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特别在脊柱微创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护腰带能不能预防脊柱退变,个人觉得帮助不大。资料显示的确是这样,但可能有很多病人自己的感受与所得到的数据不一样。 有很多病人觉得腰痛,出现脊柱退行性疾病,但带了护腰后,这段时间走路好转,腰痛改善。这是因为护腰提供了稳定性的支撑,辅助改善症状。但为什么说帮助不大,因为长久戴护腰带,肌肉可能就会发生萎缩,偷懒,从长远来看并不有利于远期疾病的发生发展。 更多建议是,如果疼痛能耐受,或者戴了护腰一段时间能够改善,通过锻炼肌肉的强度来改善疾病,这样会更加合适。
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做瑜伽能不能改善脊柱感觉,对脊柱退变的发生发展有没有影响?没有临床证据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我自己了解到和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做瑜伽对脊柱来说是有帮助的。 通过瑜伽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脊柱的柔韧性,对于脊柱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也接诊到在做瑜伽时导致脊柱发生扭伤、损伤的病例,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在选择运动的时候,应该量力而行,不要为了挑战高难度的动作而去做这个动作,这样不能带来保障作用,反而还可能带来额外的损伤。
其实,腰痛贴膏药有没有用,能给出答案的是广大患者自己的感受。 从很多我的病人来看,对于慢性腰背部疼痛,由于肌肉劳损引起的这一类病情,贴膏药的确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很多人贴完一个疗程以后,腰痛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和改善。 对于肌肉劳损的这一类病人来说,选择膏药治疗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打喷嚏后腰痛加重,可能是因为椎间盘突出。 打喷嚏时,腹压迅速增加,通过力学传导,可能导致腰段椎间盘的应力增加,刺激神经,引起腰部的疼痛。如果打喷嚏后腰痛加重,应考虑是否是椎间盘突出,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或明确。
有很多人问腰疼时,应选择冷敷还是热敷。这可能与损伤发生的时限有关。 如果是急性外部作用力导致局部瘀斑淤血,早期通常推荐冷敷。而如果是慢性腰痛,更建议热敷,因为热敷能更好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疼痛恢复。
补钙对于预防脊柱退变是否有帮助,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能给出很好的答案。 但是我们知道,很多老年人在有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同时,合并有骨质疏松情况。如果有骨质疏松存在的时候,对于这一类病人,建议进行定期的钙剂摄入,即补钙。 因为如果不进行钙剂的常规定量摄入,出现一些骨性结构的异常后,进一步导致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个时候带来的负面效应就会更大。所以不同的病人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青少年在弯腰时,如果发现肩背或腰背部左右不等高、不对称,很有可能是患有脊柱侧弯。 有一个专门用来检查腰背部、肩背部是否等高的实验。需要患儿尽量向前弯腰伸直,膝盖向前,双手触摸足部。弯腰后,从后方水平线观察双侧肩背部是否等高。 如果一侧明显隆起,另一侧明显下陷,这时需要触摸脊柱的序列,看是否为脊柱侧弯。必要时,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脊柱情况。
退变性脊柱疾病的患者能练深蹲,因为练深蹲有利于加强核心肌力,也有延缓退变性脊柱疾病发展的作用。 但是建议要有专门的教练、医生或康复医生给予指导再去进行锻炼。因为选择什么样的重量、什么样的频次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个体化进行衡量。 选择重量过大、频次过多可能导致退变性脊柱疾病加重、加速发展,但没有起到预防作用。因此需要个体化进行评估和制定方案。
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网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建议。我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久坐以后可以起来走动一下,这里的久坐是指超过半个小时,可以活动一下腰部,放松一下腰背部的肌肉。 如果真的有反反复复腰痛,可以局部热敷,有助于改善局部的血运,进一步放松肌肉。 另外一点,如果有条件有时间,下班以后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这样综合起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可以进一步降低。
退变性脊柱疾病的患者选择按摩是一种改善疼痛的方式,我们觉得是可以的,没有问题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退变性脊柱病人都可以接受推拿和按摩,因为滑脱的病人不恰当的操作和治疗会引发更严重的情况。 另外也推荐,如果退变性脊柱疾病的患者要选择按摩或手法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因为在临床上也见过在非正规机构进行治疗以后出现脊柱严重并发症的情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按摩是可以的。
骨质疏松的患者如何保护脊柱? 首先,重要的是针对骨质疏松原发病进行治疗,这意味着需要找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骨质疏松治疗计划。 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骨头质量,以了解治疗后是否有改善。如果骨头质量得到改善,骨质疏松诱发的相关脊柱疾病发病率将大大降低。预防骨质疏松引发并发症的关键节点在于治疗骨质疏松。
