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后放了支架,一般来讲,在术后5年左右,就会出现支架堵塞的情况。 出现这个情况时,还是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来看是否能够再做支架治疗,或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 当然,对于不能再次做支架治疗置入的患者,或者是不适合做冠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做外科搭桥手术是肯定没问题的。
非体外搭桥特别适合高龄患者。 这是因为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不需要使用体外循环,而体外循环可能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因此,非体外循环特别适合心肺功能较差的高龄重症患者。 当然,是否适合进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主要从高危因素考虑。 一个病人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和家族史这5个方面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冠心病。也就是说,这5大危险因素是关键。 如果再加上心胸部闷痛,建议尽快到医院做相应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冠心病。
二尖瓣返流通常不是突然出现的。 往往是由于二尖瓣出现问题,例如瓣膜增厚、活动受限,或者是腱索乳头肌的延长,这些因素逐渐导致二尖瓣返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的运动或缺血心肌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乳头肌断裂,从而引发二尖瓣突然的重度返流。
先心病手术后,出现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室间隔缺损中易发生。 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往往就是传导束游走的位置,因此在做先心病的室缺封堵或手术时,有可能造成右束传导阻滞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不需要做处理,只需随访跟踪。但如果再出现左束支阻滞或窦房功能不全,就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做起搏器治疗。
卵圆孔封堵术后,早期由于封堵伞是金属质地,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因此一般需要在3-6个月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 但6个月后,内膜会覆盖植入器件表面,实现内膜化,此时就不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了。
有的心脏病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因为有的心脏病具有独特的体征和症状。 例如,二尖瓣狭窄和风心病患者会出现二尖瓣面容,即腮部出现特发性的红色斑。紫绀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嘴唇发绀。 此外,一些患者会出现杵状指,即指端青紫、增厚的情况。 这些体征和症状让我们一眼就能识别出患者患有心脏病。
有些人的三支血管确实会狭窄或堵塞,这里所说的三支血管通常指的是冠状动脉的三支血管。 当这些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时,往往预示着患者可能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发生增生和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 这些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病史,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心脏瓣膜手术后,如果出现心律紊乱,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心动过速、房颤和早搏。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判断紊乱的具体类型,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卵圆孔未闭,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通道。 胎儿时期,这个通道主要负责让母体的血液进入左心,以供胎儿全身所需。通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这个通道会逐渐闭合。 然而,大约有30%的情况,通道不会完全闭合,形成潜在性的通道。这种未闭合的卵圆孔,就像两个帘子一样搭着,一般情况下是闭合的。只有在特定情况下,通道才会开放,导致右心的血液通过通道进入左心。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尽管如此,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卵圆孔未闭而出现偏头痛。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静脉系统的微小血栓或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然后通过左心房到左心室,最终发送到全身。 我们推测,一些微小的栓塞可能是由卵圆孔未闭引起的,这可能导致头部疼痛。然而,它们的相关性并不强。
室缺术后还会有三尖瓣返流的原因如下: 1、室缺和三尖瓣的位置是相邻的。在进行室缺手术时,有时可能会损伤到三尖瓣; 2、有些患者本身就存在室缺和三尖瓣返流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室缺手术后出现轻度三尖瓣返流是比较常见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先心病孩子如果能够接受封堵手术,通常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对于大多数先心病来说,如果可以通过封堵手术进行治疗,那么这些先心病通常不会特别复杂。 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如果这些患者在学龄前早期接受手术,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那么手术后他们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区别,能够进行正常的运动。
二尖瓣狭窄不会引起右心室肥大,而是会导致左房压增高,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增高,随后压力传递到右心,引起右心功能不全。 通常表现为右心室的增大而非肥厚,最终可能导致双下肢水肿的情况。
现在都在提倡主动脉瓣修复手术,应该说不只是主动脉瓣,包括二尖瓣、三尖瓣,都提倡瓣膜修复手术。 而现在才提倡主动脉修复手术,是因为主动脉修复的难度比较大,技术以前没有突破。 这几年,主动脉修复的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所以现在我们跟更多的患者能做主动脉修复就做,因为它修复的效果肯定是比换瓣好。
心功能不全是不是属于冠心病并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功能不全可能是由冠心病引起的,但更多是由瓣膜病引起的。冠心病不一定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通常引起的是心前区疼痛和心绞痛症状。 然而,如果冠心病严重到导致多支血管闭塞,形成缺血性心肌病,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心衰症状。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划等号。
二尖瓣手术有两种方式:二尖瓣成形术修复和二尖瓣换瓣。 1、二尖瓣成形术修复:保留原有瓣膜,对瓣叶、瓣环或瓣下结构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恢复正常状态,消除返流。 2、二尖瓣换瓣:去除原有瓣膜,替换为人工生物瓣或机械瓣。
冠心病双抗治疗的时间因情况而异。 1、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双抗治疗。双抗治疗通常适用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后的早期。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双抗治疗一般持续一年。 2、而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双抗治疗通常持续一年半。 3、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双抗治疗。在其他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通常只需要单抗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室缺手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这是因为传导组织位于室缺组织的边缘,手术缝合或修补过程中可能损伤右束支,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随访。但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或窦房功能不全,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二尖瓣狭窄会导致左房压增高,这意味着左房血液无法顺利流入左心室。 左房血压增高会引起肺淤血,进而导致肺静脉压力增高。在早期,由于肺静脉压力增高尚未造成肺静脉血管壁的纤维化,血管壁相对薄弱,压力的增加可能导致肺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肺咯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