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饮食建议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鸡蛋黄或动物油脂。 在胆囊炎期间,会增加机体的消化负担,一般建议吃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素食物,特别是高纤维素食物可以帮助胆汁、胆酸、胆盐的排出,避免胆盐的吸收;另外保持好的营养状态。
不能只根据胆结石的大小考虑做手术,具体如下: 1、单发结石2cm以上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做手术。 2、2cm以上结石容易诱发胆囊癌。 3、充满型结石。 4、不管结石大小引起胆绞痛,也需做手术。 5、长期慢性刺激导致胆囊壁增厚超过4mm,合并息肉、腺肌症易出现癌变。 6、合并糖尿病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
胆囊管堵塞一般建议做手术治疗,胆囊管堵塞的病因主要有: 1、结石:3~5mm的结石,可能进入到胆囊管直接卡在胆囊管,胆囊无法正常排出胆汁,建议做手术治疗。 2、如胆囊结石卡在胆囊颈部,可能导致胆囊缺血、坏死,建议手术治疗。 3、胆囊息肉堵在胆囊管、胆囊癌、胆管癌引起的胆囊管堵塞,更要建议做手术治疗。
部分治疗胆结石的药物是可以帮助把胆结石变小甚至消失,主要是指胆固醇性的结石。 有研究表明,口服熊去氧胆酸,一般建议服用超过半年以上,可能会让胆结石变小甚至消失,停药后容易出现复发。 一般胆结石主要还是通过饮食调整,避免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调整作息,同时通过门诊观察、随访决定。
单纯的胆囊切除不会影响寿命。如胆囊结石、胆囊炎或胆囊息肉、胆囊萎缩、胆囊腺肌症等。若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慢性胆囊炎刺激发生胆囊癌,可能对寿命会有影响。 如果是早期的胆囊癌,可能不会对寿命有影响。 若胆囊癌是中晚期,突破浆膜侵犯周围器官,出现淋巴结转移,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的生存期多数是1-2年。
乙肝复查主要有: 1、乙肝五项检查:判断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 2、肝功能:乙肝病毒的复制量即DNA载量。 3、彩超:可以看到是否合并有胆道结石或肝囊肿等疾病。 4、肝纤维化的测试:便于更准确的了解乙肝是否对肝脏造成损害。 5、肝脏CT:有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肿瘤。还有甲胎蛋白检测便于发现早期的肝癌。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血液、体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一般血液含乙肝病毒量较高,微量污染的血液进入人体可造成感染。 2、母婴传播:主要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 3、性传播:如性伴侣、夫妻之间等出现。 4、医源性传播:可能是医疗卫生条件差、消毒器械不严格、长期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
乙肝病毒定量的正常值根据各医院检测机构的不同设有所区别。 1、常规的综合型医院,参考值常见的是500IU/ml。 2、传染病的专科医院的常见的检测参考值是100IU/ml。 3、顶尖的传染病医院,可能采用高精度的检测设备检测乙肝病毒的量,对于更小值会更灵敏,可能定的正常值是15IU/ml。
胆管结石严不严重主要跟结石的大小及临床症状有关。 如果胆囊结石只有2-3mm,一般通过胆管下端括约肌开口,同时吃消炎利胆药可能排出,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若胆管结石超过3mm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胆绞痛、剧烈腹痛、黄疸、发热、胰腺炎等,建议手术治疗。包括内镜治疗、腹腔镜微创胆管切开取石治疗等方式。
如果出现胆囊破裂后果较严重,还要看原因。 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坏疽:若过程发生较慢,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腹痛、发热、畏寒等炎症反应。 2、若是外力、外伤等导致:过程发生快,胆汁可能会流到腹腔,造成弥漫性胆汁腹膜炎,会出现整个腹腔的腹痛。 3、其它因素:如胆囊结石慢性发作,可能会引起胆囊炎症、胆道感染。
胆结石手术后3-6个月内建议以清淡、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为主。同时要补充优质蛋白,包括维生素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1、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要包括糙米、土豆、海藻、南瓜或绿叶菜富含纤维素较多。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胡萝卜、苹果、香蕉、橘子等新鲜的蔬菜、水果。 3、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优质的鱼、虾等。
乙肝145项阳性代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三项。三项阳性一般代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于恢复期或处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表面抗原:有乙肝病毒的感染,不提示有传染性。 E抗体:代表E抗原已经转阴,身体的病毒复制数、传染性在下降。 核心抗体:代表身体针对病毒已经产生免疫应答后的正常表现。
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类型手术大小不一样。 1、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技术难度高也有一定风险,是大手术。 2、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属于中等大型手术(三级),因为暴露视野清楚、操作简便、直接。 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局部视野暴露、腹腔的缝合等原因,属于有难度的手术。
人体切除胆囊后短期的3~6个月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但也有很多病人在术后没有任何症状。 胆囊切除后要保持低脂肪、低热量饮食,不摄入过多油脂,如果进食太油腻可能出现胀痛、隐痛不适、发胀,还有更常见的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的表现,建议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或益生菌、优质蛋白。
胆管结石不建议吃的东西有: 1、油腻食物:如肥肉、鸡蛋黄或油炸食物、脂肪较多的高脂肪食物摄入。 2、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的大量摄入可能加重结石,让结石进一步长大。 3、高蛋白食物:特别是合并有胆囊炎、胆管炎发作时,进食高蛋白的食物时可能会诱发。 胆管结石患者还要注意不能熬夜、减少压力。
胆总管结石不是所有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具体分析: 1、只有0.2mm~0.3mm的小结石可能通过药物排出,如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发作时,使用抗生素、保肝药、退黄药、解痉药物、消炎利胆药,不一定需要手术。 2、结石超过0.3mm的患者,结石一般无法通过自身或吃药排出,建议做手术治疗。
胆囊壁毛糙是否严重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1、不严重情况:多数胆囊壁毛糙是胆囊的影像学表现。多数患者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腹部的隐痛,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有反应。 2、严重情况:若胆囊壁毛糙合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壁增厚明显、炎症继续加重可能出现胆囊化脓或坏疽、穿孔、胆管炎、胰腺炎。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说明可能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包括正常的生理反应、肝胆疾病都可导致。 1、正常生理: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有可能在出生后出现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且比较常见,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左右消失。 2、肝细胞性疾病:如肝炎或药物性的肝损害等情况有可能导致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
肝硬化患者不宜吃的蔬菜主要有: 1、粗糙、较硬的蔬菜:可能对曲张静脉进行摩擦,可能造成壁薄的静脉出现破裂,诱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2、刺激、辛辣的蔬菜:如辣椒、韭菜等,有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 3、腌制的隔夜蔬菜:因为含有亚硝酸盐,可能导致增加肝脏的负担。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自愈,但可能性较小。 乙肝病毒携带指患者虽然感染乙肝病毒,但没有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的各项检查指标正常,但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身体不能将乙肝病毒全部消灭,处于病毒携带的状态,同时病毒跟身体也是和平共处,没有造成肝细胞、肝脏的损害,处于免疫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