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手术后发烧,实际上是介入手术常见的术后反应。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介入术后发烧在临床上通常被医生视为一个积极信号。这是因为介入手术的目的是在供应肝脏的血管内注入药物和栓塞剂。注射药物和栓塞剂后,大多数肿瘤会出现缺血性坏死,甚至药物会直接作用于肿瘤,导致肿瘤死亡。在肿瘤坏死的过程中,炎性因子会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发烧。 因此,发烧可能表明这次治疗是有效的。
肝区疼痛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病。具体分析如下: 1、大多数肝病并不会导致疼痛。那些导致疼痛的肝病往往不是良性的,例如,疼痛可能是癌症晚期侵犯肝包膜,导致内脏神经出现疼痛。肝区疼痛指的是右上腹部的疼痛,除了肝脏问题外,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 2、多年前,还有一种病叫做蛔虫钻胆,即蛔虫进入胆道系统,也会引起剧痛。但这种疼痛是阵发性的、持续的剧烈疼痛。 因此,肝区疼痛并不一定只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癌症与良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癌症会发生转移。肝脏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顺着血液循环在肝内播散。当这种播散发生时,患者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在医学上,我们不害怕肿瘤播散范围大,但特别担心肿瘤播散范围小且数量多,这种“满天星”式的在肝脏上的生长最难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既不能进行手术,也不能进行移植,只能通过局部的介入治疗来实现局部控制,同时通过全身的靶向和免疫治疗来进行全身系统的控制。 在综合治疗的情况下,实际上有很多肝内转移病灶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在排查自免肝时,过程相当困难,需要排除许多其他病因。 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有时甚至需要进行穿刺活检。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与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以及由肝炎导致的急性肝损伤等疾病进行区分。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与肝病有关的面部症状主要体现在眼睛和皮肤的颜色上。 具体来说,如果眼睛特别黄,这可能意味着胆红素水平很高,这可能预示着内科源性或外科梗阻性黄疸的存在。当然,一些溶血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黄疸。 此外,皮肤特别幽暗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激素水平分泌不足以及许多代谢紊乱有关。 因此,如果皮肤和巩膜,尤其是眼睛发黄,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就诊。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不会传染的。 顾名思义,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过度表达,导致免疫力错误地将肝脏视为外来物,从而引发自我伤害的疾病。 这种疾病与自身免疫的误判、身体的基因或先天性原因有很大关系,它实际上是一种遗传病或基因变异病,并非传染病。
这类肝癌不适合进行外科切除或肝移植手术,而需要采取局部介入治疗,结合全身靶向或免疫的系统治疗。 癌症与良性病的最大区别在于癌症会扩散。肝癌扩散的途径主要有:首先,它会在肝内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其次,它可以通过全身血液循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结转移,转移到肺部、骨骼或其他部位。一旦肝癌发生扩散,就属于晚期肝癌。
急性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两种情况: 1、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乙肝,突然发生爆发性的急性肝脏功能损害。 2、患者长期进行有效的乙肝控制,但突然有一天不遵医嘱停药,或者自己觉得停药无所谓,导致突然停药后发生肝衰竭,甚至导致患者去世。 因此,对于急性乙肝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疗外,一定要明确病因,纠正肝功能不全和衰竭。因为急性乙肝或导致的爆发性肝损伤可能会危及生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肝癌在早期是不会有任何主观自我感受的。如果肝癌已经引起了人体的主观感受,比如常见的疼痛、腹胀,或者皮肤、巩膜的黄染,这表明肝癌已经不是早期,甚至往往是晚期了。 然而,我们老百姓经常会把自我的主观感受和疾病的轻重缓急划等号,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给大家科普肝癌的高风险因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做体检,如何来鉴别的主要原因。
喝酒和肝癌有关系。 喝酒不仅与肝癌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癌症有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级致癌物名单中,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被明确提及,尤其是对我们的肝脏。当酒进入体内后,会通过血液循环被吸收。 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负责分解酒精。如果肝脏本身存在疾病,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将是1+1大于2的效果。而且,世界上不存在对肝脏没有损害的酒精饮料,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肝癌晚期坚持治疗是有用的。 因为到了晚期,肝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控制。 1、控制肿瘤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许多晚期癌症如果不加以控制,生存期可能只有三个月到半年。但如果能有效控制,生存期可以延长至2-3年。 2、除了肿瘤控制,基础生命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在饮食营养方面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如果缺乏营养支持,肿瘤可能还没夺走生命,营养消耗就已经致命了。
