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尤其是冠心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其实,确诊心肌病的检查并不少见。如果怀疑心肌病的存在,心电图可以提供提示。同时,通过心脏彩超,我们可以看到心腔的扩大、心肌的肥厚、流出道的梗阻或室壁运动的减弱。在心肌病的影像学检查中,心脏磁共振检查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明确显示心肌是否存在纤维化或灌注延迟等问题,这些都能提示心肌病的存在。甚至可以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或确诊。然而,最好的确诊方法是心肌活检,但并非每个病人都需要或能够进行心肌活检。因此,前面的几项检查基本上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病,或者具体是哪种类型的心肌病。
高血压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一种分类是原发性高血压,这种类型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这种类型可以找到明确的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除此之外,高血压还可以分为长期的慢性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另外,还有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危象等分型。
如果明确是心绞痛,也就是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那么在出现心绞痛时,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的。最明确的方法就是休息。休息后,如果心悸供血没有明显减少,那么需血就会减少,相对来说,供血就会增加,这样缺血状况就会得到有效改善,胸痛也会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也会明显减轻。如果休息后心绞痛仍然不能缓解,可以含服硝酸甘油来扩张血管,增加心脏的血供。如果这些措施还不能缓解心绞痛,那么就需要立即拨打120进行急救,因为这时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血管堵塞,甚至是心肌梗死的前兆,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所谓继发性高血压,是指能够找到明确原因的高血压,一旦这些原因被解除,血压将更容易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恢复正常,而无需用药或特殊手段。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包括肾性原因,如肾血管性和肾实质性问题,以及肾上腺性原因,因为肾上腺会分泌导致血压增高的激素。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球状带或网状带会分泌一些特殊的激素。此外,一些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大动脉炎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目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被认为可能引起血压增高,归为继发性高血压,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没有这样分析来确定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分级。我们可以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和时间,对高血压进行临床分期。例如,如果出现了眼底视网膜动脉的病变,这表明高血压已经进展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时期。如果患者出现了肾脏或心脏损害,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那么可以说高血压已经处于较为晚期的阶段。然而,医学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期说法。实际上,高血压的分期是根据靶器官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这些病变是否可逆或可缓解来进行临床判断的。
心肌病一旦确诊,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如果心肌出现肥厚,特别是在心室出口或流出道出口处,心肌收缩时可能会堵住心脏出口,这种情况称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本身非常严重,不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可能导致猝死。有些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如果没有流出道梗阻,症状可能较轻,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后良好。因为长期的心肌肥厚可能导致相对的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心肌病一旦确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
通俗来说,血管狭窄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但广义上还包括主动脉缩窄等。临床上非常重视冠状动脉狭窄的解除,因为心脏的动脉血含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用于供应心脏所需的能量。如果冠状动脉出现狭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除,而解除狭窄的方法有很多。
高血压的并发症实际上有很多,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和长期两种。如果血压急剧增高,可能会引发急性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大血管内膜中层撕裂,导致严重危急情况)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常见的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例如脑血管病变可能引起脑卒中或脑出血;心脏冠脉并发症可能导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或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肾脏疾患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尿毒症。另一方面,长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等也可能引起外周血管病变,包括下肢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和下肢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预防高血压应从基本的生活方式做起。虽然原发性高血压的具体原因不甚清楚,但有几个明确的机制,包括遗传性的排钠障碍、交感神经兴奋和胰岛素抵抗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这些因素:首先,要减少盐的摄入;其次,为了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控制体重;此外,为了缓解交感神经兴奋,应保持长期的低氧运动;同时,保持生活节奏不要过于紧张和激进,维持正常规律的作息;最后,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情况下,高血压往往很难出现,即使出现,其程度也不会很高,同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及早出现。
理论上来说,心血管疾病会影响性功能。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大多数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全身的血管,包括性器官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的血供。血供受影响后,功能会出现异常。例如,在男性中,这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如果供应阴茎的血管出现狭窄,现在也有类似的局部扩张血管治疗来改善性功能。另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性功能障碍,但目前很多药物可能只是因为服用了药物导致心理作用,从而引起非器质性的性功能障碍。
