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又叫做腹泻,肾虚是可以引起腹泻的。中医认为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排泄跟肾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拉肚子往往是肾阳虚导致的。 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陷引起腹泻。肾阳虚引起的腹泻,常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冰凉,甚至是五更泻,舌淡苔白滑,脉沉细等。治疗需要温阳补肾止泻,可以服用四神丸。
麻,一般是指肢体麻木。麻木一般跟肾虚没有关系,麻木,多是由于肢体肌肉失养所致,主要是血瘀,或者风邪阻滞经脉,肢体肌肉失养导致,或者因为营血不足,肢体肌肉失于濡养引起。 比较典型的是血痹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养血祛风益气治疗虚劳血痹引起的肢体麻木。肾虚,主要是指肾中精气不足,一般多见到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抑郁,中医来说,一般是肝郁,又称之为肝气郁结,临床可以用见到心情不佳,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两胁胀感等症状,肾虚,可以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多见到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头晕耳鸣,疲乏无力等症状。 肝郁肾虚则是这两者症状同时见到,治疗需要疏肝补肾,如果肝郁伴有肾阴虚可以服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如果肝气郁结伴有肾阳虚,可以服用逍遥散合金匮肾气丸。
人参健脾丸不能治疗双腿酸胀痛。 人参健脾丸是一个中成药,具体组成有黄芪、党参、白术、木香、当归、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气滞、脾胃不和、心神失养导致的疲乏无力,胃口不好、恶心、胃胀、心悸心慌、失眠等症状。 两腿酸胀疼痛,一般是下焦湿热导致的,一般还有口干、下肢发热等,可以服用四妙丸治疗。
腰酸出虚汗,可能是肾阴虚引起的,也可能是肾阳虚导致的。不同症型,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 肾阴虚引起的腰酸出虚汗,一般夜间明显,性生活后加重,伴有潮热、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治疗需要补肾、滋阴、敛汗,可以服用麦味地黄丸或者当归六黄汤;如果腰酸出虚汗症状在劳累后加重,伴有疲乏无力、四肢冰凉等,考虑肾阳虚所致,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和玉屏风颗粒。
脚后跟疼痛不一定是肾不好引起的,足后跟疼痛,中医认为可以是血瘀引起的,也可以是肾虚导致的,血瘀引起的足后跟疼痛,一般是足后跟刚触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以逐渐缓解,舌淡红伴有瘀斑等。 治疗需要活血化瘀止痛,肾虚引起的足后跟疼痛,一般是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伴有腰部酸痛,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治疗需要补肾益精,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安肾固胎丸,是一种中成药,具体组成包括有菟丝子,制何首乌,地黄,肉苁蓉,续断,桑寄生、白术、白芍等,具有滋阴补肾,安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阴虚导致的腰部酸楚,疼痛,小腹不适,手足心热,口干,咽干,心烦,胎动不安,下阴出血等症状。对先兆流产属于肾阴虚者是有帮助的,有安胎的作用。如果怀孕期间没有不舒服,不建议服用。
肾虚,是肾中精气亏虚导致病症的总称,一般可以见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疲乏无力等症状,肾虚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肾阴虚,肾阳虚等。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具体组成包括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等。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虚或者肾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等。
手淫导致肾阳虚,还是阴虚,需要看具体有什么症状。 手淫是性生活的一种,一般不反对。偶尔,适当的手淫,也是正常的性需求。如果手淫后没有任何不适,考虑手淫对身体没有造成伤害。如果手淫后出现明显的腰膝酸软,乏力,畏寒怕冷,四肢冰凉,冷汗等,考虑手淫伤及肾阳,导致肾阳虚。如果手淫后出现潮热,口干,五心烦热,盗汗等,考虑肾阴虚。
补肾阳,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病症,临床常见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阳痿,疲乏无力,四肢冰凉,舌淡苔薄,脉沉等症状。补肾阳的药物主要有附子、肉桂、巴戟天、锁阳、肉苁蓉、鹿茸等。 一般单纯补肾阳的药物不适合长期服用,容易伤阴,也容易导致阳亢。故补肾阳的同时,需要配伍滋阴的药物,避免伤阴,也有阴阳互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