等,或者是部分外科手术后患者。插胃管的主要作用,一个是起到负压引流出胃内容物,从而间接的减少了胃肠分泌;另一个,可以防止误吸。所以插入胃管的时候,病人一般选择一侧卧位,更有利于引流。如果是坐立位的话,不利于引流出胃内容物。所以,插胃管的患者不主张采取长时间的坐立位。
做胃镜同时取病理活检的话,通常提示胃是有问题的,常见的比如说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者隆起性病灶如息肉甚至恶性肿瘤等等。 这种情况首先需要遵医嘱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通常以流质或者半流质为主,不能过烫,比如说粥,米汤之类,可以配合少量新鲜的菜叶之类,相对比较容易消化。肉类的话,相对比较难消化,短时间的建议避免食用,偏凉的肉汤之类,少量可以。尽量避免过烫,过硬以及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