乙肝病毒DNA定量的正常水平通常是10的3次方以下,这个范围内被认为是阴性状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高精度DNA检测。如果乙肝DNA水平在3次方以下,这表明乙肝病毒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对肝脏的损害非常低。 如果DNA水平大于3次方但在5次方以下,这表明病毒已经变得活跃。而当DNA水平在5次方以上时,病毒的活跃程度非常高,特别是当水平达到8次方以上时,很容易导致爆发性肝衰竭。
要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肝癌,首先需要了解肝癌的高发人群。 肝癌主要发生在乙肝、酒精肝和严重脂肪肝患者中。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进行常规的年度随访体检。要确诊肝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检查: 1、血液检查:大多数肝癌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会升高,例如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 2、影像学检查:通过彩色超声、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脏上的新生占位。 结合以上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肝脏是否存在问题。
肝癌晚期胃疼的情况可能并非直接由肝癌引起。 肝癌多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肝硬化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胃肠疾病,甚至胃底和食管的血管出血。 如果肝癌侵犯到周围脏器,例如左侧肝癌或尾叶肝癌,可能会侵犯胃壁,从而引起肿瘤出血。
肝癌晚期患者出现肝腹水排不出来的情况,需要先明确肝腹水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两个: 1、肝癌患者往往伴随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腹水,甚至顽固性腹水。 2、肝癌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癌性腹水,这种癌性腹水比门脉高压引起的腹水更难以处理。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腹水的处理通常包括补充外源性人血白蛋白,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利尿治疗,甚至进行腹水穿刺。
肝癌靶向药物不一定需要持续服用。具体分析如下: 1、手术前的转化治疗:对于可能需要手术的患者,如果当前手术条件不成熟,会使用靶向药物来控制肿瘤,甚至降低肿瘤分期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手术效果会更好。 2、手术后的维持治疗:对于已经进行过肝癌手术的患者,如果术后发现存在高风险的复发因素,会使用靶向药物进行巩固治疗。这种靶向药物通常建议使用一年左右后停止。 3、对于完全没有治疗机会的患者,可能会持续使用靶向药物,从一线治疗一直使用到二线治疗。
肝癌发生肝内转移更严重。 肝外转移被称为远处转移,而肝内转移是肝脏肿瘤转移的第一站。也就是说,肝脏的肿瘤原发于一个部位,它会通过肝内的血液循环播散到其他地方。 肿瘤还可能通过门静脉、腔静脉等血液循环途径,甚至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结转移,转移到腹腔、肺、骨头、脑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就意味着肿瘤的分期会更晚。
常见的肝病可以分为两类: 1、肝炎类:比如在医学领域常见的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病。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则是通过血液系统传播的慢性肝病。 2、非肝炎类的常见肝病:包括一些高危情况,例如现在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也就是俗称的酒精肝。此外,还有因为饮食过于丰富、过度肥胖导致的代谢性肝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肝。这些肝病在我们当前社会中非常普遍。
实际上,大多数肝癌患者是集所有恶性因素于一体之后,肝脏才会发生癌变。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或者不以为然。 以一个经典的肝癌发病人群为例,这些人可能有乙肝但没有接受治疗,或者自己本身就不知道,同时还饮酒,生活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大。这类人就是临床上最典型的肝癌人群。 因为酒精、乙肝以及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会使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在炎症状态下,肝脏会发生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
肝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手术能够使肝脏上的肿瘤得到彻底切除,即切除后肉眼和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发现肿瘤的存在。 2、切除肿瘤后,最合理的判断标准是:第一个切缘足够,即切除范围足够大;第二个标志物在短期内会急剧下降,说明肿瘤得到了根治。 总之,肝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是:手术切除彻底,切除范围足够,切除后标志物下降明显。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认为肝癌得到了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