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一定出现血压高。若在原有高血压时合并冠心病,血压一般会高。但部分患者血压不高,即没有高血压病史,患冠心病后血压正常或偏低。偏低是指心梗或较严重心衰后,病人收缩力受到影响后引起的。临床有很多冠心病患者血压偏低,无高血压时血压一般不会偏高。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除冠心病药物治疗后,也要控制血压。
冠心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不代表治愈,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依然存在,建议患者要长期药物治疗。部分病人做完支架或吃药后,感觉不痛或无胸闷症状,想停药的思想不对。因可能带来更严重后果,病人出现更严重事件。所以临床上叮嘱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坚持药物治疗,不随便停药,要长期服药。
冠心病房颤较常见,可做以下检查确诊:1、心电图检查,可很快出结果判断冠心病房颤是心室率快慢,还是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等。2、动态的24小时心电图,诊断更明确。看24小时房颤、心律失常是阵发或持续,还有无合并其他情况。恶性心律失常都可通过此检查明确。3、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结构,看有无血栓等情况。
无创伤检查冠心病包括以下几点:1、心电图是常用检查且出结果快,一般提示心肌缺血,另外看有无心律失常。2、平板运动试验是给予活动耐量,看病人心肌供血情况。部分病人近期心电图无心肌缺血,若经运动负荷后出现缺血,则提示有慢性病。3、核素心肌显像能指导判断是否有心肌缺血。4、心脏彩超、冠脉CT。
房颤即心房颤动主要是老年化疾病,即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越高,主要是心肌纤维化或老化的表现引起心律失常。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导致缺血情况。房颤与冠心病有关,老年人患冠心病会合并房颤,而房颤患者也合并冠心病。房颤与冠心病是不同疾病,但两者间有相互作用关系,临床上很常见。
高血压和肾有相互关系。因高血压病会引起肾脏损害,部分病人表现为尿频、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的情况较多见。此外,肾脏疾病可引起继发的高血压,如肾炎、肾病、结石等,需治疗原发病才能控制或治愈高血压。部分继发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要做肾脏B超、CT才能明确,手术干预后血压会下降,可能高血压继发的因素就能解决。
高血压是否要住院,根据血压情况及靶器官损害表现决定。若是较轻的高血压,一般不用住院。如药物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在门诊就可治疗,大部分患者不用住院。若合并顽固的高血压,如高血压三级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包括脑中风等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因除能较好控制血压外,还能更好保护脏器功能,减少其他事件发生。
高血压控制不住的处理,若是血压很高的患者需复诊,在医生指导下陶正用药,包括联合用药或加用药物剂量等。若症状还是较重且合并脏器损伤,特别是合并心绞痛或心衰发作,就要住院。此时要注意,若是有特别高的血压,患脑血管、心血管的风险会增加,需及时就诊,给予病人适当、合理的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还没患冠心病的患者,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进行干预,才能达到预防目的。二级预防:针对已患冠心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另外改善其预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给予的药物不同。
一过性高血压的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因素。生理性因素:一般出现在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焦虑等,这类患者会有一过性血压升高。但诱因缓解后血压会下降,基本会恢复正常。病理性因素:如嗜铬细胞瘤可突发血压的急剧升高,同时患者伴有出汗、心悸、脸红、心跳等情况,经CT确诊、手术治疗后能得到治愈。
高血压在发病中遗传因素占较重要部分。如父母都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发病达26%。若父母都没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只有3%。除遗传因素外,高血压跟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工作环境、压力、熬夜等都是高血压发病因素重要部分。现在年轻人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因素。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脏病。冠心病分为:1、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相当于轻微冠心病;2、心绞痛型的冠心病;3、心肌梗死;4、心力衰竭;5、猝死性的冠心病。轻微冠心病临床家多见,但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或无明显的心绞痛、气喘表现,所以被忽视。但它的危险依然存在,所以要引起重视,包括药物治疗要规范。
冠心病是慢性病。因冠心病是漫长形成过程,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和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以它的病变过程长,可能患者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不可随便停药。若病情严重,冠心病还需冠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但术后也需规律、长期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
冠心病房颤的临床表现,病人会表现胸闷或心悸等。特别是心率、心室率较快,出现血压下降,严重会休克或心绞痛而形成心梗,都是较危险的状态。所以冠心病房颤表现,据心率快慢或对血压影响区别不同。出现冠心病房颤时需紧急处理,包括控制心室率。若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还要改善心肌缺血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一起干预。
女性冠心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防控。如血脂、肥胖体型的危险因素较高、多时,将其控制好,冠心病发病率有所降低,即减缓动脉硬化进展。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把上述危险因素去除或减低,冠心病发病率会下降,对于预防、控制它有帮助。患冠心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治疗方案进行。
按冠心病分类,若出现心肌梗死、心率衰竭或猝死等,病人风险可能更高。但每个病人类型不同,所以风险也不同。若出现以上几种较危险情况,患者病情较重,需住院进行更深入检查。如冠脉造影或看血管严重程度,判断是否要做治疗。老年人若出现以上情况,需住院进一步评估,对减少其并发症有益。
低血压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头晕、胸闷、晕厥,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表现。所以按严重程度,询问清楚患者近来有没有吃药,包括降压或破血管药,一般会引起血压下降。此时需进行药物调整,需把药物剂量下调或再观察,可做动态血压监测或动态心电图等,都有助于患者血压诊断,进行更好药物处理。
冠心病介入手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有:1、病人在术前禁食时间长或不敢吃东西、喝水,容量方面不够引起血压偏低。2、术前有没有吃降压药,高血压患者若药物作用过量或其他原因导致血压偏低,考虑是否将降压药停掉或减量。3、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否有并发症发生,特别是冠脉穿孔或引起其他不良事件,术后要密切检测。
高血压分三级:1、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收缩压160-16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分级还要看是否有脏器等损害,若部分疾病合并高血压,严重的会出现心颤或脑血病变、肾脏病变等。
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方面:1、药物治疗,不能随便停药,因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根本。2、注意生活方式,如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咸、过油,减少肉类摄入,多吃青菜、水果,有利于降压。3、控制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脂等都调整好,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才能使整体达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