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全生命周期的龋病及牙周病的预防及诊治。
牙髓病的临床表现有: 1、可复性牙髓炎患者温度刺激可出现短暂疼痛。 2、急性牙髓炎呈剧烈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加剧。 3、慢性牙髓炎无明显自发痛,多为隐痛或钝痛。 4、逆行性牙髓炎症状同慢性牙髓炎。 5、牙髓坏死者牙冠呈灰黄色,失去光泽。 6、牙髓退行性变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可随体位变换出现疼痛。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做根管治疗: 1、牙髓炎:常由龋齿未及时干治疗引起。 2、根尖周病:多由于牙髓炎未及时治疗后发展而成。 3、外伤:由于咬硬物、外力撞击或车祸等造成。 4、再植牙。 5、部分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医生要求牙齿做根管治疗。 6、其他情况。如氟牙症、四环素牙、牙隐裂等,也需做根管治疗。
窝沟封闭的适应证是有深窝沟的牙齿,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的牙(包括可疑龋),另外,对侧同名牙已经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牙,也需要做窝沟封闭。 而如果已经患龋、龋齿已充填治疗过或者牙齿尚未完全萌出、牙齿表面无深的窝沟点隙、患者不配合等,就不考虑做窝沟封闭。
牙周病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牙龈切除术及牙龈成形术。 2、牙周翻瓣术。 3、切除性骨手术,比如骨切除术。 4、再生性的手术,比如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 5、根分叉病变的手术,如截根术、分根术、牙半切术以及牙冠延长术、膜龈手术。 具体运用哪一种手术方法来治疗牙周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
牙周病治疗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 2、牙周手术治疗:较严重的牙周炎,在基础治疗后还需要手术治疗。 3、修复治疗:修复缺失牙和固定松动牙。 4、牙周支持治疗:包括定期复查、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
牙髓炎不及时治疗可诱发以下并发症: 1、导致根尖周组织破坏,造成根尖周炎症,出现根尖周肉芽肿、囊肿和脓肿。 2、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根管治疗成功率会下降。 3、对于应该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齿,如果不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消除根管内的病源,可造成根尖组织破坏,甚至后期牙齿都不能保留。
急性牙髓炎需要做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第一步会将髓腔打开,去除炎症牙髓组织,释放髓腔压力,从而缓解疼痛。后续根管治疗还需2-3次,经过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等步骤,才算完成治疗。根管治疗后一周内观察,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建议做冠修复。
经常吃糖会导致龋病。 在龋齿的研究中发现,食物中的糖是引起龋齿的重要条件之一,经常吃糖、零食、喝饮料的孩子易患龋,是因为糖在口腔中长时间滞留,给致病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细菌大量繁殖后产酸腐蚀牙齿,使牙齿患龋。
牙周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有专业的口腔医生来评估。 轻度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就能恢复很好,后续只需患者自己维护好口腔卫生,定期复查,保持疗效,防止复发即可。 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炎症,这时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牙髓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儿童牙髓病一般考虑根管治疗或拔除患牙,并酌情安放间隙保持器,以保证恒牙萌出空间。 2、青少年牙髓病会根据牙根发育和牙髓活力状况,采用牙髓切断术、牙髓血运重建术。在治疗牙髓病的同时让牙根继续发育,如果牙根发育完成,可行根管治疗术。 3、成年患者多采用根管治疗。
龋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1、牙齿颜色改变:可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2、牙齿形态改变:牙齿表面出现洞。 3、食物嵌塞。 4、牙痛:浅龋不会有疼痛不适;中龋对酸甜饮食敏感,但刺激去除后,疼痛会立即消失;深龋遇到温度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时,疼痛感比中龋更为剧烈。 5、口腔异味。
牙周病治疗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且使用牙线或牙间刷等。 2、定期复诊,做牙周维护期治疗。 3、加强体育锻炼,作息规律,饮食均衡,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也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为了有效的预防牙周病,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至少使用1次牙线等。 2、定期做口腔洁治,一般建议半年到1年做一次。 3、避免熬夜,增强机体抵抗力,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 4、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如在刷牙或吃东西时,出现牙龈出血或咀嚼乏力等,尽早就诊。
翻瓣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牙周手术方法,其适应证主要包括: 1、深牙周袋或复杂性牙周袋,经基础治疗后炎症无法彻底消除者。 2、不宜做牙周袋切除者。 3、需作骨修整或需进行植骨者。 4、需直视下平整根面,或需截除某一患根者。
龋病的治疗方法有: 1、药物疗法:这种方法适合蛀牙程度比较浅,没有形成龋洞的情况,一般使用氟化物、氨硝酸银等。 2、再矿化治疗:采用人工方法使脱矿的牙齿再次矿化,恢复其硬度,终止或消 除早期龋损。 3、修复填充法:将蛀牙部分的组织清除,然后清洗、消毒,用纳米树脂材料充填牙齿缺损部位,恢复其功能。
窝沟封闭又称点隙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咬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窝沟涂布一层树脂材料,保护牙齿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我国青少年发生龋齿,多数发生在窝沟部位,每个人口腔后边的大牙表面存在很多窝沟,这些窝沟很难清洁,容易藏污纳垢,引发龋齿。
做了窝沟封闭后要注意: 1、术后3天避免进食过硬、过黏食物,如发现被封闭的牙齿有咬合过高或吃东西时疼痛,需及时就诊。 2、术后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当发现窝沟封闭剂已从点隙裂沟内脱落时,要重新封闭。 窝沟封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防龋方法,真正预防龋齿发生,还依赖于个人口腔卫生保健以及定期的口腔检查。
龋病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以下危害: 1、损害正常的牙齿硬组织,让牙齿失去了正常的咀嚼、发音、美观等生理功能染,甚至引起全身症状。 2、乳牙龋病进展快,当发展成根尖周炎后,会影响新生恒压的正常萌出,还可能对儿童的颌面发育造成影响。 3、龋病发展造成牙髓根尖周炎,可影响牙根的继续发育,造成恒牙早失。
易患龋病的高危人群如下: 1、口腔卫生不好的患者。 2、长期高糖饮食者,如喜欢吃甜品或奶茶饮料的人。 3、牙齿错颌畸形,排列不齐的患者。 4、儿童是龋病的高危人群。 5、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容易导致龋齿。 6、有遗传家族史的人。 7、有口干综合征或者全身抵抗力下降的患者。
龋病就是大家常说的蛀牙、虫牙,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病因有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最主要的原因与口腔细菌和饮食有关,口腔内的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产酸,从而破坏牙齿,形成龋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