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三联主要是包括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呼三联主要包括洛贝林、可拉明和回苏灵。心三联是在既往常用的抢救心跳骤停、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呼三联是在早期用来治疗呼吸衰竭的药物,可以兴奋呼吸中枢。 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心三联和呼三联来抢救这些危重疾病,在现代的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用这些药物,如在心脏骤停的过程中,主要给予持续性的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及早进行电除颤,必要时可以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需要尽快给予积极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胸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常常发生在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可以达到数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常伴有烦躁、出汗、恐惧、胸闷或伴有濒死感,有些不典型的胸痛还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甚至牙痛。 有些心肌梗塞的患者可以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的症状。有些心肌梗塞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而出现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和休克,甚至猝死。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左右上臂的肱动脉血压有一定的差别,相差小于10-20毫米汞柱。如果两侧上臂肱动脉血压相差过大,要考虑一侧的锁骨下动脉及其远端有阻塞性病变。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畸形等,需要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对于临床上患者第一次测量血压,特别是高血压的患者第一次测量血压,应该要测量双侧上臂肱动脉血压,以后每次测血压应该要测血压高的一侧为准。高血压的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也应该以血压高的一侧上肢血压达标为准。
血压160毫米汞柱降不下来,首先要调整降压治疗,要增大药物的剂量或者联用具有其他降压机制的降压药或者改用其他的降压药物。一般来说血压达到160毫米汞柱以上,需要联合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才能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 当使用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足量剂量的降压药物仍然没有达标,考虑为顽固性高血压,要积极分析原因。常见的原因有生活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联合降压方案不合理、同时服用一些干扰降压药物疗效的其他药物、存在容量超负荷以及患者的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等。
喝茶是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如菊花茶、苦丁茶、杜仲茶、葛根茶、山楂茶、罗布麻茶等。另外喝芹菜汁也能起降血压的作用。 当然单纯的通过喝茶或者喝芹菜汁很难使血压能够达标,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规范的给予降压治疗。在规范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的喝一些降压的茶叶等,可以使血压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 降压治疗主要包括积极的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控以及选择临床一线的降血压药物,要把血压长期控制达标。如果患者还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也要积极的加以控制。
跑步时心率增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跑步时,由于全身组织,特别是骨骼肌活动增加,导致机体代谢率增加,从而引起心脏做功增加,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从而满足代谢增加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 此外在跑步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也可以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心输出量增多。这种情况是暂时性的,当停止跑步,随着身体代谢率逐渐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心脏做功减低,心率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心率11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速。对于心脏功能正常的人,短期内心率110次/分钟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有些人会引起心慌的不适。 但是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心率110次/分钟可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如冠心病的病人可能会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因此对于安静状态下心率持续为110次/分钟,需要积极的寻找心率增快的原因,以便及时的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脉搏很弱有一些是和心脏有关系的,因为脉搏的形成是心脏收缩射血引起大动脉的搏动传导到外周所导致的,如果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导致大动脉的搏动减弱,因此传到外周使外周动脉的搏动也减弱,所以会引起脉搏减弱。 但是脉搏弱还跟其他的因素有关系,有些人天生脉搏偏弱,而且脉搏跟性别也有关系,一般男性的脉搏比女性的脉搏要强一些。当然在一些病理状态下也会导致脉搏减弱,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者,或者局部血管损伤,如反复的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或治疗,都会导致脉搏弱的发生。
临床上对于一些心跳过快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外,有时还要给予一些控制心跳过快的药物。在临床上控制心跳过快的药物,主要包括如下一些:阝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洋地黄类药物代表药物有地高辛、西地兰。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其他一些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物有胺碘酮、心律平。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合理加以选用,要注意这些药物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心衰标志物主要是利钠肽,包括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通过测定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可以用于心衰的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在患者出院前通过检测利钠肽的水平,还有助于评估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其他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心房颤动、心肌炎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贫血、高龄、肺栓塞等也会导致利钠肽水平升高,所以在临床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