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代谢性疾病健康管理,高尿酸血症、肾脏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围产期营养咨询...

微波炉加热食物并不会比其他的加热方式更加破坏营养。 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通过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动,产生热量。加热的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尤其是维生素C等怕热的营养素。相比之下,长时间蒸煮、油炸等加热方式可能导致更多的营养损失。如果微波炉加热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水分会过度蒸发,也可能会使部分营养素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使用微波炉的时候,记得要控制好时间与温度,别把食物给烤干了。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容器来保证食物的健康。

补钙的最佳食物来源主要就是乳制品,牛奶是补钙的一个首选。 每100ml的牛奶约含有100mg的钙,是不是很容易记?而且这些都是会被人体吸收的钙。每天喝300ml左右的牛奶,一般就可以满足我们人体的需求了。当然了,豆制品也是优质的补钙来源,像豆腐、豆浆、豆干等等,不仅钙的含量丰富,而且还含有植物蛋白,适合不喜欢喝牛奶的人。此外,一些绿叶蔬菜,像菠菜、芥菜、油菜等等,钙的含量也不低,但吃的时候最好要先焯水,减少草酸对钙吸收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帮助我们钙的吸收,同时不要过量去补钙,以免增加我们身体的负担。

隔夜菜的营养损失因菜而异。 绿叶蔬菜隔夜后,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可能会损失30%以上,并可能产生少量亚硝酸盐,通常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大量食用仍不健康。根茎类和瓜类蔬菜的营养损失相对较少,但口感会变差。肉类食物隔夜后,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成分损失不会很多,但反复加热可能影响口感和消化吸收。 因此,尽量少吃隔夜菜,冷藏饭菜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这样更健康。

体重正常但肚子大,主要与体脂肪的分布不均匀有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心性肥胖。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常见原因,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或者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都容易让脂肪在腹部堆积。 其次,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腹部肌肉松弛,脂肪更容易囤积。即便体重正常,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会让肚子逐渐变大。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新陈代谢会减缓,激素水平会变化,尤其是女性绝经后,腹部脂肪更容易堆积。 还有,压力过大和睡眠不足都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促使脂肪向腹部聚集。这种肚子大的情况会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 建议通过增加腹部核心训练、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改善。如果伴随着其他不适,就要及时检查。

孕妇的体重增长的正常范围根据孕前的体重状况会有所不同。 如果孕妇在孕前的BMI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也就是18.5~23.9,整个孕期的体重增加建议在11.5~16kg,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是偏瘦的,BMI低于18.5,孕期可以适当增加多一些,建议增加12.5~18kg,以满足胎儿和自身的营养需求。而孕前的BMI在24~27.9的孕妇,孕期的体重增长就应该控制在7~11.5kg。 孕前的BMI是≥28的孕妇,增长的范围就要更加严格,建议控制在5~9kg。孕期的体重增加并非是匀速的,孕早期的增长会比较慢,通常在0.5~2kg左右。在孕中晚期的话,每周增加0.3~0.5kg比较适宜。 体重的增加过多也可能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增长不足则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建议定期产检、监测体重,确保体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增长。

膳食纤维是我们肠道的一个清洁工。 成年人每天需要25到30克的膳食纤维,这样就可以达到正好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多吃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来轻松达标。例如,每100克的燕麦中含有5.3克的膳食纤维,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2.6克。平时多吃这些食物,可以有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在摄入膳食纤维时,记得要循序渐进,多喝水,避免胃肠不适。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需要适当注意。

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不能够单凭感觉,或者是肉眼去观察,得结合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指标来综合评估。 最常用的方式是计算身体的质量指数,也就是BMI,其计算方法是体重(kg)÷身高(m)²。一般来说,成年人的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24~27.9属于超重,28以上则被定义为肥胖。不过BMI有局限性,它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比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BMI可能偏高,但实际上脂肪并不多。 除了BMI,腰围和腰臀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腰围能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属于中心性肥胖,这类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很大,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腰臀比则是腰围÷臀围,男性>0.9,女性>0.85,也提示存在肥胖风险。 如果BMI超标,或腰围、腰臀比异常,并伴有容易疲劳、呼吸急促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明确肥胖的种类和程度,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

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一些加工食物中,例如油炸食物如炸鸡、薯条、油条等。在这些食物的高温反复油炸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此外,一些烘焙食物,如蛋糕、饼干、酥点等,在制作时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植脂末、起酥油等。另外,部分人造黄油、植物奶油以及一些速溶饮品,如速溶咖啡、奶茶等,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平时购买这些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的食物,以减少摄入。同时,可以选择天然食物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对身体会有不少影响。 我们的身体会囤积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这些多余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不仅容易发胖,还可能影响血糖,加重胰岛的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过多摄入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虽然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但营养单一,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导致饮食结构不均衡。 平时应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选择全谷物、杂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做到粗细搭配,保持饮食均衡。

维生素D不够用了,身体其实是会闹脾气的。 最明显的就是骨头和肌肉会闹别扭,比如走路时腿脚没有力量,甚至会有酸胀感。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到骨骼发育,出现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等佝偻病症状。成年人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还可能伴随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晒太阳让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可以适量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等。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