所谓的心脏疼,应该指的是胸口,即心脏所在部位的疼痛。然而,这个地方的疼痛并不一定就是心脏本身的疼痛,因为心脏内部特别是心肌,痛觉神经是很少的。但它可以引起牵涉性的疼痛。因此,当心脏部位出现疼痛时,首先需要检查心脏,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脏其他方面的疾病的苗头。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脏器引起的心脏部位疼痛,包括肋间肌肉的疼痛、胸膜的疼痛,以及血管性的疼痛,如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还有肺部疾患引起的疼痛。
高血压的症状相当多样。通常情况下,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的靶器官病变,许多症状是由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高,导致血管牵张引起的。这些症状包括头部发胀、头晕、心跳有力(即心慌、心悸)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此外,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心、脑、肾和外周血管的靶器官病变,导致如大脑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头晕、头痛或记忆力下降,以及心脏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和心功能不全等。因此,高血压的症状实际上是相当多的。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起始于窦房结,然后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来激动整个心室。搏动的顺序是:窦房结、房室结、心室。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心房中出现了一个搏动,由于心房内的异常心肌或折返现象,导致搏动起搏后,窦房结的搏动冲动无法传导下来,这时就会出现房性的提早搏动,称为房性早搏。
一般情况下,室性早搏相对严重一些,因为它是心室提前收缩,导致整个心脏的收缩顺序发生改变。偶尔一两次室性早搏关系不大,但如果频繁发生,就可能影响生命。相比之下,房性早搏是因为心房先搏动,然后心室再搏动,这会使心脏收缩的节律发生轻微的改变,而不是非常明显的改变。因此,从理论上讲,房性早搏可能引起的困扰或危险程度会低一些。然而,要判断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哪个更危险,还是需要从疾病本身,尤其是合并的心脏原发病和器质性疾病来判断。在少数情况下,即使出现了房性早搏,也可能非常危险。
心绞痛是否有生命危险目前尚不确定。实际上,心绞痛是存在生命危险的。心绞痛多数情况下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这种缺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形成,进而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从而产生心绞痛症状。这些斑块可能是稳定的,如果是稳定斑块,仅导致心肌缺血而未出现血流中断,那么出现生命危险的几率相对较小。然而,这种缺血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另一方面,如果斑块不稳定,它可能会突然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引起血流急剧中断,这种急剧中断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射频消融手术已应用于多个系统和脏器,特别是在心脏领域,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这种手术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打断心脏传导的额外通道来实现的。简单来说,就是将器械深入到心脏的心内膜处进行标测。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尤其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失速的患者,他们的心脏存在一些额外的通道或折返的额外通道。一旦找到这些地方,通过打断这些额外的通道,也就是短路的通道,心律失常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缺血性心肌病实际上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的冠心病被称为缺血性心肌病。这种病是因为长期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萎缩和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脏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在诊断标准中,明确指出存在广泛或弥漫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即冠状动脉狭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脏增大,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增大,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当存在弥漫的冠状动脉硬化时,就可以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肾性、肾上腺性和血管性。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两种情况。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导致排钠排水异常,进而引发容量增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肾血管出现狭窄,可能会导致肾脏分泌激素增多,进而使血压明显升高。这两种情况如果得到解决,血压会有明显的改善。 另外,肾上腺性高血压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因素。这包括肾上腺分泌醛固酮激素增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增多或分泌儿茶酚胺增多,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性高血压则包括大动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缩窄,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归为继发性高血压,但也可以视为继发性高血压,例如妊娠高血压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的血压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的一个类型。当患者出现血压增高,但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时,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大约有95%的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来对这种血压增高进行有效治疗。这些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遗传性的排钠障碍、交感神经兴奋的因素,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多方面的因素。
高血压患者可以少量饮用红酒,这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喝了这些酒以后,不要导致心跳过快或者过于兴奋,可能就叫少量。有时候就跟病友比喻说,如果能喝一斤,只能喝一两。理论上来说,红酒可能对血管有一定的软化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靶器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毕竟红酒里面含有酒精,酒精对心血管是不利的。很多研究就提示,即使极少量的酒精,在高血压患者都不提倡应用。但是,少量饮用红酒对高血压病人也是未尝不可的。