长期低头玩手机这个话题其实由来已久,大家都非常关注它与脊柱疾病的相关性。现在有一些临床数据,可以作为参考,证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颈椎疾病的发病中,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长期低头玩手机时,需要低头才能完成看手机的动作,而实际上人体的颈椎正常情况下并不是向前弯曲,而是后伸。颈椎有正常的生理性曲度,这是前弓而不是后弓。当低头时,前弓会消失,出现后弓,反复低头会导致颈后方的肌肉紧张度增加,肌肉容易出现酸痛,颈椎出现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对于体位变化,比如说躺下来以后,腰痛就能改善,这种情况不一定是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特有体征,但往往提示肌肉有一定的酸痛。 另外,更多见于脊柱稳定性不太好的病人。什么叫脊柱稳定性不太好?就是可能有时候去听医生讲,腰椎有失稳或腰椎有滑脱,这种滑脱和失稳的意思,就是脊柱的不稳定。 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有可能会在坐久、久站、步行的时候出现腰痛,躺下的时候,由于脊柱能够恢复还纳到正常的序列当中,疼痛会缓解,因此这种疼痛是体位变化疼痛。
如何选择适合的办公椅? 第一,不要选择过于软的坐垫; 另外,最好在腰椎后方有支撑效果的椅子。人的腰椎在正常情况下是生理性前凸,即前面是前面,后面是后面的形状。如果后方有衬垫垫住,下方又比较硬,更容易支起腰背部,不容易出现腰背肌的老化和退化。 选择座椅时,前提是以自己舒适,同时能够支撑起腰背部,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补钙能够预防骨质疏松,但补钙并不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钙是用来合成骨强度的最重要的元素。然而,为什么补钙不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呢?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钙吸收到骨头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举个例子,喝了很多牛奶,其中有很多钙,但如果在胃肠道里不吸收,就会直接通过尿液排出去,喝多少就丢多少。只有把喝进去的钙利用起来才行。 那么,怎么样才能利用起来呢?除了补钙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维生素D。需要补充钙的患者通常会补充两种药:一个是钙剂,另一个是维生素D。两者结合使用,才能在补充元素的同时,促进元素的吸收。
对于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病人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手术,而且绝大多数是不需要手术的。 因为我们知道,退变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就是老化。在人正常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本来就是从幼儿到青少年,再到青年然后到成年,然后到老年,就是自然退变的过程。所以说大多数退变性的改变不需要特别担心,这可能只是机体老化的信号和表现。 只有在老化超过了正常的范畴,而引发了其他不适,比如说神经的压迫,功能的异常,影响到日常生活,而且通过保守治疗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改善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才需要对这一类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考量。
外伤和退变性脊柱疾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性,但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外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对于急性损伤,如果对骨性结构或韧带结构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这种轻微的外伤通常通过休养就能完全痊愈。然而,对于严重的外伤,如果合并有骨性结构或神经结构损伤,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和治疗。 其次,慢性劳损更容易导致结构退变,从而更容易发生退变性脊柱疾病。对于慢性损伤,如慢性腰痛或慢性下肢疼痛,建议及早就医,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到退变性脊柱疾病阶段。
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或者说长期要坐办公室的人,的确出现脊柱疾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经常看到周围有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来门诊就诊,主要原因就是腰背部的酸痛感。因为长期久坐后,肌肉长期维持在一种高负荷的紧张状态,更容易出现肌肉损伤和肌肉劳累。而且凳子的选择也很重要。有时候办公桌要久坐,为了疼痛能够更好地改善,可能会喜欢靠着或者瘫坐着,这种不良的坐姿也有可能会导致脊柱生理性正常结构出现异常。 当出现异常时,肌肉要保护它,维持在正常结构,就会更容易出现酸痛。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导致脊柱疾病的发生。
哪些姿势比较伤脊柱,其实很难进行定义和回答问题,为什么?因为其实说句不好听,有非常多的姿势,都会伤到脊柱。 对于颈椎来说,经常低头看手机,或者睡觉姿势不良,枕头选择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颈椎的损伤。腰椎长期的,高负荷的弯腰下蹲,可能也对腰椎有很大的冲击。 大家要知道,怎样能够保证和维持颈椎腰椎正常生理性曲度的运动和活动,这些才是对脊柱有比较好的认识。大家要去了解,当然比较多,可以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查阅资料。
间接性跛行实际上不一定是由腰椎管狭窄引起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间歇性跛行,简单来说,就是行走困难,走不了多远就需要休息。年轻时可能走一两公里都不需要休息,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走500米、300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就需要休息。间歇性跛行更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但并非全部都是由腰椎管狭窄引起的。 在现有的医学认知中,除了腰椎管狭窄,血管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这类疾病被称为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对于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需要进行专科鉴别以确定跛行的原因,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