体检前喝酒对很多检查结果都有影响,这个点值得注意。 首先,肝功能检查中,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喝酒后,肝脏需要加班加点地分解酒精,这会导致肝细胞受损,使转氨酶升高,影响对肝功能的判断。 其次,血脂检查中,喝酒后脂肪代谢受影响,可能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导致血脂检查出现异常,不能真实反映平时的血脂情况。 还有,血糖检查中,喝酒后血糖会出现波动,可能升高或降低,影响对血糖水平准确性的评估。 因此,检查前3至5天最好避免喝酒。如果不小心喝了酒,最好推迟体检时间,等到酒精完全代谢后再去做检查。

16+8轻断食是指每天在8小时之内完成所有的进食,其余16个小时保持空腹。 这种饮食模式适合平时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或想通过简单方式控制热量摄入的健康成年人。对于体重超标、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在我们医生的指导下尝试16+8轻断食,有可能改善体重和代谢指标。 不过,它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比如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患有胃溃疡、低血糖、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盲目尝试可能影响健康。即使是合适的人群,也要注意在这8小时进食窗口内保证营养均衡,不能只吃垃圾食品。 如果在尝试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最好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甘油三酯高想要降下来,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饮食调整是关键,要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如糖果、蛋糕、油炸食物和肥肉,这些食物容易转化为甘油三酯。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和水果,对降低甘油三酯有帮助。 运动也不能少,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跳绳、打羽毛球,每周至少要运动4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这样既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还能够降低甘油三酯。 如果甘油三酯上升比较明显,通过饮食运动的调整效果不是很好,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对于降低甘油三酯也是有好处的。 最后,还要定期去复查,看一看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

增肌训练后补充蛋白质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肌肉纤维,促进肌肉生长。 研究表明,在训练后30分钟到1小时内补充蛋白质效果较好,无需立刻补充。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蛋白粉,并搭配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香蕉等,这些能提高胰岛素水平,帮助蛋白质更好地被身体利用。增肌的关键在于全天蛋白质总摄入量要足够,一般来说,增肌人群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2~2.0克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需要适量,过量可能增加胃肠负担,不利于健康。应根据体重和训练强度调整蛋白质摄入。

体检发现贫血,很可能是因为缺铁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比较常见的。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这种情况下血常规就会显示红细胞的体积变小,血红蛋白的含量低,而且血清铁蛋白等指标也会降低。平时也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脸色苍白等症状,女性和儿童比较容易出现。 营养不良性贫血则是因为身体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影响到了红细胞的成熟。这种贫血的红细胞体积通常会比较大,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就会降低,而且还会伴随着手脚的麻木、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多见于长期饮食不均衡、肠道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 要区分到底是哪一种贫血,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性的检查。确定了原因,才能够进行一个针对性的治疗。

长期不吃主食,身体就会挨饿,因为主食是我们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如果不吃主食,身体就会缺乏能量,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大脑也会受到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都会下降。这是因为大脑主要靠葡萄糖供能,主食摄入不足会使大脑供能不足,影响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另外,长期不吃主食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患酮症的风险,对肾脏造成负担。 平时应合理摄入主食,选择全谷物、杂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做到粗细搭配,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压力大的时候,会更容易的暴饮暴食,这是因为压力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激素分泌,让人对于高热量的食物产生更加强的渴望,以此缓解情绪。 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尝试去找压力的源头,比如在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从根本上减少压力。 如果暂时没有办法去解决,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比如进行适当适量的运动,像跑步、瑜伽,促进我们内啡肽的分泌,也能够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另外,感到压力大的时候,想吃东西可以先暂停一下,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喝1杯水,来转移一下注意力,避免立刻陷入暴饮暴食的状态。 同时,要尽量让饮食规律,不要过度的去节食,否则也会在压力的情况下饮食更容易失控。而且还要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水果等,即使忍不住想吃,也能够减少身体的负担。 当然了,如果频繁的这种情况出现了,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建议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一个适当的纠正。

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平衡,让人更容易感到饥饿,尤其是对高糖、高脂肪食物产生强烈渴望,导致热量摄入增加。 同时,睡眠不足还会让新陈代谢变慢,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让人精神状态变差,体力下降,减少日常活动量和运动量,进一步加剧热量过剩问题。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因此,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对于维持正常体重和身体健康很重要。

空腹血糖6.1~6.9mmol/L不算糖尿病,但已属于糖尿病的前期。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个小时的血糖≥11.1mmol/L。这个数值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已经是一个警示信号,说明身体的糖代谢已经出现异常。 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此时应从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比如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还要定期监测血糖,每3~6个月复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及时了解血糖变化。 只要积极干预,很多人都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发展为糖尿病。所以不要掉以轻心。

空腹抽血时,禁食的时间有明确要求。 一般来说,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这是因为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血液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例如血糖和血脂等指标会升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反映身体的真实情况。例如,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升高,此时测血糖无法了解空腹的真实血糖水平。血脂也会因食物中的脂肪被吸收而升高,影响对血脂的判断。 不过,禁食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一般不宜超过12小时。如果禁食时间过长,身体会处于饥饿状态,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同样会影响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